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能看懂《三體》嗎?

譖璨TDiz6670


《三體》作為一本硬科幻小說,裡面涉及的物理、化學、歷史等方面知識都是非常專業的,對於一個剛開始入門科幻題材文學作品的讀者並不友好,我是在大二拜讀了此書,即便讀的是理工科,看第一部主人公玩《三體》遊戲的時候大腦就接近崩潰了,例如三個太陽的運動軌跡方程為什麼不能精確求解?三體人依靠脫水渡過浩劫的方法生物學上有什麼依據麼?人列計算機是怎樣模擬計算機運算規則的?甚至是遊戲裡出現的諸多人類文明史上的耀眼群星--哥白尼、墨子、馮·諾依曼、亞里士多德等人我們在座的大部分讀者都沒有作者劉慈欣瞭解的多,因此在這點上我覺得十二歲去讀跟二十歲讀這本書差別不大,腦袋裡一樣會充滿各種問號。

但我本身是鼓勵十二歲的孩子去看這本書的。首先,十二歲的孩子正處於孜孜不倦探索世界奧秘的年紀,《三體》這本書裡有非常多的科普向知識,而且這本書講述的故事情節也非常緊湊,引人入勝,這樣孩子在閱讀的途中遇到不懂的知識點會立刻想要了解清楚,這非常有利於開闊孩子的視野,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其次,《三體》作為一部科幻小說,書中講述的三體世界,深海空間,二向箔打擊等創造性思維是難能可貴的,想想作者劉慈欣為什麼能有這般新奇有邏輯縝密的想法?藝術創造是源於生活的,多接觸這種偉大的靈魂,通過書籍與作者展開思想上的交流,這也會幫助孩子自己打開腦洞,用更加靈活創新的角度看待問題。

最後,我想說《三體》這本書一遍能看懂的人在少數,帶著問題去看書其實有很多優點,12歲的孩子就要上初中了,他將接觸到更加深層次的科學知識,教科書上可能只幫他列舉了一個看似普普通通的定理,課堂上可能誰都不會明白每個基礎物理公式的出現都幫助人類社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大部分受過教育的人也不會因為知道π=3.14從而學會怎麼造自行車。硬科幻文學作品就告訴了人們科學知識是怎麼被用在人類走向星辰大海的路途中的。書中三體人對地球派出質子首先封鎖的就是人類基礎科學的進步,我們完全可以從中體會到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古箏行動中用到的納米科技材料如此強大,我們會不由自主對科學技術肅然起敬。《三體》作為課外興趣讀物,可以讓同學儘早領會科學世界的多姿多彩。


瓜吃了娛樂派


可以考慮第一部,但是三體遊戲部分需要大人陪同


高維宇宙觀


我認為不能。《三體》雖然是小說,但這是一本科幻小說,而且不是一般的科幻小說,裡面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內容,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量才能看得懂。而12歲的孩子,如果不是特別聰明,其知識量肯定是不足以看懂《三體》的。

那麼哪些是小孩子看不懂的呢?

第一,第一部《地球往事》中,寫到的是文化大革命時的一些事情,而12歲的孩子還未學過歷史,對於這方面的知識匱乏,對於這些事情可能不太理解,不能明白這些人和事,他可能會感到困惑。

第二,科學知識。《三體》第一部一開始就出現了球狀閃電、納米材料、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相對論之類的物理學知識。我記得劉儀和汪淼關於檯球的討論、三體遊戲中的計算機信號機制以及後面的智子低維展開等都挺難理解的。12歲還未接觸到物理知識,對於這些他將是一臉懵逼的狀態。第二部《黑暗森林》中的面壁計劃,儘管精彩絕倫,可是也涉及到許多的物理和天文等知識,這些需要經過一番思考才能理解,小孩子很難看懂。此外還有什麼猜疑鏈啊、技術爆炸啊、費米悖論、洛希極限等等,都很難懂。

我覺得第三部《死神永生》是最難理解的,這裡面涉及到了維度、光速、曲率驅動什麼的,涉及相對論、多重宇宙論、量子力學、宇宙大爆炸等,各種高深的物理及天文知識,這些別說是12歲的孩子,高中生、大學生都不一定能懂。說實話,我這個本科學歷的人看到一些內容,為了理解,我還不得不停下來思考或者查資料才能懂。特別其中有段關於歌者文明的迷惑描寫,跟讀哲學書一樣,每個字都認識,卻一點都看不懂,這段我感覺很少人能理解。

