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貧窮的本質》是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耗費20年的時間採用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法取得較為客觀的數據和案例後,完成的研究成果。雖然與多數經濟學著作一樣,語言稍顯枯燥,豆瓣評分7.6分,但書中的結論較為深刻,不僅能給宏觀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參考,更能引發我們普通人在個體層面的思考。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一、貧窮的表現

1.對健康的認識不足。貧窮的人在飲食方面比起健康,更願意選擇味道好的食物。健康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乏味,而窮人的生活已足夠平凡,所以更願意選擇讓自己的生活多一點樂趣,這包括食物的味道上多一點刺激。

非洲地區瘧疾肆虐,成為致命的傳染病,即便政府和媒體已經大力宣傳蚊帳和消毒劑對預防瘧疾的作用,同時,價格也在經濟承受範圍以內,窮人還是很少選擇購買。這種現象就與窮人的孩子們很少能夠接種完整的預防針如出一轍。對窮人來講,沒有實際經歷,就很難相信預防的實際效用。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2.缺乏對教育的信心。貧窮的人通常接受的教育水平較低,孩子們往往在達到一定年齡以後,就主動或被動輟學掙錢,承擔養家的責任。對窮人來說,教育支出是當下就需要投入的成本,但教育回報卻需要等到孩子長大以後才能獲取,這種回報存在等待期長、不確定性高的特點。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3.收入少,來源不穩定。貧窮的人收入很少,不存在穩定的職業。因此,窮人總是尋找多個底層工作,以增加收入來源,但也正因為窮人總是在更換自己的職業,無法長期在同一項工作中,積累有效的經驗和技術,所以窮人缺乏競爭力。

與富人相比,窮人通常不能獲得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迫於壓力,窮人只能選擇利率更高的民間機構進行融資。窮人需要歸還的貸款利息越多,越無法擺脫貧困,這也是富人越富、窮人越窮的原因之一。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二、貧窮的原因

1.意識形態。窮人缺乏安全感,對未來不具有充足的信心,無法對未來做出長期規劃,從而投資未來。貧窮的人通常會花費大量的金錢用於疾病的治療,而不是購買一份醫療保險。預防疾病對窮人來說,不確定性太高,對此,窮人堅信自己未來不會生病。而對於確確實實發生的疾病,窮人無法選擇逃避,只能面對。貧窮的人更關注眼前利益,注重即時感受,喜歡確定性勝過不確定感。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2.無知。貧窮的人能夠獲取的信息有限,渠道很少。不論是日常生活,還是面對重大選擇時,瞭解的信息太少,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據此做出的決策通常會存在較大的不合理偏差,導致結果的失敗概率較大。同時,窮人的閱讀理解能力偏低,即便有辦法獲取充足全面的信息,但也由於無法正確的理解,使得判斷出現錯誤的可能性增加。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3.懶惰。窮人之所以貧窮,部分原因來源於思想和身體的懶惰。窮人的思維模式單一,比起深思熟慮,更願意相信最簡單的直覺,但通常情況下,直覺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即便窮人在一定程度上經過思考,對人生做出計劃,但卻也常常能夠找到各種各樣的原因來拒絕執行計劃。相比於富人的高效執行力,窮人缺乏動力和信念立即付諸行動。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三、改善貧窮的方法

通過分析貧窮的表現,發現貧窮現象背後隱藏的深層次原因,進而尋找我們可以在個人層面上做出的改變,來實現窮人到富人的跨越。

1.保持樂觀。改變自己的心態,建立樂觀向上的信念,對未來充滿信心。從而能夠逐漸將關注點從當下,轉移至未來。樂觀的心態,可以通過日常有意識的訓練和練習進行培養。如果在看待事物時,潛意識已經習慣性關注負面的信息,那麼,就必須通過下意識地控制自己的關注力,將其引導至積極正面的信息上。當關注力被頻繁訓練形成了記憶,就會變成潛意識,從根本上得到良性的轉變,如同肌肉記憶,一旦形成,就不會消失。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2.加強學習。正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堅持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除了接受學歷教育,從學校畢業以後進入社會,更是需要不斷學習,更新迭代知識。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是決策的有效性,為了保證有效,需要具備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思維模式。而學習就是構建思維模式的必經方式。富豪巴菲特堅持每天閱讀,學習一切可以學習的東西。李嘉誠即便從未上過學,但是卻始終堅持自學。可見,富人即便已經擁有了財富,也依然熱愛學習。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3.開發“拳頭產品”。成功經營一家能夠不斷帶來現金流的企業,需要具備“拳頭產品”,這個產品是企業的核心產品,也是企業發展的推動力。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同樣也需要找到“拳頭產品”,並集中有限的時間的金錢,重點發展該產品。

前文中提到,窮人因為總是不斷變換工作,無法在同一份工作上積累知識和經驗,導致其缺乏“拳頭產品”,進而使得自身的議價能力不高,薪資停留在低水平。為了擺脫這一困境,首先必須強迫自己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或工作,直到成為該領域的專家或是精通工作技能,無法再有提升空間為止。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4.學會理財。富人的財富通常是靠積累一定原始資金以後,再投資爆發形成的。如果只會賺錢,不會存錢,不會理財,就沒有辦法積累財富,這樣,即便遇到了很好的機遇,也會因為缺少資本,而無法開啟新一輪的財富增長。理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始的時候,可以在每次領到工資時取出一部分的錢用於強制儲蓄。等到資金池裡的資金達到一定量時,就能用其投資於投資回報率更高的產品或事業等。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5.立即行動。拖延症是窮人的通病,也是低效率的根源。上述方法要想得以順利實施,最關鍵的還是需要立即付諸行動。很多道理,說到底都不是深奧難懂的,窮人也往往知道,但是窮人之所以不能和富人一樣充分利用這些道理,也是由於執行力不強造成的。所以,杜絕拖延,立即行動起來,建立樂觀的心態,加強學習知識和技能,開發自己的“拳頭產品”,學習積少成多,將小財理成大財。

《貧窮的本質》:自己的貧自己扶,明白這幾點,成功從窮人變富人

窮人變成富人很難嗎?難。窮人變成富人很簡單嗎?簡單,因為只要像富人一樣思考和行動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