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莫泊桑小說《項鍊》中的瑪蒂爾德,真實是對虛榮和幻滅的反擊


重讀莫泊桑小說《項鍊》中的瑪蒂爾德,真實是對虛榮和幻滅的反擊


莫泊桑作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一生創作了三百五十九篇短篇小說,作為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在他的小說中,既可以看到對當權者卑劣行為的批判,也能夠看到對普通人民的同情。

對於小說中平凡小人物的塑造,莫泊桑始終懷有一種矛盾心理,這在一定程度上源於他的個人生活。對他來說,海軍部小職員的無聊生活,顯然無法跟上他的靈魂,私生活的放蕩,最終導致他英年早逝,這也應了他小說寫作導師福樓拜在《包法利夫人》中的一句話:“大藝術家糟蹋起身體來,就好比兩頭燒的蠟燭。”

《項鍊》是莫泊桑一八八四年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小說以一串精美的鑽石項鍊作為主線,講述了教育部小職員盧瓦瑟爾和妻子瑪蒂爾德受邀參加一次晚會,為了能夠引人關注,馬蒂爾德不僅花光了丈夫本打算買獵槍的錢,也從自己的朋友福雷斯傑太太那借來一條精美的鑽石項鍊,不料,項鍊卻在晚會結束的回家途中丟失,她只能到處借錢重新買了一條項鍊換給朋友。為了償還因此欠下的債務,她和丈夫盧瓦瑟爾只能節衣縮食,到處打工,十年之後,當她還清債務,再次碰上福雷斯傑太太,才得知自己所借的不過是一條假的鑽石項鍊。

黑格爾曾說:“對於同一句格言,出自飽經風霜的老年人之口與出自缺乏閱歷的青少年之口,其內涵是不同的。”顯然,年少時在瑪蒂爾德身上讀懂的虛榮,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當我們重新去讀時,已經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基於莫泊桑將瑪蒂爾德塑造成一個愛慕虛榮卻具有契約精神的矛盾個體,可以視作對平凡人的同情,在他的筆下,瑪蒂爾德的虛榮是表象,內心卻具備著一種真善美,而她所生活的時代和社會,卻被莫泊桑利用福雷斯傑太太的假項鍊,塑造成了充滿個性的人世假象。如果我們從存在主義角度分析,瑪蒂爾德最後的真實,更像是對虛榮及其所引發幻滅的反擊。


重讀莫泊桑小說《項鍊》中的瑪蒂爾德,真實是對虛榮和幻滅的反擊


一、一條假項鍊背後,反映出的人間假象,是已經被“商品”奴役的虛榮心

瑪蒂爾德天生麗質,嫵媚嬌柔,卻出生在工薪家庭,沒有任何資本的她,只能被人嫁給了教育部的小職員盧瓦瑟爾。

可是,在她心裡,這種如同歸宿淪落成平民的心理落差卻始終困擾著她,在她的幻想中,她本應身披綺羅,頭戴珠玉與自己的密友在情調旖旎的內客廳娓娓細語。

此時的瑪蒂爾德,如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可謂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具有著與自己處境完全不相符的心境,憂愁也就成為了她難以擺脫的情緒。

她渴望能夠招人喜愛,被人豔羨,渴望有更多的人能夠追求,換言之,這是瑪蒂爾德滿足虛榮心,證明自己價值的方式。

與此同時,自己的丈夫盧瓦爾瑟,雖然能夠在平凡中享受生活的樂趣,可是,為了討自己老婆的歡心,還是費勁心力的從部長朗波諾那裡得到了請柬,這也為“項鍊”的丟失埋下了一顆雷。

當瑪蒂爾德抱怨自己沒有參加晚會的衣服時,盧瓦爾瑟將自己積攢了很久的四百法郎給她買了一身漂亮的衣服,緊接著,為了避免和其他女人相比漏出窮酸樣,她又像自己的朋友福雷斯傑太太借了一條精美的鑽石項鍊。