4

我覺得需要考慮的不是小孩子能不能看得懂的問題,而是願不願意看的問題。別以為小說孩子就會喜歡,《三體》不是一般的小說,裡面對於宇宙戰爭的描寫很少,僅僅只有末日之戰和黑暗戰役兩場,而且也不算精彩。這不就是小孩子最喜歡的內容嗎?這部分不能滿足他,他怎麼會看得下去。而且看不懂的問題很棘手,孩子遇到困難很容易放棄的。

最後,我想說,《三體》是一本非常優秀的科幻小說,很值得一看,看了絕不會後悔。可是讓12歲的孩子看有點早,畢竟他的知識儲備量不足,他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還不夠。

也許有人會說讓他只看情節,不注重理解,這我是反對的。這樣看會錯過許多精彩之處,這是對一本優秀小說的不尊重,這樣看沒多大意義,看與不看沒啥區別。如果非要看,我還是建議去看看電影(電影還沒拍好,我指的是那部剪輯的電影),等以後再看書也不遲。


會發光的沙礫


《三體》是劉慈欣創作的系列長篇科幻小說,在電影《流浪地球》上線後,很多人都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

對於12歲的孩子來說,如果想要讀這本書,未嘗不可。

第一:12歲小孩的認知能力可能超乎我們的想象。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的認知,別看現在的小孩子還小,理解能力可能會比我們大人還厲害。現在的小孩接受的新式教育,比老一代的學習方式更加高效,所以完全不用擔心12歲的小孩讀不懂《三體》這本書。

加上孩子對這種科幻類的書,對探索世界的慾望更加地強烈,所以更有必要去讀一下這本小說,如果孩子願意讀的話,或者孩子讀不懂的時候,家長可以加以引導,這樣才能讓小孩更加有收穫。

第二:《三體》是一本獲獎很多的書,值得一看

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呢,想必已經不用多說了。這本書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很好的反響,並且獲得了第37屆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

在2015年-2017年間獲得了很多的獎項,這都是經過市場和專家的認證的,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價值很大。

加上已經被改編成電影上映了,在小孩看完電影之後再看這本小說,也許會有更好的收穫。

第三:《三體》偏向技術性科技感的小說,如果小孩喜歡看科幻類的書,這本書更值得一看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看書也一樣。

看書分方向,如果自家小孩是從小就喜歡看這種偏向於技術性科技感的書,那麼無論多少歲,都可以給他嘗試一下。

12歲的小孩已經可以上初中了,認知能力是沒有問題的,也許初次看會感覺比較吃力,但是也會形成自己的思考。如果看不懂,可以多看幾次,跟同學們探討,這也未嘗不可。

總的來說,12歲的小孩能否看懂《三體》,還是要看他對這方面的書是否感興趣,是否願意讀,願意去探討。


小說迷說書


我就是12歲,而且還是個劉慈欣迷,


Q空Q間


我覺得無所謂看得懂或不懂。每個年齡段看書都有自己不同的體會。一個12歲的孩子看《三體》,也是對自己知識的擴充,對自己好奇心的探索。正是這樣的科普,可以在他們的面前展示了整個宇宙的浩渺博大,可以讓他們擁有了遨遊太虛的巨大沖動,引發他們對於大命題的思考。

或是不同的孩子亦或是有不同的收穫。我們看到的可能是人生或全新的宇宙觀,他們看到的可能是宇宙的神奇。我覺得12歲的孩子看《三體》,會有收穫。不一定是讀懂,怎樣才能算是讀懂呢?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


行道樹上


12歲能不能看懂《三體》,不能夠全部孩子都能看得懂,但是基本上看懂得多。比個例子:甘羅十二歲做宰相,能安邦定國,不過是甘羅唯一一個聰明的,不包括全部。還有一個例子:現在的孩子只有幾歲,玩電腦、手機都比大小懂得多,這個是時代關係,因為孩子大腦智慧是比較精靈的。所以12歲基本上可以看得懂《三體》。|


鄉間農夫相見有緣


可以看呀,我兒子四年級就看了,班上很多同學都在看。現在的孩子的理解力和知識接受力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象。《三體》是非常優秀的小說,等孩子讀完了之後,別忘了問問他有沒有什麼想法,也許你會得到意料之外的驚喜哦!



皮鱔前傳


能的


用戶3750996170479


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