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個故事教你快速記住文言虛詞用法,告別死記硬背!

1.之

一僧欲之(1)南海,詢於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應。其獨往,其待也與?均之(4)二策,僧以簞食瓢飲至南海,誇之(5)於唐僧:“此何難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撓,實可欽佩。然汝之(8)言亦過矣,君將驕而笑之(9)乎?”

譯文:一個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詢問(打算邀請他同去),過了很久,唐僧也不回應他。是獨自去呢,還是等待(唐僧答應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這兩個想法,這個僧人憑藉著很簡陋的條件到達了南海,(回來後)向唐僧誇耀說:“這件事有什麼困難的呢?”唐僧說:“你百折不撓的精神的確值得欽佩。但是你的話也有些過分了吧,你要驕傲地笑話我嗎?”

2.而

兵者,詭道也,須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也,而況(2)戰乎?故馮婉貞曰:“ 諸君而(3)有意,瞻予馬首可也。”婉貞,而(4)翁豪傑者,然青取之於藍而(5)青於藍。婉貞博學而(6)日參省乎己,非特效書生終日而(5)思也。眾應之。既而(8),婉貞率諸少年結束而(9)出,果大捷。眾皆嘆:婉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幗英傑而(11)。

譯文:兵法,(是一門講究)變幻莫測的學問,(並且)需要齊心協力。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個鉗子,(但是)(它是)(一種)沒有蛇鱔的洞穴就無法藏身的動物,更何況是兵法呢?所以馮宛貞說:“大家如果有抗敵的想法,看我的馬頭(就)可以了。”宛貞,你的父親就是一位英雄豪傑,但是(你)(就像)靛青,從蘭草中提取卻比蘭草的顏色更深。宛貞博學多才而且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不知效仿讀書人整天地枯坐思考啊。大家回應她。不久,宛貞率領眾少年穿戴好服裝出來,果然大獲全勝。眾人都讚歎:宛貞,(只是)小女子罷了:她的行為,卻是巾幗豪傑啊。

3.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據何(3)為?原其理,乃愛之深也。嗟乎,情之誤,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

譯文: “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這樣說)本來是錯誤的,但他的妻子這樣說,為什麼呢?她依據什麼(才這樣說)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愛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謬誤多麼大啊!但是什麼人能夠忘情呢?拿什麼消除這種弊端,希望您能教給我(一個)好辦法,怎麼樣?

4.以

“秉燭夜遊,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於潘安,則出無傷;否則,以(3)吾之容現於當衢,則恐驚人。故自當以(4)書卷為伴,棄險以(5)遠則不敢至之怯,慕“擁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暢遊書海以(8)極夫天地之樂,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棄之也,豈以(10)一冕之故而棄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長享逸樂。吾雖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師,然終未以(13)權貴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賢不見用,忠不見以(15)”之嘆。

譯文:“古代的人秉燭夜遊,的確是有原因的啊。”如果認為自己比潘安還英俊瀟灑,那麼出來走走也沒什麼妨礙;否則,憑藉我這幅面容出現在街市上,就恐怕要嚇到人了。所以我自己應當把書卷作為夥伴,消除掉因為危險而遙遠就不敢到達的怯懦,仰慕“拿著火把進入深穴(探險)”的勇氣,陶醉在“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的美景之中……暢遊於書海之中來窮極那天地之間的快樂,像這樣,(即使)把皇帝的位子給我,我也會棄之不顧的,難道(我會)因為一頂皇冠的緣故就拋棄精神的悠然閒逸嗎?(正)因為我有這樣的志向,所以才能夠長久地享受閒逸和快樂。我雖然在康熙六年(就)到京城(了),但是始終沒有跟權貴交往。以上就是我內心的表白,希望你能體察,因此沒必要有“忠臣賢能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嘆。

5.乎

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1)。然吾曾見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業不輟,問其故,曰:“可塞賦斂也。”嗟乎(3),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為乎(5)好樂甚?若王專於理事,必恢恢乎(6)而有餘,則王之所為其勝乎(7)好樂者也。臣之駑頓,所言者謬,王能諒之乎(8)?

