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記者郭俊峰:用專業和勇氣記錄疫情下的愛和希望

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黑龍江日報攝影記者郭俊峰的電話忽然鈴聲響起:

“黑龍江派出援鄂抗疫醫療隊,需要派記者跟隨採訪,你有沒有困難?”

郭俊峰知道,這是“逆行”的命令,也是他的使命。

“沒有困難!我一定要去!”

“战地”记者郭俊峰:用专业和勇气记录疫情下的爱和希望

於是,在武漢的53天裡,郭俊峰深入抗疫最前沿,進入隔離區10多次,和白衣勇士並肩戰鬥。親歷戰疫一線的生死時速,他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真相,傳遞信心——一萬多張新聞圖片,300多個視頻,100餘篇稿件展示了龍江醫療隊的專業、擔當和無畏,也見證了龍江大愛和中國力量。

“战地”记者郭俊峰:用专业和勇气记录疫情下的爱和希望

郭俊峰沒有想到,來到武漢後,首先面對的是一個“生死抉擇”:

由於多個醫療隊突然進駐,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的防護醫療物資奇缺。作為記者,是進入隔離區拍攝第一手的影像資料?還是節省一套防護用具給醫護人員救助生命?

這作為新聞專業和倫理問題,歷史上從未停止過討論。

作為一名黨報記者,郭俊峰堅定選擇了後者,“就算報道任務再緊急,也沒有救助生命重要,這個時候咱不能進去,新聞記者首先是有社會道德底線的人。”他說。

“战地”记者郭俊峰:用专业和勇气记录疫情下的爱和希望

在最初的幾天裡,由於防護醫療物資有限,我省醫療隊員在隔離病房內工作時間一般都是6個小時以上,已經超過隔離服4個小時的使用時限。沒有強制要求,他們這樣做只是為了節省當時及其珍貴的防護服。

“當看到醫護人員帶著一身疲倦走出隔離區,摘下護目鏡和口罩的一瞬間,我忍不住熱淚盈眶。什麼是偉大,什麼是奉獻,什麼是大無畏精神,醫護隊員用隔離區外那滿是勒痕的臉做了最好的詮釋。”此時,郭俊峰所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的去記錄好抗疫一線這些最可愛的人。

隨著受援醫院防護用具供給逐漸豐富後,郭俊峰和醫療隊申請第一次進入隔離區採訪。

“战地”记者郭俊峰:用专业和勇气记录疫情下的爱和希望

穿上厚重的隔離服,跨過隔離區的門,郭俊峰看到醫護人員克服各種現實的困難在隔離區內穿梭忙碌:

——護目鏡上的汗水和霧氣擋不住醫護人員堅定的眼神。咔噠、咔噠。

——幾層膠皮手套也影響不了他們精準的手藝。咔噠、咔噠。

——不能自理的病患需要翻身,那些看似弱小的女護士一個人就能解決。咔噠、咔噠。

——年紀大的危重患者血管幹癟,經驗豐富的老護士一下就能扎準。咔噠、咔噠。

——情緒低落的患者在護士們的“話聊”攻勢下破涕為笑。咔噠、咔噠……

流著淚的郭俊峰,一次次按下快門,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幕幕感人的瞬間。

曾有黑龍江日報讀者在這組圖片下留言——“只有內心純淨的人,才能做出這樣無畏的選擇,只有內心乾淨的人,才能拍出這樣的照片。”

“战地”记者郭俊峰:用专业和勇气记录疫情下的爱和希望

“那個時候,心裡真的什麼都不想,只想把照片拍好。”郭俊峰這個時候還不知道,此刻他的狀態是進入了“心流”,變成了“無我”。

隨後的時間裡,郭俊峰每天處於連軸轉的工作狀態,確定報道主線,選取報道典型,抓取感人事例,郭俊峰在我省支援的幾個武漢市內定點醫院來回奔波。

“战地”记者郭俊峰:用专业和勇气记录疫情下的爱和希望

但做為攝影記者,他總覺得拍攝的圖片味道不夠,分量不足。

終於,機會來了,為一直在準備的他。

“战地”记者郭俊峰:用专业和勇气记录疫情下的爱和希望

3月4日早上,郭俊峰得知上午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4樓隔離區內,有一名剛收治進來的新冠肺炎孕產婦要剖宮產,他立刻聯繫醫院,申請拍攝一張特殊時期在隔離病房內新生命的降臨的照片。

手術室比隔離病房更危險,進入手術室的醫護人員在正常的隔離服外還要加穿一層隔離服。

“战地”记者郭俊峰:用专业和勇气记录疫情下的爱和希望

幾層厚重的隔離服穿在身上,還要保持好距離,不干擾醫生的手術,剛進入隔離手術室郭俊峰整個人已經大汗淋漓。

顧不上這些,郭俊峰的相機已經瞄準醫護人員。

一個多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而郭俊峰也拍攝到了他最滿意的一張照片。

“战地”记者郭俊峰:用专业和勇气记录疫情下的爱和希望

“這個小生命在這個特殊歷史時刻的降生具有非凡的意義。新生命新希望,這是‘疫’線曙光的新生。”談起當時的心情郭俊峰難掩激動。

這種“激動”,一直保留到今天,即便他正在隔離休養。

“战地”记者郭俊峰:用专业和勇气记录疫情下的爱和希望

郭俊峰覺得,記者必須保持這種“激動”,只有這樣,才能用最專業的新聞方式,來記錄醫護人員救死扶傷的每一個點滴,來書寫這個世界上的愛和希望。

“因為愛和希望永遠比病毒傳播的更快,專業和勇敢才能讓我們最終戰勝疫魔。”郭俊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