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夼子河“姐妹花”:我們都是“勤務員”

【典型人物】夼子河“姐妹花”:我們都是“勤務員”

在尋山街道夼子河村,有一對“網格姐妹花”:劉小妮,孫建華。在村裡,經常能看到她們結伴而行的忙碌身影,她倆雖然分管著不同的單元格,但每天都做著同樣的事兒——當好群眾的“勤務員”。


【典型人物】夼子河“姐妹花”:我們都是“勤務員”

【典型人物】夼子河“姐妹花”:我們都是“勤務員”

【典型人物】夼子河“姐妹花”:我們都是“勤務員”

孫建華

王中峰是安徽返鄉人員,臨近開學,近日帶著孩子返回夼子河,按規定需居家隔離14天。

但回村後,他便接到兒子學校通知:到校領取下學期課本,並打印相關學習資料。這可把他愁壞了“一家五口都在隔離,誰去領書本,打印資料?”

這時,他便想起了村裡的協管員——孫建華。

隔離期間,家裡油鹽醬醋不夠用,都是孫建華里裡外外跑腿幫忙買,於是他便將難處告訴了孫建華。

瞭解了情況的孫建華第一時間開車去三中將書本領了回來,還到處打聽可以打印的地方。由於疫情期間複印社都沒開業,她輾轉諮詢了很多人,才解決了這個難題。

孩子的學習資料解決了,孫建華也舒了一口氣,繼續投入到網格工作中。

除王中峰一家外,她還幫刁軍恆家兩個小學在讀的孩子領了課本,疫情期間,這位勤勞樸實的協管員大姐,成為了居家隔離的孩子們的“課本快遞員”。


【典型人物】夼子河“姐妹花”:我們都是“勤務員”

【典型人物】夼子河“姐妹花”:我們都是“勤務員”

【典型人物】夼子河“姐妹花”:我們都是“勤務員”

劉小妮

劉小妮既是夼子河村協管員,也是尋山街道“鄉村好青年”。多年來,她一直悉心照顧著對象家的外甥,待外甥視如己出。疫情期間,她更是家務、工作兩頭顧,一個都不落下。

“我每天清晨第一件事都是去近期計劃回來的幾戶門前看看,確認一下他們回來沒有,以便及時掌握新增外來人員信息,提醒他們做好居家隔離、核酸檢測等。”劉小妮說道。

對於正在隔離的住戶,她也要時常溝通聯繫,隨時幫忙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困難。同時,還要參與村裡卡點值守、清雪及村委其它工作,每天像陀螺一樣忙得團團轉。

劉小妮外甥目前正在讀初四,中考在即,正是學業緊張的時候,每天晚上,卸下了一身疲憊的劉小妮還要重新打起精神,陪外甥練習中考體育項目,個子小小的她彷彿蘊藏著無窮的能量。


【典型人物】夼子河“姐妹花”:我們都是“勤務員”

孫建華、劉小妮既是協管員的縮影,也是巾幗志願者的代表,除她們之外,夼子河村其他村委工作人員、協管員、志願者也是每天都在一線忙碌——他們打交道最多的是疫區回鄉人員,服務最多的是居家隔離人員,惦記最多的是村民的健康安全……

都是凡人瑣事,卻點滴間流淌著溫暖,感謝他們,以“溫暖”,守護著我們的“溫暖”。

【典型人物】夼子河“姐妹花”:我們都是“勤務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