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 再出发——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侧记

春天里 再出发——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侧记

我市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图为中信重工伊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记者 潘郁 摄


  拂去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沧桑,洛阳迎来新的特殊历史机遇!

  27日,省委、省政府在洛阳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本次会议以“现场观摩+会议”的形式召开,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出席会议并讲话。会前,来自省直有关部门和临近城市的与会代表观摩我市近年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成效。

  一路观摩,一路感叹;一路交流,一路点赞。沐浴着新时代春风,河洛大地呈现出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喜人变化和良好态势,赢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正如省委书记王国生在会上所言:“洛阳是名重古今、底蕴深厚的沃土,今天依然是我国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城市之一。历史辉煌带给洛阳人民强烈的自豪感,重振洛阳老工业基地雄风、重塑洛阳古都辉煌,不仅是700万河洛儿女的共同梦想,也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

  洛阳发展的点滴成效,都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指导支持,离不开省直部门和兄弟城市的帮助支持。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这次会议,是关系全省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更给洛阳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注入强劲动力。

  “洛阳广大干部群众倍受鼓舞、倍感振奋,深感这是支持更是期望、是机遇更是责任、是信任更是激励,更深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市委书记李亚代表市委、市政府和洛阳人民在会上郑重表示,洛阳将加快打造支撑河南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新引擎,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特色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

  步入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展厅,一个偌大的沙盘呈现在人们面前,上面密密麻麻的微观建筑,展现着这里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这个产业园目前共进驻企业1172家。”“有没有百亿级的企业?”“百亿级企业有两家,分别是中移在线和中航光电。另外,还有互联网百强企业28家、‘独角兽’企业6家。”代表们同讲解者频频互动,对园区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赞赏有加。

  特色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必须厚植优势、错位发展,使特色更加鲜明突出,使竞争力更加强大持久。

  洛阳大数据产业园就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产业园。该产业园以开发应用为引领,突出以智能制造为特色的工业大数据、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公共服务大数据、以创新引领为特色的互联网大数据,园区企业年营业收入达246亿元,年均增速为31%;从业人数达5.1万人,平均年龄仅为26岁。

  洛阳大数据产业园的生机与活力,深深地印在了与会代表的脑海里,大家不停地说:“有特色、有活力,就能掌握未来话语权。”

  这两年,中信重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板块实现爆发式增长,已成为其新的、最大利润增长点。与会代表来到中信重工伊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看到一台台特种消防机器人即将下线,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结束观摩,与会代表乘车离开中信重工。车辆即将驶出厂门,几台消防机器人喷出数十米高的水柱,水柱在空中化成水雾,蔚为壮观。车队穿过水雾,豁然开朗,与会代表纷纷表示:“特种机器人,名不虚传!”

  让洛阳更有气质、更具品位、更富魅力

  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

  在市规划展示馆观摩点,一部部短片、一块块展板、一个个模型、一组组数据,代表们认真观看、细细品味,详细听取我市相关情况介绍。“洛阳的规划很有特色。”与会人员在“一中心六组团”布局规划、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等展板前,认真观看揣摩,称赞洛阳的规划不仅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上很全面,而且在城市设计、单体建筑上注重把关,彰显了古今辉映的风貌。

  洛阳龙门站综合交通枢纽,是我市近年着力打造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枢纽,目前北广场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已部分投用,修葺一新、更显古朴的高铁站房展现雄姿。

  “未来,这里可实现高铁、城际、地铁、长途客运、出租、公交等就近换乘,成为洛阳打造畅通都市的引领。”听了介绍,与会人员沿着新投用的地下换乘系统,观摩了枢纽换乘和地铁站建设情况,纷纷点赞洛阳的大手笔、大气魄。

  观摩途中,遍布市规划展示馆内、龙门大道旁、伊水游园中的城市书房让与会人员记忆深刻。一本书、一杯茶、一把椅,古都“满城书香”。

  “近年,洛阳积极打造‘书香洛阳’,倡导全民阅读,‘河洛书苑’城市书屋成为街头一道风景线。”省委书记王国生对我市城市书房建设给予肯定,希望洛阳这座城市更有气质、更具品位、更富魅力。

  一条条快速通道、一座座互通立交、一个个街头游园……洛阳独具特色的城市建设,彰显了这座城市的底蕴所聚、魅力所在。

  “有颜值、有气质,洛阳中心城区建设今非昔比!”不少人纷纷称赞洛阳城市建设“工笔画”越画越漂亮,大气磅礴、以人为本的城市特质愈加彰显,古今辉映、山环水润的城市特色愈加清晰。

