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建設現代高原美麗幸福“大西寧”

南川中學、西寧大學

蘭州-西寧城市群

西寧今年要幹這些大事

快來關注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建設現代高原美麗幸福“大西寧”

全面落實省委“八個注重”要求,堅持“三定四融”,加快推進城市轉型升級,打造具有公園城市形態、美麗城市風範、幸福城市品質的現代高原美麗幸福“大西寧”。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主動對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以湟水河全流域生態治理為載體,加快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工程,體現“源頭責任”和“幹流擔當”。推動“大西寧”戰略規劃落實落地,編制綜合交通規劃,實施三年行動計劃。

編制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規劃,建立市縣“一張藍圖、一個平臺、一套機制”管控體系。

編制青海國家高新區、朝陽物流園區等規劃,提升產城融合、園城融合水平。挖掘提煉西寧城市特色,突出高原山水意境,傳承河湟歷史文脈,體現獨特文化魅力,塑造青藏高原“河湟谷地”獨特風貌。

增強規劃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強化剛性約束,健全用途管制,監督規劃實施,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嚴肅查處擅自違反規劃許可、改變規劃的行為,嚴厲打擊違法違建現象,確保規劃實施不走樣。


加快創建高原美麗城市示範市

依託高原山水人文資源稟賦,把握高原美麗城鎮示範省機遇,打造以生態山水城市為主體、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為基礎的高原美麗城市。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以公園城市、智慧城市等十大行動為支撐,加快推動多巴、魯沙爾、朝陽等區域和三河交匯“城市客廳”等平臺建設,著力在生態環境、空間品質等方面,體現城市“共性美”和“個性美”。

合理規劃佈局城鎮空間,加快建設花兒、果蔬、森林康養等特色小鎮,分層級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打造一批具有歷史記憶、地域風情、民族特點的特色小鎮和美麗城鎮。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百鄉千村”試點村建設,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特色產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融合,保護傳統村落,守住鄉村、記住鄉愁、留住鄉情。


高標準打造重點片區

堅持打基礎利長遠、先地下後地上、先生態後業態,實施一批支撐性、骨幹性工程,再掀重點片區開發建設大場面。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多巴城市副中心啟動核心區規模化土地整理開發,推進道路、汙水處理廠、地下綜合管廊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多巴湖溼地公園、支溝治理等工程築牢生態本底,加快打造全省新型城鎮化示範區。

南川片區以國際會展中心等標誌性項目為引領,加快區域整體開發,實施元堡子溼地、新唐道等配套項目,優化文化、旅遊、商貿、會展功能佈局,建設全省對外開放新高地。

魯沙爾片區堅持高點站位、規劃先行,提升文旅產業園功能定位,完善塔爾寺大景區配套服務設施,做強陳家灘特色文旅產業,建設全省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旅遊產業改革創新區,打造城市文化地標。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發揮各縣區比較優勢,推動錯位式、差異化發展,加快形成協調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大通縣加快完善北川工業園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雙新公路設施農業,拓展生態遊鄉村遊冰雪遊產業,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鋁鎂合金高新材料產業集群,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域旅遊示範區。

湟中縣按城區標準強化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以更高站位謀劃推進多巴新城、西寧文旅產業園、甘河工業園區三大增長極,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

湟源縣突出犛牛、飼草、中藏藥材等特色產業,建設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打造高原綠色有機品牌農畜產品加工強縣。

城東區深化與東川工業園區產城融合,加快建國路等區域商圈建設,打造集交通物流、商務辦公、購物消費、休閒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商務區。

城中區圍繞南部片區、南川軸線、中心城區三大板塊,不斷優化空間佈局,打造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傳統商貿業高地。

城西區以現代高端服務業核心區為重點,釋放現代化城區聚集效應,建設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現代金融和現代商貿集聚區。

城北區藉助青海國家高新區、高等院校等優勢資源,建設創新創業、人文高教、高端物流、生態宜居城區。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

推進“幸福西寧·綠色交通”,實施海湖路上跨橋、群星路下穿等項目,完成八一路大修整治、門源路拓寬改造、同仁路地下通道等項目。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優化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積極開展申報。推動全域海綿城市建設,啟動地下綜合管廊三期。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13個鄉村振興示範村、2個美麗城鎮和83個高原美麗鄉村項目。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00公里、農村電網443公里,鞏固提升7000人農村飲水安全,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5000座,實現城鎮生活汙水和鄉鎮村垃圾全收集、全處理。

推進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等24個項目,建設50個農村老年之家和10個鄉村健身廣場。


打造引領帶動全省開放發展的樞紐門戶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向東開放,擴大向西開放,加快融入南向通道,打造引領帶動全省開放發展的樞紐門戶。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推進西寧綜合保稅區規劃建設,確保年底封關運行。深度融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推動大通關合作機制,促進鐵海聯運、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鞏固國際友城關係,深化與中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建設進口商品體驗中心等展示平臺。

辦好“世界涼爽城市”論壇,做好“青洽會”“城洽會”協辦主辦工作。推動絲綢之路沿線國際友城峰會升格提檔,爭取國際生態博覽會在我市舉辦,國家公園論壇永久落戶西寧。


啟動實施“大西寧”水網規劃

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將會深度影響和重塑黃河流域發展模式和格局。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開展湟水流域系統性綜合整治和水生態修復,實施大通石山小溝、湟源野寺溝等9項工程和20條溝道治理,湟水規模化林場人工造林7萬畝,著力提高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和水土保持等功能。

協調推進“引黃濟寧”,啟動實施“大西寧”水網規劃,推動河湖庫水系連通。繼續實施水效領跑者行動,申報國家節水型城市。加速打造湟水河生態活力軸,促進生態環境優化與經濟永續發展良性互動。

