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的他,用漫畫記憶二戰

有些讀者在閱讀這套漫畫時可能會遇到我這樣的情況——越向後讀,越無法認可書名。某某的某某,這種形式太簡單、隨意、直白,好像承載不了太多東西。尤其讀到這套書的第二本時,我覺得書名在廣度和深度方面都無法達到原先期待的地方。從廣度看,這套書一共三本,第一本敘述阿蘭響應號召從軍,在部隊接受訓練時發生的種種,第三本說阿蘭退伍直到晚年的境況。嚴格來說,只有第二本正面講述了我所認知的那個所謂“戰爭”——阿蘭隨著裝甲師開進歐洲戰場,從法國途經德國、奧地利一直抵達布拉格。但就篇幅,直接描寫槍林彈雨、出生入死的場面幾乎為零,正如阿蘭自己在文中說的:

“我屢屢遇險,但都跟戰鬥本身沒多大關係”。因此,從廣度上看,延續阿蘭一生的這個故事被命名為“阿蘭的戰爭”就有點狹隘了。


69歲的他,用漫畫記憶二戰


再說深度,這個故事首先是根據一個真實存在的、在文後甚至附有大量照片記錄的活生生的人的經歷改編,因此不會像我們耳熟能詳的很多經典戰爭主題故事那樣,出現過分或誇張、或浪漫、或英雄式的情節,書裡確實有很多有趣的事,但不會走極端。另一方面,在廣度部分也說過,關於戰爭的敘述在這個漫長的故事裡只佔極少分量,那種我們對戰爭所產生的固有印象導致的壓抑、抑鬱、沉重和悲痛的情緒就不那麼能被激發出來。因此,書名也並沒有揹負如想象中那般應有的關於戰爭的重負。綜上,若先從名字產生思維定勢,再用自己的想象去校對故事本身,一定會越走越遠,最後完全和全書主旨偏離。不過請耐心些,既然故事如此迷人,為何不接著跟阿蘭一路走下去呢?我忘掉書名帶來的煩惱,繼續閱讀,翻到正文最後一頁,沒有料到故事的主人公阿蘭自己解釋了書名取得的緣由——終於,彷彿一根線不經意延伸,最後卻意外連成一個完美的圓,我突然領悟到作者的用心,不禁對這個系列三本書,對阿蘭漫長又傳奇的一生產生由衷的欽佩。

69歲的他,用漫畫記憶二戰

 

描述一個人大半輩子的故事,無論虛構了多少,總能吸引我。這樣的故事需要深厚的筆力、嚴謹的構思,軼事太散像流水賬,高潮太密又難令人觸動。更重要的,這類故事的關鍵是需要一個真正值得書寫其一生的主角。主角就像一位睿智沉穩的陪跑員,能至始至終和讀者並肩瀏覽沿途景緻,在關鍵的地方予以點撥,而且始終保持合適距離。《阿蘭的戰爭》在這樣的標準下完全合格,甚至達到優秀,究其原因,還得感謝主人公阿蘭清晰的記憶和迷人的人格魅力。明知是不同時代相異經歷,閱讀阿蘭時卻很容易產生代入感,仿若身臨其境。我想這是阿蘭這位主角獨一無二的特點——積極、樂觀、堅韌、博愛,同時又樸實、隨和、謙遜。事實上,閱讀中我發現阿蘭有許多可以稱之為了不起或難得的經歷,有些事情真是既需要極大的運氣,更需要過硬的實力,但阿蘭每次都用一種愉快而淡然的語氣敘述,彷彿功勞並不在他,他之所以能順利渡過難關,正在於上天的偶然和友人的幫助。這給人一種感覺,似乎敘述者本身兼具孩童的純真大膽和老人的虔誠寬容。阿蘭剛入伍時,和同齡人一樣,擔憂著具體的問題,在意教官,對各種訓練感到新奇又興奮。隨著在戰區度過自己二十歲生日,阿蘭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有了某種使命感,當然,也被行軍的快節奏拖得有些疲累。

