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設計在去世數十年後繼續影響著時尚界 挑戰女裝結構基礎之王

“當女人微笑時,她的衣服也必須微笑”

瑪德琳·薇歐奈 (Madeleine Vionnet)


她的設計在去世數十年後繼續影響著時尚界 挑戰女裝結構基礎之王

1876年6月22日-1975年3月2日

儘管管她的法國時裝品牌Vionnet於2006年復活,但瑪德琳·維昂妮特(Madeleine Vionnet)的名字並沒有獲得與她同時代人相同的知名度或名聲。但對於設計師,歷史學家以及時裝界的其他人來說,她是一個天才: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和三宅一生(Issey Miyake),朋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等人都受到了她的作品影響,克里斯汀·迪奧 (Christian Dior)對她的評價是:“沒有人比Vionnet更能進行製衣藝術了。”

她的設計在去世數十年後繼續影響著時尚界 挑戰女裝結構基礎之王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的收藏

究竟Madeleine Vionnet女士擁有什麼樣的設計能力,讓當今眾多知名設計師皆將她的作品視為時裝界聖經般地崇拜與效仿呢?

她的設計在去世數十年後繼續影響著時尚界 挑戰女裝結構基礎之王

首先她設計的衣服最大限度地適合自然人體曲線,去掉多餘的裝飾,使人穿著舒適。Vionnet不畫草圖,每次設計新作時,她總是先在按比例縮小的人體模型上用布料反覆裁剪、纏繞、打褶,做出服裝雛形後,再用雪紡或者絲綢以真人尺寸重做一次。因為斜裁要用門幅更寬的面料,她總是訂購比需要的還要寬兩碼的布料,以便做出足夠豐滿的皺褶。她喜歡用那些透明而硬挺的面料,如雙縐,華達呢和緞子等,這在當時女裝設計中都是不常用的面料。尤其是雙縐,一直以來都只用作內衣料,瑪德琳·薇歐奈首次將其作為外衣料使用,在當時的確是大膽的嘗試。相對於比較偏重“時裝”與“品牌”的Christian Dior、Yves Saint Laurent等Vionnet更偏重於“技術層面上作鑽研與突破”,以創新裁剪設計改寫傳統女裝的製作方式,將女性從束縛肢體的牢籠中解放出來,其宛若雕塑藝術般的精彩設計啟發了後世無數設計師的創作思維,還為她贏了“斜裁女王”的稱號。

她的設計在去世數十年後繼續影響著時尚界 挑戰女裝結構基礎之王

其次Vionnet的革命性不僅體現在設計方面;她還與時尚界的抄襲之風斗爭,成立反剽竊協會;併為她僱傭的工人提供帶薪假期、免費餐廳、保健醫生等福利,這在那個年代實在不多見。

她的設計在去世數十年後繼續影響著時尚界 挑戰女裝結構基礎之王

“女人的肌肉是人們可以想象的最好的緊身胸衣。”

瑪德琳·薇歐奈

她的設計在去世數十年後繼續影響著時尚界 挑戰女裝結構基礎之王

瑪德琳·薇歐奈是一個謎,身為時尚的創造者,賦予了服裝新的含義。而她本人卻對時尚很反感,認為時尚善變且難以捉摸,而如曇花一現般的膚淺流行常常冒犯她對美麗的判斷力。她選擇了一種極度私人的生活,避免世俗的輕佻和上流社會追求玩樂的生活方式,她並不享受作為時裝設計師的時刻,而是忠實於自己女性美的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