譯文:大王喜歡音樂太投入了,那麼齊國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經看到一個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這件事上,卻仍然做這件事不停下來,問他原因,(他)說:“(捕蛇)可以應付賦稅啊。”哎,賦稅的危害真是比毒蛇還厲害啊!然而大王您為什麼還如此沉溺於音樂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國事上專心致志,一定會遊刃有餘的,(這樣的話)大王的作為真是比耽溺於音樂強百倍啊。為臣愚鈍,所說的話難免有誤,大王能原諒我嗎?

6.其

狐謂狼曰:“羊肉其(1)鮮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飽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間於犬曰:“羊數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無所怒,其(7)無聞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願為一雪其(10)恥。君其(11)許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無辭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遠矣,護羊愈謹。狐與狼遂去。

譯文:狐狸對狼說:“羊肉真鮮美啊!”您如果想嘗一嘗,叼來其中的一隻吃掉它,就能夠一飽自己的口福了。狼說:“那如何對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裡離間說:“羊好多次說你壞話,他們說的話不堪入耳,您卻一點不生氣,是沒聽到呢,還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們嬉戲打鬧的時候,我想為您把這恥辱全部洗刷掉。希望您答應我!”猛犬笑著說:“想要給他加上罪名,難道還怕沒有藉口嗎?”猛犬於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護羊群的道路很漫長,守護羊群更加謹慎。狐狸與狼就離開了。

7.為

“天行有常,不為(1)堯存,不為(2)桀亡。”此為(3)至理,當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為(5)巫所惑。巫者,以詭為(6)業,其所為(7)皆為(8)利也。故為(9)其來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為(10)天下除殘去穢,乃吾輩本分,何辭為(11)?

譯文:“上天的運行有一定的規律,不會因為聖君堯就存在,也不會因為暴君桀就滅亡了。”這是真理,應當對世人說說它,千萬不要讓他們被巫師迷惑。巫師,拿騙人當職業,他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利益。所以當他來到的時候,就用這個道理斥責他,揭露他的用心。替社會清除壞的風氣習俗,(這是)我們的分內之事,為何推辭拒絕呢?

17個故事教你快速記住文言虛詞用法,告別死記硬背!

8.於

“黃鳥於(1)飛,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於(2)吾等,則久別矣。自十年前偶見之,於(3)今已十載,未睹其姿。今造林還草,生態漸復,黃鳥復見,其鳴之美則倍於(4)昔,吾鄉之美譽於(5)四方。世人皆欲老於(6)吾鄉,此乃多人言於(7)我也,非吾杜撰耳。於(8)是吾等暢飲抒懷,陶然醉於(9)是,不亦樂乎?

譯文: “黃雀緩緩地飛,美麗的翅膀參差翩然”,多麼美好啊。然而對於我們來說,是長久沒有看到的了。自從十年前偶而見過一次,到如今已經十年,沒有看到它們的身影。如今造林還草,生態漸漸恢復,黃鳥又可以見到了,它的鳴叫比以前美一倍。我們鄉的美已經聞名於四方。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們這裡養老,這是好多人對我說的,不是我杜撰的。在這時候我們暢飲幾杯酒來抒發情懷,陶醉在這裡,不是很好嗎?

9.乃

嘗聞放翁志節,畢現《示兒》,乃(1)讀之。至“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2)翁”一句,大為感佩,乃(3)忠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齒,乃(4)曰:“此徒沽名耳。”眾人質之以理,其辭窮,乃(5)不得已而謝。原其言,炒作乃爾(6),無乃(7)自高耳。

譯文:曾經聽說陸放翁的節操氣節,全都表現在《示兒》這首詩裡,於是讀了讀它。讀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句,深深地受到感動並佩服他,(陸放翁)(真是)忠誠正直的臣子啊!然而也有人瞧不起他,竟然說;“這只是沽名釣譽罷了。”大家向他詢問道理,他無話可說,才不得不道歉。推究他說的話,恐怕是炒作來抬高自己(的名氣)吧。

10.且

“存者且(1)偷生,死者長已矣”,此豈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盡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奸佞之人,則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漣矣,於斯世則無進身之途。縱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辭”之豪氣,無用武之地,亦何用?