這條項鍊讓她在舞會上大放異彩,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此刻的流光溢彩和未來十年的落魄窘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時間上的強烈對比和影響,讓我們對瑪蒂爾德的虛榮心的破壞性一目瞭然。


重讀莫泊桑小說《項鍊》中的瑪蒂爾德,真實是對虛榮和幻滅的反擊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中提出了“商品拜物教”的概念,他認為:在私有制為基礎的商品經濟中,人與人的社會關係被物與物的關係所掩蓋,從而使商品具有一種神秘的屬性,似乎它具有決定商品生產者命運的神秘力量。商品的命運支配和決定了商品生產者的命運,本來由商品生產者雙手產出的東西,成為了通知商品生產者的力量。

在晚會上,瑪蒂爾德大出風頭、受到關注的原因,並非單純因為她本身所具有美麗,更多的是因為她身上的衣服和首飾,這些和她的外表形成了互為強化的效果,瑪蒂爾德成為了一個被物化的個體。

可以預料到的是,當這些“商品”所代表的價值退去,她就會淪為了無人關注的普通人。所以,瑪蒂爾德所渴望的尊重與價值體現,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關係,已經被商品所代表的社會關係掩蓋,“商品”完全奴役了瑪蒂爾德虛榮心。

同樣的處境,福雷斯傑太太的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為了參加各種宴會,她購買了假的首飾,而這些假的首飾,就像瑪蒂爾德的項鍊一樣,從來沒有被人識破,甚至,連她自己也分不清真假。

所有的人,都在用這種分不清真假的商品來裝飾自己,以此贏得別人的尊重,演繹出一個個充滿不同個性的人世假象,其背後的共同基礎,無疑是被商品奴役的虛榮心。


重讀莫泊桑小說《項鍊》中的瑪蒂爾德,真實是對虛榮和幻滅的反擊


二、看似毫無意義的努力背後,是對生命真實的謳歌與表達

當瑪蒂爾德將項鍊丟失之後,她的丈夫趕緊原路返回去找,只是一切都是徒勞的,沒有辦法,他們只能先試著拖延,當一切希望都化為烏有,瑪蒂爾德和自己的丈夫決定重新買一串換給福雷斯傑太太。

三萬六千法郎的天價,讓他們不僅花光了盧瓦瑟爾的遺產,也欠下一堆高利貸。為此,他們只能辭退傭人,重新租了一間閣樓棲身。

在努力還錢的十年間,瑪蒂爾德徹底喪失了以前的幻想,每天都在洗衣、做飯、買菜,討價還價、錙銖必較的生活中度過,貧窮壓垮了一切虛榮,顯露出人最真實的一面。

當所有的債務還清,瑪蒂爾德也變成了一個強悍、潑辣的窮人婦女,偶爾對過去的幻想,也只是在為希冀曾經的美麗,她變的務實而真誠。

當她走在香榭麗舍大道,看到福雷斯傑太太的時候,她的第一反應就是上前打招呼,她選擇誠實的將所有一切都告訴福雷斯傑太太,也從她嘴裡得知了假項鍊的真想。

莫泊桑將瑪蒂爾德,塑造成一個用真實內心來滿足自己虛榮和具有強烈契約精神的人,這就相當於在某種程度上,肯定了虛榮作為人性的另一面的存在價值。而瑪蒂爾德為了一條假項鍊,所做的無意義的努力背後,是源於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階級鴻溝,她並不了上層階級的宴會潛規則,莫泊桑也藉此表達了對所謂上層人士虛偽的嘲諷。

薩特存在主義認為:人的存在先於本質,基於此,人需要對自己的所有選擇負責任,不管是有意識或是無意識的,只有這樣,人才能在荒謬或無意義的世界中,自我塑造、自我成就。

對於瑪蒂爾德來說,當項鍊丟失之後,她陷入過暫時的恐慌,可是,她和丈夫從來沒有想著逃避或買一條假的項鍊,她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了儘早還清借款。