戰爭結束後,阿蘭更多將關注點投放在人上,想象自己的未來,結識不同的人,企圖給自己定位。阿蘭在全書最後總結自己一生,有兩個轉變,一次在工作的運輸車上,他意識到自己活的是“別人的生活”,從而辭職尋找“自己的路”;另一次是在和遲暮的摯友通信時,意識到人類由於“教條繁多,價值觀惡劣,觀念虛偽”,以及“一種心理疾病,不知該如何利用好自己的生命。壞習慣。對地球大肆揮霍。困於對自我的過分關注,而無法發掘生命真正的精神層面”。一路陪著阿蘭走過他的回憶,能清晰見證阿蘭從個人到集體,再到自身,最後到人類的認識轉折,是很受啟發的。阿蘭是一個偉大的人,這偉大恰恰體現在他自始至終堅持自己的“平凡”。

69歲的他,用漫畫記憶二戰


阿蘭也是個極幸運的人,幸運到能結識如此多對其影響頗大、同樣也非常值得尊敬的朋友。可以說,在生命的不同階段,正是這些人接連不斷給他能量,給他勇氣。所以,這也可以看成一個敘述不同人物的豐富多彩的群像故事。給我印象深刻的阿蘭的朋友有很多——最早出現、直到生命的末尾都一直和阿蘭保持純正友誼的,堅韌又大膽的盧;擁有高尚情懷,超越狹隘的民族主義視野,正義,又儒雅風度的格哈特和薇拉夫婦;思想自由,不受拘束的蘭迪斯;異常聰明,引領阿蘭邁入古典音樂大門併兼當哲學啟蒙的特斯拉;有些執著,一板一眼,但因為虔誠而散發出熾熱魅力的牧師;年輕樂觀,充滿可能性的藝術家兄妹;神秘的吉普賽姑娘……這些人有些和阿蘭保持了相當長時間的聯繫,有些人只是匆忙過客,還有一些因為戰事戛然音訊全無,另一些時而和阿蘭產生爭執以致疏於聯繫但最後又寫信和解。無論是怎樣的人,在阿蘭眼中總是值得學習、介紹。在整本書裡我讀到阿蘭用來描述人們的句子是“他/她是一個好人”,這個細節讓我感觸很大。阿蘭眼中,戰爭年代和其他時代並沒有太多不同,戰區內外,依然有非常多的好人,熱愛和平與生活的人無論在哪裡都能獲得最真摯的友誼。這一點上,阿蘭似乎是一個博愛主義者。

正是這份包容,讓他見識到其他人難以看到的風景。

69歲的他,用漫畫記憶二戰


阿蘭對戰爭本身的態度也值得我思考。以前讀到的很多關於戰爭的文學作品總會有很明確的主旨和定性,戰爭是殘酷的,無情的,毀滅性的,是一種絕對的惡,當然作品表達這些主題的方式各異,可以正面描寫,也可以反諷甚至以童話的形式。阿蘭眼中的戰爭呢,確實有其痛苦、殘忍的一面,這在第二冊很多細微但刻骨銘心的事情裡就可以體會到,不過更多的,阿蘭將自己代入戰爭中,產生一種罕有的積極樂觀的想法。

阿蘭說:“我要把這當成一場冒險來面對,我是不會害怕的,我不要把這看做一場個人的悲劇,我跟大家一樣……該來的,就讓它來吧。”由於這樣的心境,整個故事有了一種異於以往的基調,就好像戰爭只是阿蘭日常的一部分,一個小小的不幸,和我們考試不及格、失戀、被老闆責罵也沒太大不同,既然來了,就坦然接受。這是一種很難得的想法,是很多和平年代的人難以理解、進而逐漸喪失的信念。我想,阿蘭那麼多次在各種意外中化險為夷,或許也是這股信念在背後默默支撐。


69歲的他,用漫畫記憶二戰

  