譯文:“活著的人姑且苟活著吧,死去的人就永遠逝去了。”這難道只是石壕一個地方的現象嗎?中晚唐王朝全都這樣啊。(國家治理得都)像這個樣子(了),皇帝仍然每天玩樂,而且把朝政委託給奸佞的人,因此李唐將要滅亡,(是)一定的了。再說有志之士就像河水那樣清澈見底,在這樣的世道上就沒有入仕做官報效國家的道路了。縱使他有“連死都不躲避,一杯酒怎麼值得拒絕”的勇氣,(卻)沒有用武之地,又有什麼用呢?

11.則

“此則(1)岳陽樓之大觀也”,道出岳陽樓之美,然岳陽樓之聞名,非徒藉此也;若如此,則(2)天下如岳陽樓者多矣,何獨顯其名?範希文若不應邀作賦,文播寰宇,則(3)岳陽樓能名揚天下與?當世之風,位卑則(4)足羞,官盛則(5)近諛,範氏則(6)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調。友人被貶,未別離去,眾人避之惟恐不及,及知,趕至河邊,則(7)已在舟中矣,足見其性情之篤。

譯文: “這就是岳陽樓的壯麗景觀啊”,(這句話)說出了岳陽樓的壯美,但是岳陽樓名滿天下,並非只憑借這個;如果這樣,那麼普天之下像岳陽樓的(建築)多了,為什麼只有岳陽樓天下聞名呢?範希文如果不應邀作賦,文章散佈天下,岳陽樓能名聞天下嗎?當今的風氣,與地位低的人交往就認為這是值得羞恥的事情,遇到官職高的就追隨著阿諛奉承。範希文卻不是這樣,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調子。(他的)朋友被貶官,大家躲避他都恐怕來不及。等到(他)知道了,急忙追趕到河邊,朋友已經在船上了,可見他性情的忠厚。

11.者

李白者(1),詩仙也。為當國者(2)所拒,遂遊於此山。今者(3),山中與幽人對酌,乃一澆其心中塊壘也。力士脫靴,國忠捧墨,詩諷楊妃,此數者(4)乃其得罪之源,亦其個性之抒揚,故雖仕途失意,仍不輟偉志,發之於詩,其詩傳於後世者(5)不可勝計,遂就其萬世英名。

譯文:李白,是詩仙啊。被統治者拒之門外,就在這座山中游賞。如今,(他)在山中與遠離塵囂的人對飲,是(為了)抒發心中的鬱結之情啊。讓高力士為他脫靴,讓楊國忠為他捧墨,寫詩諷刺楊貴妃,這幾件事是他得罪統治者的根源,也是他個性張揚的表現。所以他雖然仕途上不如意,卻仍然不放棄偉大的志向,(並)在詩歌裡抒發出來,他流傳後世的詩篇不可計數,於是成就了他萬世英名。

12.焉

秦軍過崤山間,見峭峭焉(1),狹狹焉(2),未料有伏焉(3),將士雖全力以搏,無奈進退不能,少焉(4),死之殆盡,故致大敗。於是餘有嘆焉(5),驕而輕敵若此,焉(6)能不敗?萬軍於之何加焉(7)?但以其傲,斥焉(8),則必無顏世上矣。

譯文:秦軍路過崤山,看到那裡山勢陡峭狹窄,沒有料到晉國在那裡設有埋伏,將士們雖然全力拼搏,無奈進退兩難,不久,差不多都戰死了,所以導致大敗。對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驕傲輕敵,怎麼能不打敗仗?(即使)千軍萬馬對他們又有什麼益處呢?就因為他們驕傲,斥責他們,他們一定沒臉在世上活著了。

