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也要預防意外傷害!兒科醫院接診多例高空墜落患兒

宅在家也要預防意外傷害!兒科醫院接診多例高空墜落患兒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新冠疫情以來,孩子大人宅在家,意外傷害會減少,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重症醫學科PICU中收治的意外傷害患兒同往年同期持平,但高空墜落傷卻較以往稍有增多。近兩個月來,醫院共接診了8例高墜、2例車禍患兒。

在此,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副院長、兒童傷害預防中心主任翟曉文教授呼籲,家長們,防疫同時也別忘了防止意外傷害,多多留心孩子們的安全問題。

關注孩子 高墜等意外時有發生

近日,5歲的男孩小雨從自家六樓窗戶墜傷,奶奶正在家中做飯,聽見響聲下樓查看,小雨俯臥在地,但意識清楚,有哭鬧還能和人交流,而後發現左耳道出血,左手腫脹顯著,鄰居幫忙撥打120送至兒科醫院,經過急診評估,小雨全身多處骨折,平掃左側硬膜下出血,左側枕骨顳骨巖佈局顱底骨折乳突積液。進行保守輸血等治療,血壓不能維持後進行急診手術剖腹探查並切除脾臟。陳偉明醫生惋惜地表示,雖然小雨最終得到了救治,但身體卻落下了無法修復的傷害。

無獨有偶,3月23日,兒科醫院急診搶救室接到了一位5歲的車禍外傷患兒,送來時患兒神志不清,重症顱腦損傷,下肢碾壓傷。醫院立刻為患兒開通了綠色通道進行手術,終於,在通力合作下,孩子轉危為安。

上述案例都不是特例,從上海進入一級防備至今,兒科PICU接診了多例意外傷害患兒,其中8例高墜,2例車禍。陳偉明醫生分析,疫情期間多發高墜的原因大致與孩子宅家時間太久有關,因為太久沒有外出,活潑好動的孩子們只有從窗戶、陽臺觀望,有些地方安全設施不健全,於是在這過程中,悲劇發生了。

“交通事故傷之所以在復工期間出現,也與孩子終於可以出來活動有關,而家長在這一過程中卻容易放鬆警惕性,導致傷害悄悄來臨。”陳偉明醫生表示,幸運的是,10例孩子經過兒科醫院重症醫學科、神經外科、普外科、骨科、放射科等多學科綜合治療後,全部生存下來,但不幸的是,這些傷害給部分小朋友留下了終身殘疾,更留下了心理創傷。

宅在家也要预防意外伤害!儿科医院接诊多例高空坠落患儿

關愛老人 500條羊毛被暖人心

除了要關注這些宅在家的孩子們,疫情期間還有很多老人同樣需要關愛。

新冠肺炎疫情給本市多家養老服務機構帶來防病、運營和管理等困難,市民政局第一時間向社會各界發起支持養老機構抗疫助老的倡議,幫助本市養老機構在抗擊疫情的同時,更好堅守為老服務。倡議一經發出,眾多愛心組織紛紛響應。

為響應上海市民政局支持養老機構抗疫助老倡議,由熱心醫學專家發起、上海上善公益基金會在愛心企業支持下,為多家養老機構送上500條澳大利亞進口羊毛被,以愛心善舉為這個不平凡的春天增添一道溫暖而燦爛的陽光。

因疫情防控需要,本市部分養老機構而停用了養老單元原本配備的空調,但初春上海乍暖還寒,尤其晚上氣溫較低,對本就體質羸弱的老年人而言,實在是不小的考驗。於是,基金會立即啟動捐助保暖被項目,很快得到企業的愛心支持。

兩天時間內,先後將500條愛心羊毛被送到本市南張安老院、親情安養院、宜福敬老院、宜川第二敬老院、金鑫長者照護之家等5家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分發給老人們。“我們是一家專門收住女性孤寡老年人的養老機構,這批捐助的澳大利亞羊毛被對晚上睡覺怕冷的老年婦女而言,真是及時雨!”南張安養院院長趙全娟感嘆不已。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顧金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