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村會發生哪些大概率事件?

新大風歌


這些年農村自己的發展越來越好,但距離全面脫貧還是有距離的。

說到脫貧,其實這不只是農民朋友自己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情,要經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比如村幹部的正確帶領、更多企業帶來的更多機會、進城讀書的大學生願意回家發展等等。農民朋友也並不是靠著國家的紅利脫貧了就行,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轉變,要解放思想,自己主動幹起來。所以在2020年,農村也或將發生3大“鉅變”,農民朋友有福了。

一、村幹部的“鉅變”

作為村裡的領頭羊,村幹部在2020年也將有政策上的一些改變,比如人數變了,更多的是“一肩挑”,而不是村主任、村支書的權力分散。任職期間變了,從3年變到了5年。晉升空間變了,可以自己考入編的公務員了,工資變了,村幹部的工資會相應地有所提高。

二、土地政策的“鉅變”

2020年,農村的土地也會變,會變得更加自由,利用率更高。村裡的公共用地經過同意後也可以入市了,農民朋友又有一筆新的收入增加。

三、養殖業的“鉅變”

今年豬價的突然提升,相信不少農民朋友都體會到了。2020年,國家會更加大力的扶持農村養殖戶,讓養殖戶的養殖更規範,補貼更高。只要肯幹,願意創業,就能脫貧致富。



劉小萍的鄉村日記


來七嘴八舌一下吧!

大概率事件,有兩面性,積極的和消極的。

農村問題向來不是單獨問題,不然農村振興提了這麼久了,為什麼還是沒有明顯的人才主動流向農村?

有人說,農村經濟已經發展的很好了,比如農村電商,藉著互聯網平臺,自媒體平臺,如火如荼,產銷已經可以無縫對接了。

說這些話的人,缺少農村實踐,和對經濟發展的全面認知。

其一,農副產品,產地到餐桌,連初加工都不算,更別說產業或是升級了。

其二,振興經濟就看產銷是否繁榮嗎?就是種了能賣出去就算髮展了振興了農村經濟嗎?只看到了網絡上大紅大紫的賣,沒看到地邊地頭賣不出的哀嘆與腐爛。

其三,人才是衡量發展的標準,人才聚集的地方才有振興的可能。

其四,剩餘勞動力資源的有效性,老弱病殘,留守人員,是不是成了人員主要構成群體。

其五,土地都做了什麼?特色種植?口糧地?栽了楊樹?

再說大概率事件吧!

其一,經過疫情,很多人會加快田園嚮往。

其二,農村電商井噴,畢竟縣長們都走在了網紅的路上。

其三,農村經濟將被重新思維。包括格局,功能,方向,人才。

其四,負面的,受疫情影響,農民工家庭還是會蜂蛹城市,畢竟要有收入來源,畢竟糧價這些年一直沒給大家太多希望。

說到這吧?歡迎深入溝通!


真艾芬芳


農村開始形成大規模產業鏈,大公司大財團的參入,使得土地開始大集中使用,大批農民參與勞保,得到土地使用權分紅,拉開了農業機械化的序幕,到2025很多人想回到農村但只能望地興嘆!


網起網落


改革開放前,農村生活的苦就算樹上的葉子都化成我的舌頭也說不全;改革開放後,農村生活的甜就算地上的石頭都化成我的舌頭也說不完。改革開放的這三十年裡,農業科技有所發達,文化素質有所提高。“春天的故事”帶我們向小康進發,這三十年裡,哪一個變化不讓人驚歎?農村的變化不是隻用嘴說就能說完的,那翻天覆地的變化已融入了每一個人的心田。

改革開放前,有這樣一句話:“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是當時的口頭禪。綠、藍、黑、灰等佔據了主要衣著的顏色,當時流行的穿著主要是一身舊的綠軍裝,背一個斜挎包,胸前別一個毛主席徽章,那個年代很少有纖化衣服。家鄉有這樣的順口溜,“低指標,瓜菜代,吃得飽,餓得快,腫了大腿,腫腦袋”,在那個物質嚴重缺乏的時代,就一個感覺:餓!那時買東西光有錢還不行,還要票,什麼布票、糧票、油票……住房靠國家,分房靠等級”,在“福利分房”時代流行著這樣一句口號。房子面積分配的大小要根據家裡人口的數量。一般是一家三四口人,甚至老少三代一起吃、住、生活。 1978年前後:時髦代步工具——自行車。

改革開放後,在21世紀的最初幾年,中國人對服裝訴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穿出個性——最好是獨一無二。服裝的主要作用已經不再是禦寒,而是一種個性魅力的體現。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21世紀,世界服裝藝術中的中國元素也開始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體現,唐裝走俏全球,旗袍熱遍世界,中國服裝作為一種文化潮流和商業主流在全世界受到矚目和尊重。21世紀人們開始呼應健康主題,對迴歸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視。蔬菜要吃新鮮的,糧食要吃該年的,雞鴨要吃一秒種之前的,魚肉要吃歡蹦亂跳的。21世紀,人們居住的選擇更多了,有高層住宅區,有複式樓,有花園小區,甚至還有單門獨院的特色別墅。21世紀:海陸地全面立體覆蓋,地球正在變小。

改革開放前後的變化太大了,我們要以改革開放為基礎,更好的來建設我們的祖國,讓世人再次驚歎!