  让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洛阳的靓丽品牌

  生态之绿,是洛阳副中心城市最亮的底色。春雨初歇,掩映在绿树红花之间,洛阳城清新扑面。

  从东山大道、南山大道、新伊大街的“一路绿廊”,到兴洛湖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文博体育公园的“一城绿园”,再到洛河两岸、伊水河畔的“一泓碧水”,尽显生态之美。

  “洛阳把中心城区的黄金地段让给游园绿地,彰显了城市治理者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的勇气和担当。”观摩途中,车辆驶过兴洛湖游园,一位中央驻豫媒体记者感慨。

  不止于兴洛湖公园,这些年,洛阳在城市建设中因地制宜、留白增绿,累计建成214座小游园,人们开窗能见绿、出门可进园,成为家门口的“绿色福利”。此外,洛阳还正在建设360公里城市“乐道”,方便群众亲近自然。

  “伊水弄春沙,山临水上斜。”车行伊水游园,碧波荡漾、风光迤逦,红花绿树夹道,白鹭野鸭翔集,“乐道”漫步休闲,一派人水和谐的生动意境。观摩中,伊水游园的美景令大家赞叹,“洛阳还有这样的好地方,再来,一定得空赏一赏这伊河美景、龙门山色”。

  洛阳横跨黄河中游南北两岸,塑造了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水系连通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黄河的问题时指出“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这些年,洛阳大力实施“四河同治”,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形成了伊洛瀍涧四河润城的水生态景观。

  “生态建设是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题中之意。”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洛阳生态资源丰富、绿色空间广阔,优美生态环境将不仅是洛阳的靓丽品牌,也将带动更多发展要素汇聚。

春天里 再出发——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侧记

我市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图为九洲池美景 记者 曾宪平 摄


  使古老历史文脉成为流淌着的现代城市魂脉

  千年古都洛阳最有吸引力、最具竞争力的,无疑是历史文化特色。

  作为此次集中观摩点之一,由应天门、明堂、天堂、九洲池构成的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宫城区,是洛阳这座千年古都厚重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

  车队还在洛阳桥上行驶,已有代表指着前方说:“看!那就是应天门遗址博物馆。”一下车,大家就不约而同对准眼前这座宏伟的隋唐风格建筑按下快门。

  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是在遗址之上按照中国古代建筑“两重观、三出阙”的最高礼制恢复建造的,彰显了隋唐洛阳城的盛世景象。置身其中,整座建筑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特别是依托城门遗址打造的全息影像展示,诉说着古老遗迹的沧桑变化和前世今生。“大气恢弘、震撼非常。”大家称赞,洛阳在大遗址保护传承利用上闯出一条新路子,使古老历史文脉成为流淌着的现代城市魂脉。

  “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城市文化地标,充分展示洛阳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省长尹弘在会上指出,要完善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财政支持政策,突出抓好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建设,打造隋唐风貌核心展示区,复原看得见的“地上都城”。

  “洛阳城堪称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与会代表不吝溢美之辞。的确,如今遍布全城的77座博物馆已成为古都洛阳的文化新地标,叫响了“东方博物馆之都”的城市文化名片,隆起了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文化脊梁。

  吹响加快推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号角

  春暖花开,洛阳街头巷尾次第绽放的牡丹,深深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一朵花”与“一座城”的故事,进入崭新的时代叙事。

  “在融入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不仅关系洛阳人民福祉,还关系全省大局甚至全国大局。”王国生对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寄予厚望。

  “这次会议,吹响了加快推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号角,标志着洛阳在新时代迈上新起点,是洛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李亚在会上表示,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牢记嘱托、提升站位、奋勇争先,以更加长远的眼光、更加开放的格局,在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中强化使命担当,在坚持问题导向中找准短板不足,在强化开放引领中拓展视野格局,在突出洛阳特色中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日,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开至县级,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迅速传遍河洛大地、山山水水。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城市社区到广大农村,从厂矿企业到田间地头,每一个洛阳人都欢欣鼓舞、载欣载奔,充满了奋进新时代、建设副中心的干劲和斗志。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700多万河洛儿女有决心、有信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省直部门和兄弟城市大力支持下,不负重托勇担当、实干争先更有为,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中画好洛阳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新时代的春天里,请君再看洛阳城!(洛阳日报记者 李三旺 李东慧 白云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