現在具體說說阿蘭所經歷的戰爭到底是怎樣的。從系列簡介就能得知,第二本書是重點敘述戰爭的。但是阿蘭是從個人的角度進行敘述,因此我並不清楚他參加的那個主要任務到底是什麼名稱,就連阿蘭自己也說,可能他們的任務在歷史上根本沒有留下痕跡。但是,感謝阿蘭優秀的記憶,我能稍微追溯一下他們在歐洲戰場行動的時間。按照書中的記錄,阿蘭是跟隨一個師的兵力於1945年2月中旬在法國勒阿弗爾市(Le Havre)登錄,之後坐火車途經巴黎到達諾曼底的古爾奈昂布賴,按兵不動駐紮了兩個月。之後突然快速開拔,由於是裝甲師,阿蘭和三個戰友組成一輛裝甲車的基本配置,沿途向德國進發。這段“在路上”的時間是從4月中旬開始,但過萊茵河直到穿越德國的時間都沒有明確說。之後的信息是,他們接到“上面”的命令,繼續東進,進入捷克境內,參與瞭解放比爾森市的行動。這個事件是能查到的,一是因為解放捷克的大背景作為二戰的收尾戰役很有名,而來比爾森的啤酒使得這個城市受到關注。我大致查詢,得到如下信息:On 6 May 1945, nea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Plzeň was liberated from Nazi Germany by the 16th Armored Division of General Patton's 3rd Army.日期吻合,而且阿蘭確實提到過這是巴頓將軍的指令,“他甚至想讓我們走得更遠,他意在跟俄軍競爭,佔領儘可能多的領地”。這之後,阿蘭到達了布拉格,文中提到美軍和德軍談判,想要和平勸降頑抗的德軍,並提到一次阿蘭參與的行動:迎接並護送一個德國將軍回布拉格。這是5月8日的事,當然,這就是很有名的布拉格戰役了。裡面也提到蘇軍,但沒有刻意著筆。書裡這一段有個趣事我想特別提一下,阿蘭完成任務後,和戰友一起和一位“將軍”依次拍照,但是後來分發照片時出了問題,阿蘭得到的照片上並不是自己。後來,由於誤會,阿蘭的弟弟一直以為那是阿蘭和巴頓將軍的照片——儘管那張照片實際是一個不是巴頓將軍的上級和一個不是阿蘭的士兵在交談。這張照片的佈局我總覺得眼熟,可惜沒能堅持搜索下去。我也很遺憾自己不是一個軍事迷或二戰迷,不然一定能非常詳細地追查出阿蘭的行軍路線。不過,即使對戰爭毫無瞭解,也能從阿蘭引人入勝的敘述中體會到那種緊張、憂慮和恐懼,這第二本書的精彩可見一斑。


69歲的他,用漫畫記憶二戰

最後,我想稍微扯遠一點,談談這套漫畫。我身邊的很多人仍然抱有一種成見,認為漫畫是一種消遣,一種低齡人的樂趣,一種只圖一樂毫無營養的表現形式。我認為這套書能極好地回應他們的這種偏見。每個人都應該讀讀阿蘭的故事,與其說這是一套漫畫,更像是具現化一個人的一生。經過漫畫作者埃曼努埃爾·吉貝爾仿若水彩筆觸的勾勒,漫畫的魅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整個系列像小說、電影、紀錄片的混合,翻著書頁,腦海裡總會跳出似曾相識的親切感。閱讀阿蘭,更像是在反思自己,自己能否像阿蘭一樣,以一顆赤子之心,以一雙純淨的眼來面對一無所知的土地上陌生的人群。


  
動盪年代使阿蘭擁有了詩人的敏感、音樂家的浪漫、哲學家的深思,以及牧師的寬容和憐憫。沒有戰爭,阿蘭可能一輩子是加州帕薩迪納市的普通公民。有時候,奇蹟和日常本是一體,關鍵在於審視自我及世界的那雙眼睛。


阿蘭讀過很多作家的作品,在他就要一頭陷入戰後碌碌無為的運輸司機的生活時,他接觸到蘭波的詩,從而產生了改變自己,過自己的生活,成為自己所是的那種人的信念。作為結尾,我想到蘭波的一首詩,恰好能用來形容阿蘭·科普這個人,也適於形容這個漫長卻飽含睿智的故事,以及漫畫家與阿蘭老兵的那段純粹的友誼,就讓這一小句詩作為稍顯唐突的結束吧:
  

“純淨如水,恰如嬰兒淚中的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