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退市危機再度迫近 ST銳電“命懸”9個交易日

本報記者 李慧敏 北京報道

“留給中國隊的時間不多了!”這句話現在用在了ST銳電(601558.SH)身上,2020年A股首隻面值退市股,是否將會是這個曾經國內第一的風電行業“巨無霸”?

3月27日,ST銳電發佈重大事項提示顯示,公司股票已連續10個交易日(2020年3月16日~27日)收盤價格均低於股票面值(即1元),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可能將被終止上市。

而3月30日早盤一字跌停,報0.76元,令風險又迫近一天。從上市之初的千億元市值,暴跌至如今的45.8億元,已蒸發800多億元。如果ST銳電真的面值退市,則受此波及的投資者甚眾。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ST銳電的股東戶數高達20萬戶以上。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自2011年上市以來,這已是ST銳電第四輪瀕臨退市。此前三輪,ST銳電通過大股東輸血、發佈回購計劃等方式自救,保殼成功。

“回購、增持的套路用多了,投資者對此類不解決根本問題的臨時救急手段會日趨‘免疫’,關注點最終還是會落到公司基本面之上。”分析人士認為,ST銳電當年確實有過輝煌,無論是遭遇政策轉向還是經營策略失誤所致,其基本面惡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從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本源來看,優勝劣汰是不變的真理,市場是無情的,市場也是理性高效的,也只有尊重市場化的吐故納新,資本市場的作用才能得到真正發揮。

“1元”生死線

自2020年3月16日至27日,ST銳電的收盤價已連續10個交易日低於1元,距離退市警報僅剩10個交易日。

3月27日,ST銳電盤中跌至0.80元,股價創歷史新低。截至3月27日收盤,ST銳電封單16.96萬手,換手率3.87%,市值為48.24億元。公司總市值較2011年上市之初的900多億元,已蒸發800多億元。

27日當天,ST銳電發佈重大事項提示顯示,公司股票已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格均低於股票面值(即1元),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可能將被終止上市。

而3月30日股價再創歷史新低,早盤一字跌停,報0.76元,封單72.85萬手,目前市值為45.83億元。

根據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股票1元面值,股票將被終止上市。若想成功保殼,ST銳電必須在接下來的9個交易日內讓股價回升至1元以上。

早在3月20日危機迫近之時,ST銳電開始奮起保殼,當日晚間公告稱,包括董事長兼總裁在內的11位高管擬在公告披露日起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票,累計增持金額不超過265萬元。本次增持不設價格區間,將根據公司股票價格波動情況,逐步實施增持計劃。

在退市的恐懼心理支配下,儘管3月24日A股上演大反攻,但ST銳電股價繼續弱勢下跌,盤中一度跌停,截至收盤,再度大跌2.2%,股價跌至0.89元/股。

即使A股25日大漲的背景下,恐慌盤依然紛紛拋售,當日ST銳電收盤報0.88元,跌幅1.12%。

自增持公告發布後,公司股價整體趨勢依舊是跌跌不休,警報再次響起,退市“大限”正步步緊逼。

ST銳電董秘辦人士未向記者採訪作出回覆。不過,專業人士表示,回購、增持的套路用多了,投資者對臨時“抱佛腳”的救急手段會日趨“免疫”,關注點最終還是會回到公司的業績上來。

“四次”保殼

事實上,這已是ST銳電第四次瀕臨退市。

公開信息顯示,ST銳電成立於2006年,短短3年即成為世界第二、中國第一大風電企業。2011年1月,ST銳電在上交所上市,每股90元,募資94.6億元,超募58.7億元,上市首日總市值突破1000億元,成為當時市場萬眾矚目的IPO項目。

ST銳電上市之後各項財務指標迅速惡化,營收與淨利潤連續2年暴跌式下滑,退市警鐘首次敲響。

2011年的上市首年,ST銳電營業收入同比腰斬,僅104億元;淨利潤僅7.8億元,狂降72.7%。2012年,ST銳電淨利潤繼續虧損5.83億元,2013年更是鉅虧34.46億元。短短3年時間,即戴上了“ST”的帽子。