13.若

“若(1)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驚石破,花開鐵樹,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輩但堪為其魚之一鱗,若(5)龍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鄉,常望月懷遠,登高作賦,若(7)柳子厚則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難抑之情,絕矣。

譯文:“如果能夠化身為千億個自我,那就散到那無數的山峰上眺望故鄉。”(真是)奇妙啊!這個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驚,鐵樹開花一樣,並不是你們這些平常的人能夠趕得上的。我也是這樣。恐怕我們這些人只能夠作魚的一片鱗龍的一隻爪了。至於一般人思念家鄉,常常是眺望明月懷念遠方,(或者)登上高處吟詩作賦,至於柳子厚就不這樣,(他)憑藉超過一般人的思路,抒發難以抑制的感情,絕了。

14.所

“吾所以(1)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藺相如此言,足使之為天下所(2)欽。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豈他人可及?察其言,觀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釣譽矣。與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於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5)過之時,前訪朱亥,其度豈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

譯文:“我這樣做的緣故,(是)把國家的危機放在前面而把一己的私怨放在後面。”藺相如的這句話,值得使他被天下人欽佩。憑藉他所居的官位,能夠這樣說這樣做,難道是別人能比得上的嗎?仔細研究他的言行,就知道他並不是憑此沽名釣譽了。與他不相上下的人,是信陵君。侯生在大庭廣眾之間,不應該有過訪(朋友)的事情的時候,前去拜訪朱亥,(而信陵君始終面不更色),這氣度難道是一般人嗎?這兩個人都是教人向上的榜樣啊。

15.也

“師道之不傳也(1)久矣,汝何以能復之也(2)?”“吾將勸勉督責以行之也(3)。”“汝之言,金玉也(4)。汝之心胸,吾輩何能及也哉(5)!”

譯文:“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你憑什麼能恢復它呢?”“我將勸勉並監督(大家和我一起)來踐行它。”“你的話,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們怎麼能比得上啊!”

16.因

因(1)能授官,不以門第取人,且不因(2)舊制,此乃曹操成大業之因(3)。其常因(4)人不備,襲取之,如烏巢焚糧。此一役,動搖袁紹軍心,因(5)乘勢擊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許攸之力而得。途經紹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豈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眾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業。

譯文:根據才能授予官職,不依據出身高低錄用人才,而且不沿襲舊制度,這就是曹操成就大業的原因。他常常趁敵人沒有準備,突襲擊敗他們,例如烏巢火燒糧草。這一次戰役,動搖了袁紹的軍心,於是就趁著有理的時機打敗了袁紹,取得官渡一戰的大勝。這一戰的勝利也是憑藉許攸的幫助而取得的。後來曹操路過袁紹的墳墓,通過守墓人來到墳前拜祭他。這氣量難道是一般人能比的?因為這些他得到大家的擁戴,從而統一天下。因為曹操有非同一般的胸懷氣量,所以他能夠成就非凡的事業。

17.與

朝過夕改,君子與(1)之,吾亦贊同。然今人與(2)古人孰智,廟堂與(3)坊間之識,相去甚遠。為國者,與(4)清廉之君子,離奸佞之小人,身體力行,事乃成。今恩足以及外夷,而功不至於彼百姓者,獨何與(5)?吾等與(6)君建言,又恐君自與(7)吾復算耳。

譯文:(一個人如果)在早上犯了過錯到晚上就能改正,(那麼)君子就會讚許他,我也贊同。但是,現代人與古人誰更有智慧,(對此)朝廷與百姓的認識,相差很大。治理國家的人,親近清正廉明的彬彬君子,遠離奸邪而善於諂媚的小人,(凡事)以身作則親身實踐,事業才會成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惠及外邦,但卻不能到達本國百姓那裡,(這)唯獨是為什麼呢?我們給您提建議,又害怕您跟我們算賬啊。

17個故事教你快速記住文言虛詞用法,告別死記硬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