當這一切結束,被項鍊奴役十年的瑪蒂爾德,已經徹底褪去了虛榮的外衣,她不再困惑與自己的身份,也不再幻想虛榮的物質生活,反觀福雷斯傑太太,她仍然痴迷於各種社交活動中,雖然看似年輕、漂亮,卻是活在虛假的世界。

正是瑪蒂爾德前後處境對比,以及十年後和福雷斯傑太太的對比,讓我們看到了虛榮所引發的幻滅,也意識到了追求這種無意義的認可背後的生命價值,只有真實的面對自己的生命,才能發揮出它本身的價值和意義。


重讀莫泊桑小說《項鍊》中的瑪蒂爾德,真實是對虛榮和幻滅的反擊


三、虛榮心的現實思考

在《權子·顧惜》中有一個“孔雀愛尾”的故事:雄孔雀的尾巴金黃,翠綠,絕非畫家們用彩筆能夠描繪得出來的。(雄孔雀)生性本來善妒,雖然馴養了很久,但看見小孩穿著華麗的衣服,一定會追上去啄他們。在山裡休息的時候,首先要選擇好地方來安放尾巴,然後才安置自己的身體。天下大雨,淋溼了尾巴,捕鳥的人將要到來的時候,它還在珍惜顧盼自己的尾巴,而不再飛騰起來,最終被捕鳥人抓住了。

從心理學角度講,虛榮心是自尊心的過度表現,是因攀比和不平衡心理導致,表現出對物質生活的極度渴望。

林語堂先生在《吾國吾民》中寫到:統治中國的三女神是面子、命運和恩典。可見,面子是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也正是出於這種特殊的情感的需要,引發出一系列的現實問題。

翟天臨博士畢業論文涉嫌學術造假是為了在眾多演員中獨樹一幟,一直被禁止和打擊犯罪行為校園貸,也是抓住了學生的信息不對稱和虛榮心,當這一切病態的攀比行為被擊破,對於人的傷害心理和身體傷害可想而知。

所以,鑑於虛榮心的普遍性存在,我們如何處理這種複雜的人性?

1、把握合理的攀比尺度

虛榮心的深層次原因是自卑,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為了彌補這種自卑,我們必然會做出補償性的舉動,由此可見,適當的攀比會促進我們的進步。當我們面對先天物質上的劣勢時,可以更多的從其他的方面來獲得自我滿足感,用自己的優勢去對比別人的劣勢,來獲得平衡。

2、給自己一個合理的期待值

網上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真正的成熟,是開始接納自己的平凡。”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對自己有一個合理的期待值,只有這樣,當我們的自尊心遇到挫折和攻擊時,才能夠冷靜、合理的去對待,瑪蒂爾德的遭遇,就是源於自己不合理的期待。

3、自我心理性干預

如果個體的自尊心已經被扭曲,開始過度的追求虛表,出現嫉妒、自大的病態行為,就要採取必要的心理訓練進行自我糾偏。按照斯金納提出條件反射的正強化和負強化原理,當個體出現或即將出現某種不良的攀比行為時,對自我施以一定的懲罰,同時,當規避了這種行為時,給予獎勵。這種模式和心理治療相同,需要長時間的堅持。


重讀莫泊桑小說《項鍊》中的瑪蒂爾德,真實是對虛榮和幻滅的反擊


總結:

莫泊桑在短篇小說《項鍊》中,利用瑪蒂爾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這個充滿金錢和誘惑的社會中,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渴望得到更多的認可和尊重,努力的躋身於更高的階層,但我們所作的每一件事都需要符合自己的實際狀況,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努力去創造更好的生活,而不應被不恰當的虛榮心所奴役。需知,生命沒有任何的捷徑可走,只有真誠的對待生活,才能被生活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