在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虧損後,2014年,ST銳電通過債轉股引入東方富海和匯能集團兩家公司,藉助其收購應收賬款的17.8億元實現賬面盈利,從而避免了三年連續虧損退市,暫時渡過了第一次退市危機。

第一次成功保殼後,ST銳電雖然獲得了兩年的喘息時間,但這兩年仍然連續鉅虧。2015年、2016年,ST銳電的業績再度連續鉅虧分別超44.5億元、31億元,第二次瀕臨退市。因此,2017年又是“保殼”年。

ST銳電2017年營業收入雖然只有1.41億元,同比大降85.11%,淨利潤卻為1.15億元。另外,在當年的收入中,ST銳電從第一大股東重工起重的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孫公司手中拿到了高達4.13億元的“質量賠償”。大股東的強力“輸血”,使ST銳電再度成功保殼。

時間來到2018年10月18日,ST銳電股價首次跌穿1元“生死線”,而且至10月29日,連續8個交易日股價低於面值。

公司為避免面值退市緊急公告,以不超過1.2元/股的價格回購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5000萬元,不高於2億元,回購股份數量佔總股本的0.69%~2.76%。當年10月19日,大股東重工起重也再度出手,承諾6個月內,若股價低於1.05元,重工起重擬增持1000萬股至1億股。2018年10月30日,ST銳電股價回升至1.03元,暫時避免了“面值退市”的命運。

而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ST銳電股價又兩度擊穿1元線。

2019年11月,ST銳電股價又一度跌破1元,甚至在11月12日後連續3個交易日卡在1元線。公司隨即發佈《關於回購公司股份的回購報告書》稱,將啟動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1500萬元、不高於3000萬元的回購行動,回購價格不超過1.05元/股。

回購計劃發佈後,公司股價逐漸企穩回升。但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月2日ST銳電公告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回購股份。

2020年2月4日,又跌穿至1元以下,公司不得不再次回購股份,回購股份數量為50萬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0083%。成交價為0.98元/股,成交總金額49萬元。

回購的套路依然奏效,股價又漲回到了1元以上。

時間到了2020年3月16日,4個月之內股價第三次跌破1元。而今,留給ST銳電自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不知此次還能否重複前幾次保殼的故事。

“落魄”之星

ST銳電誕生的時候,恰逢行業風口。

2006年,國家發改委發佈規定,風電項目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自當年起,中國風電裝機總量便超過2000萬千瓦,一躍成為世界第四大風電裝機大國。藉此東風,ST銳電快速崛起。

2011年1月,ST銳電成功登陸A股,發行價刷新當時上交所發行價歷史紀錄,市值近千億元,媒體稱之為“風電第一股”。

然而,2011年,中國風電行業便遭遇最大的調整,ST銳電恰好上市。全行業面臨大規模的“棄風限電”,棄風率飆升至16.2%,大量風機空置,其中ST銳電的主戰場——華北、東北、西北成為重災區,導致財務指標開始惡化,營業收入與淨利潤驟降。

2012年,上市的第二年,其營業收入再度驟降逾61%,僅剩40.2億元,淨利潤更是虧損5.8億元,且2013年鉅虧超34.5億元,股價更是一落千丈。

但是,上市前後業績“變臉”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2013年,證監會立案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ST銳電虛增營收24億元、虛增利潤2.78億元,佔當年利潤總額的38%。ST銳電前董事長韓俊良犯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獲刑11個月;前財務總監陶剛犯違規披露重要信息罪,一審判刑6個月,二審免予刑事處罰。

財務造假事件對企業形象和信用的破壞力巨大。2014年,公司遭遇28億元的債券兌付危機。

同在2014年,通過債務重組實現了賬面盈利。2015年和2016年再次連續虧損,剛剛摘掉一年的“星帽”又戴了回來。2017年,公司通過處置資產和索賠實現盈利,但這次只幫助公司脫了星,帽子並沒有再摘掉。

業績方面,2013年、2015年和2016年是公司虧損最為嚴重的三年,分別虧損34.46億元、44.52億元、30.99億元,三年合計虧損110億元。

ST銳電的墜落,是整個風電行業變化的縮影,而今,平價上網時代來臨,ST銳電即便本輪再次保殼成功,但未來的道路選擇仍是一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