培育河湟文化創意產業,傳承弘揚河湟文化,開展黃河流域文化傳播與交流。


加快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

西寧將加快省會隆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提高西寧在區域發展中的極核作用和戰略地位。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強化“協同發展”,加快推進西成鐵路、引大濟湟西乾渠等交通水利工程。開展水環境、大氣汙染跨區域聯防聯治,維護黃河上游地區生態安全。

加強兩市綠色產業戰略合作,打造國家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和特色製造基地。開發蘭州黃河風情線—青藏觀光旅遊精品線路,發展壯大西部自駕車旅遊聯盟。

探索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構建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唱好蘭州西寧“雙城記”。


建成市級文化“四館”

著力提升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加快朝陽物流園升級改造,建成青海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城。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促進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電商零售額增長18%。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邁進,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加快建設5A級博物館群、沈那遺址公園等項目。

發揮西寧美食節、FIRST青年電影展等平臺資源,辦好文化旅遊藝術節,旅遊人次、收入分別增長15%、18%。

建成市級文化“四館”,加快建設四區體育中心,辦好全國青年手球錦標賽、CBA季前賽等賽事。


提升教育醫療質量

爭取把教育醫療服務藏區工程納入國家藏區規劃。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堅持教育立市、教育興市、教育強市,實施南川中學等24個項目,新增1.3萬個學位,基本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

全力支持西寧大學建設。實施世紀職校實訓樓等3個項目,優化職教佈局和專業結構。

提升改造市疾控中心,加快縣區疾控和傳染病區等公共衛生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大通第二醫院擴建和4所二級綜合醫院等項目。

開展困難家庭重度失能殘疾人託養服務。繼續完善臨時救助、醫療救助等措施,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兜住基本民生底線。


重視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

推進“幸福養老”工程,提升愛老幸福食堂運營管理水平,再建5箇中央廚房、20個幸福食堂和2個養老示範基地。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大力發展醫療健康產業。深化醫養結合全國試點,啟用中醫養老康復中心。

抓好學前教育普惠提升工程,完成26個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開工建設40所普惠性幼兒園。支持社會力量發展3歲以下嬰幼兒普惠性托育服務。


強化住房保障

加強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改造老舊小區住房1.5萬套、棚戶區3000套,多層住宅加裝電梯70部。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推進物業服務三年整治行動,出臺西寧物業管理條例,繼續整治限水限電、公共收益收支不透明等群眾反映強烈問題。

堅持房住不炒,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加快建設碧桂園、萬科等房地產項目,建立健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


啟動西川河生態治理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VOC排放企業自動在線監控等項目,開展火電、水泥等重點行業排放整治。

強化大氣環境網格化監管,加大文明施工“10個100%”巡查力度。更新替換新能源公交車輛521臺,新建充電樁380個。

啟動西川河生態治理,推進南川河、北川河綜合整治。實施城區雨汙分流10公里,建設智慧排水系統。

啟動一汙升級改造、五汙水質提升工程。完成危險廢物處置和付家寨地下水風險防控等工程,推進原中星化工廠鉻汙染場地治理。

全力做好兩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打贏汙染防治八場標誌性戰役。


加快建設公園城市

以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溼地公園、風景名勝區等各類自然保護地為生態基底,以大尺度生態廊道分割城市組群,以高標準生態綠道串聯城市社區,優化城市公園綠地佈局,推動公共空間與自然生態相融合。

劃定自然保護地類型,確保自然保護地面積達到20%以上。配合籌辦國家公園論壇,建設生態體驗環境教育基地和青藏高原野生動物救護基地,使西寧成為自然保護地學術交流和環境教育窗口。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推進南北山、祁連山森林草原保護與修復,完成國土綠化4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

建設蓮湖、上北城等8個綠地景觀和公園遊園,人均公園綠地再增加0.5平方米、達到13平方米。

西堡生態森林公園造林2.2萬畝,建成水灘溼地花海、碧山公園等項目。園博園建成開放2000畝景觀綠地,啟動園林園藝體驗館等項目。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持續開展綠化美化彩化行動,引進彩色花種樹種,完成公園遊園廣場、三河六岸及城市出入口沿線彩葉樹種配置,提升國家環城生態公園彩色步道景觀,構築彩色空間5萬平方米。


加快青海國家高新區規劃建設

啟動新一輪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開工青海科技城,引導企業入駐大學科技園,推進國家中藏藥、生物醫藥等5個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科創資源向高新區聚集,打造全省創新驅動示範區。

出臺產學研用促進政策,鼓勵優秀創新性企業牽頭,與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業聯合組建創新共同體。

發揮西寧科技大市場作用,推動成果轉化、技術協作等50個項目。探索組團式人才引進模式,做好配套服務,以合理的人才結構支撐產業轉型升級。


持續推動“一網通辦”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持續推動“一網通辦”,實施項目審批流程再造,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工程取消事前施工圖審查,壓減工程項目審批和不動產登記時間,讓市場主體迸發更大活力。

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讓守信重諾在西寧蔚然成風。推進農村綜合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

深化市縣鄉村四級緊密型一體化醫聯體改革等醫改成果,加快“健康服務共同體”建設。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抓好社會治安分級評價、國資國企等改革。


打造“最乾淨高原城市”

提高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推動城市治理重心向街道社區下沉,進一步壓實街道管理責任,推進“網格化”與“街長制”銜接融合。

新唐道、西寧大學、水灘溼地花海...“大西寧”要來了

依託城市綜合運行管理指揮中心,實現“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建立“大市政”管養模式,全面提升市政管養水平。

擴大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達標小區覆蓋率90%,啟動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深化全城清洗、立面空間淨化美化行動,打造“最乾淨高原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