農村的80後lw


大家好!我是鄉村老良,對這個問題我談點拙見,歡迎大家評論交流。2020年總覺得是不平凡的一年,個人覺得,農業農村會今年或者是未來這幾年在以下幾個方面發生大概率事件:

1、農村戶籍制度改革,可能要取消城鎮或者是農村戶口,改革成居住證制度。當然農民朋友不要擔心,據目前消息來看,農民以前所享受的各項政策仍然享受,改革後還會增加城鎮的相關政策,因此對農民來說是一件好事。

2、年輕人迴歸農村創業居多,今年由於疫情影響,選擇留在農村生活創業就業的人勢必增加。同時國家業一直鼓勵年輕人回鄉創業,不僅是政策上還是財政上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目前已經有很多年輕人回到家鄉開始農村創業,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多,並且趨勢不會變。

3、農業補貼只增不減。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農業農村投入只增不減。這就意味著農民獲得的補貼將會越來越高,其中包括農民拿到手裡的直接補貼以及享受的醫療、民生待遇方面的補貼!

4、繼續加強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

5、全國貧困村脫貧,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6、農村建設會越來越好,各種基礎設施,道路會更一步得到發展。

7、農民住房財產權可抵押、擔保、轉讓“ 逐步將農村宅基地、農房等的轉讓、出租、入股、抵押等納入交易市場。

8、土地流轉進一步規範和加快。

以上只是自己的拙見,不當之處慶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鄉村老良


助民貸款額度增加,農村土地復墾獎勵集體資產改革,農業補貼增加,五G擴建,這些都給大家帶來很多返鄉創業的機會


成微7310488687284


你好,2020年農村會發生哪些大概率事件?2020年是一個特殊情況,疫情當下好多的行業受到了影響,也改變了好多行業。以下我們在農村可能發生的大概率事件。

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人會多起來。

我們本人也是在外打工的,每年的正月初幾就走,直到快過年才回家,每年都是如此。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現在不好找工作,但是又不能閒著。所以像我一樣的一批人,都在考慮是不是今年不出去了,農村做點小生意或者搞點養殖,據我的瞭解有些人已經開始行動了。

在農村思維的改變,引領新的創業模式。

這次疫情大家都閒在家裡,農業大棚的蔬菜沒了銷路,往常都是上門來收購,今年不同沒有人來,好多的蔬菜都壞掉了。也有利用直播和網路平臺帶貨的,把影響降到了最低,所以在農村思維模式和創業模式將會有很大的改變,逐漸的向互聯網方向發展。

以上是我粗淺的認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鄉村春明


經過年初的這段疫情之後,農村的養殖業遭受到了重創,人們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野生動物養殖似乎要走到盡頭,2020年的農業形勢看上去非常嚴峻。那麼2020年什麼樣的事件發生的幾率比較大呢?有存在什麼樣的風險?資深人士總結了5個農業上大概率發生的事件,你看看對不對?

01

生豬價格平穩,養殖戶有利可圖。

2020年生豬價格對人們生活水平有著很大的影響,數據顯示去年居民消費水平上漲了6.2%,僅豬肉價格上漲就貢獻了3.2%,降低豬肉價格勢在必行。最近一段時間國家對養豬更加的支持、補貼力度更大,這勢必會導致生豬存欄量上漲,如果不出意外2020年下半年生豬價格會稍微回落。由於市場缺豬嚴重,豬仔長成肥豬也需要時間,等到年尾生豬產量上來居民過年剛需又將佔據主導,如果非洲豬瘟不大面積爆發,生豬價格即使下降也不會下降太多,養殖戶依然有利可圖。

02

玉米價格將會上漲。

每年的3-5月份東北、內蒙古的玉米價格都會上漲,今年也不會例外。因為疫情的影響農民工復工復產受到了阻礙,很多農民工滯留家中,在這些農民工有人投入到了養殖業,家禽以及畜牧養殖增長幅度比較大,玉米的需求量無疑是非常大的,因此3-5月份玉米價格多半會上漲。

03

農村改造,集中居住。

對於農村拆遷的補償問題很多老百姓並不滿意,但是政策下來了只能執行。各地根據政策不同農村改造、集中居住的速度也不一樣,東部沿海地區速度比較快。在這個月國家公佈了3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有一部分用在了農村改造上,因為農村將會有更多的集中居住區,農村生活改造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04

土地流轉進一步加快。

土地流轉在農村已經試驗了很長時間,有些地方非常成功也總結了不少經驗。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2020年土地流轉的速度將進一步加快。農村將會出現更多的種地上百畝的“農場主”,農業合作社在農村將會越來越有市場。

05

水果價格依然偏低。

2019年下半年水果價格出現了暴跌,2020年水果行情好起來的可能性不大。因為水果樹為多年生,去年水果產量已經很大,行情已經出現了嚴重的下滑,隨著新種果樹掛果,今年水果的產量將會只多不少,水果價格也不會理想。





起霧03


土地流轉改變不了實際問題,而且矛盾重重,農業農村若想發展土地必須統一,這樣便於機械化管理,農村除了耕種,養飼外,應以加工銷售出口為重點,興辦工廠企業,這樣既解決了剩餘勞動力的問題,又解決了產銷的問題。


用戶7651116661659


一、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就地招工,偏遠地區農村勞動力可能出現剩餘;

二、 網絡直播銷售等農產品的銷售手段逐漸成為流行;

三、會出現許多農村網紅,他們以農村日常生活為題材開啟了轟轟烈烈的網絡直播;

四、年底會有一大批新生兒出生,這都是疫情期間種下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