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我不是教你詐1》

作者|梅園

前言

我送給小外甥的書,自己再看,仍是無限感慨。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為什麼在學校裡那麼多老師教我們做學問 ,卻少有人指導我們處世的學問?為什麼大學本科時,沒有人教我工作倫理、人際關係、說話技巧、行為語言,讓我這個在大學時只知道讀書考試的人,進入社會之後,碰了許多釘子,吃了很多中國式人情世故的苦?

近幾年,做職業諮詢,每有來詢者,徵詢我的建議。當他們把身處的情況說出來時,我覺得一清二楚的事,他們對於眼前的陷阱,竟然毫無感覺。直到我點破,才恍然大悟。

是因為我聰明嗎?不!是因為我上過許多當,終於對人世和人性,有了一些瞭解。

《我不是教你詐》這本書,今天,我覺得非常適合中學生就開始讀,洞察世事,練達人情,不是“厚黑學”,而是“成功術”。

本篇書評,特別記錄文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二個道理。

01 該講明的事,儘量都早講明,這樣事情會更圓滿。

劉墉老師有一次叫工人送印好的新書來,書很多,堆了一摞又一摞不整齊。幾千本書總算堆完了,他看工人忙得汗流浹背,除了運費,又額外給了不少小費。

工人拿到小費,很不好意思地說:“哎呀!早知道你要給我小費,應該特別給你堆整齊一點。”

說著,工人就到跑到書堆前,東推一下,西推一下。問題是,已經堆完了,再推也沒用。

【梅園體會】有好處,最好先講明。有處罰和原則,也應該事先說好。

【生活中的小案例】疫情期間,在湖南老家,需要更換淋浴房。請做地漏的師傅到家,精通人情的姐姐,在師傅進門前,就送了他一包本地的芙蓉王煙。然後,地漏做得特別好。

02 圖省事,把事情全外包,是最不明智的。

有位暢銷書作者馬先生,發現他訂的4000本書,在倉庫中堆了6000本。如果賣出去6000本,他只收4000本,多賣的2000本,收入去了哪?

為了圖省事,他把出書的事情全交給一家印廠:叫紙、製版、印刷、裝訂,到時賬單一起開來,免得他一家家找。而且公司人員居然跟經銷商串通,多印的兩千本都進了他的倉庫。

馬先生不僅被人盜印,而且還提供了倉庫讓對方堆“贓物”。

【梅園體會】出一本書,抽取一個步驟就能掌握控制權。文字部分的製版、印刷、裝訂都交給同一家,只有封面換一家做。掌握了封面的印刷數,即使有人作弊多印了兩千本,也只能拿到四千個封面,做不成另外兩千本。

【生活中的小案例】身邊的朋友做企業內刊,第一期內刊出來,發現有問題,就分別找了印刷廠和裝訂廠的老闆來談。

印刷廠老闆先指出裝訂有問題,摺紙沒折準,釘子釘歪了。可以裝訂廠扣錢。

裝釘廠老闆指出雖然裝得有毛病,但是印得不好,數字頁碼都不在一個位置。還偷偷告知,這本書不是一家廠印的,油墨一下深,一下淺,八成因為忙,外包給別家小廠,可以找印廠扣錢。

又找印廠老闆來,指出版位雖然沒印準,但是油墨不勻是因為紙不好。有人用連模塑紙都不如的紙,替換了預訂的道林紙。

結果:朋友扣了廠商三分之一的紙張費、印刷費和裝訂費,省下了不少錢。

【梅園體會】因為分別約談,所以印刷廠、裝訂廠、紙廠老闆都彼此推卸責任和批評,不但發現了事實的真相,學到了不少專業知識,而且省下好些錢。如果三個老闆同時出現,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同業當面不好說。工作職場中,老闆單獨約談,不同部門的對立與競爭關係,是不是也是一樣的道理呢?


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我不是教你詐1》

《我不是教你詐1》

不要等到上當後,才懂得人情世故。學一些前人的處世學問,這不是“厚黑學”,而是“成功學”。 (梅園)


相關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