澴城十里熱淚飛 市民夾道送親人

離別時的孝感,春風也不再繾綣。數十里長街相送,驅散了料峭的春寒,傳遞著跨越地域的溫暖。

3月28日,經歷63天的鏖戰,重慶市赴孝感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對口支援隊(以下簡稱“重慶赴孝感支援隊”)圓滿完成任務,最後一批143名英雄踏上歸家的路。  

釀製甜美米酒為英雄餞行

在駐地之一的孝感宇濟大酒店,歸途的溫暖,從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酒開始。

清晨6時,酒店自助餐廳,一個金燦燦的銅鍋裡,香噴噴的米酒歡快地冒著泡,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孝感米酒製作技藝第4代傳承人魯建群和她的助手正忙碌著,將湯圓、桂花、金桔、紅棗等配料逐一加入鍋裡。

“做米酒必須用銅鍋。食材都是提前備好的,今早5點就到了這裡。能為隊員們服務是我們的榮幸,做多少米酒給他們喝也難以表達我們孝感人的感激之情。”魯大師告訴記者,當她接到酒店負責人的請求,得知想用地道的孝感米酒為這些英雄餞行,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米酒很好喝,酒店太用心了!”來自重慶市江北區人民醫院的薛利娟說,酒店對隊員們可謂有求必應,讓大家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為此她作了一首《踏鄉歸》:三月春風染翠微,纖纖細柳帶煙垂。幸喜異鄉逢宇濟,且迎楚邑白衣歸。

10多位“警寶”送上感恩畫作
type="_moz">

上午8時30分,從各個駐地趕來的英雄在乾坤國際大酒店集結,歡送儀式在這裡舉行。

許多熱心群眾、社會團體,早早等候在道路兩旁,只為跟這些英雄們說一句感謝,道一聲珍重。

一大早,9歲的小顥搏跟著家人趕來,他的父親、母親和外公都是孝感市公安局的民警,聽說這些幫助過孝感的叔叔阿姨要走了,他用稚嫩的畫筆繪出美好的祝福,送給援孝的醫護人員。

市公安局政治部宣傳科長孫敏告訴記者,這次共有10多名可愛的“警寶”準備了繪畫禮物,最小的才4歲。

來自重慶市南岸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袁玲燕說:“能收到這麼寶貴的禮物,我感到非常驚喜和榮幸,謝謝這些可愛的‘警寶’,孝感人民是好樣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活動現場,背景牆上一個巨大的“渝”字,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它用812個名字組成,所有重慶赴孝感支援隊隊員名字都暗藏其中。

隊員們在上面找尋著自己的名字,一位短髮女孩用目光搜尋了片刻,興奮地指給身旁的夥伴看,隨後忍不住捂住了嘴,眼裡有淚光閃爍。

來自重慶市綦江區人民醫院的護士長黃開霞掉下眼淚,她說:“孝感是一座有著深厚文化和優美風景的城市。但我覺得,孝感最美的不是文化,也不是風景,而是孝感人民的感恩之心。”

市民夾道熱情相送
type="_moz">

上午9時,帶著530萬孝感市民的深情厚誼,大巴車準時發車。16輛禮賓摩托車閃著警燈,一路護送,孝感以最高禮遇送別重慶赴孝感支援隊。

從乾坤大道到復興大道,從澴川路到孝天路,從三汊鎮到童家湖大橋……在開往武漢天河機場的路上,車隊經過的孝感市域,每一條路上,都有孝感人民熱情相送;每一個路口,都能看到公安民警肅立敬禮。

“風‘渝’同舟,感恩有您”、“謝謝您們為孝感拼過命”、“孝感人民永遠歡迎您”……聲聲問候,鏗鏘頓挫;一字一句,飽含深情。

鑼鼓敲起來,紅旗揮起來……行走在陌生的街頭,感受著熟悉的溫暖。

大巴上,隊員們熱淚盈眶,不停揮手致意,依依惜別的不捨、重返家鄉的期待……各種情緒在離別的路上,交織、發酵。

63歲的餘翠華來自孝南區三汊鎮李巷腰鼓隊,這是她第二次來送援孝的英雄們,“一接到消息,我們腰鼓隊的12名隊員立即響應,這些英雄為我們孝感人民拼過命,我們來送送是應該的。”

來自孝感市中心醫院不同科室的40多位醫護人員也來了,並肩作戰的那些日子,給他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記憶。

護士劉倩和季麗君剛結束14天的醫學隔離觀察,一大早便等候在了路口,她們用手機拍下視頻,傳給那些仍在隔離期的夥伴們,“之前兩次送別都不能來,這次說什麼也不能錯過!”

悠悠澴河水,訴不盡萬千別意。巍巍大巴山,道不清同袍情深。在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艱難歲月裡,兩地結下的深厚情誼,如高山般巍峨,如大海般澎湃。

澴城十里熱淚飛 市民夾道送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