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面前多些“大我”少些“小我”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對國家而言,是一次危機;於人性而言,則是一面鏡子。它照出了人間的真善美,也照出了一些人的醜惡與自私。


大疫面前多些“大我”少些“小我”


比如張家界市疾控中心某科長面對疫情竟臨陣脫逃,攜家人到泰國避疫。群眾對此極為鄙視與憤慨,唾罵其為“逃兵”“慫官”。這個科長是典型的“精緻利己主義者”,這類人善於“判斷”,長於“精算”,其要害就是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來判斷事情的利弊,算計利益的多少。凡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便使出渾身解數、千方百計往自己身上攬,顯示出十分的熱心和賣力;凡是認為對自己不利的,就“只顧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甚至亮出擋箭牌,編造出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拒之千里。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們時而異常冷漠時而異常熱情,無非一個“利”字使然。至於利益的攫取,更是錙銖必較,顆粒歸倉。這些人,勢必成為人間大愛大善的堵點和梗阻。


與只念“小我”的戰“疫”逃兵相反,許多人在抗疫中展現的則是無私無畏的“大我”:抗擊“非典”功臣、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再度出征彰顯國士擔當;夏思思、宋英傑等眾多醫護人員白衣執甲、捨生忘死,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大家的生命,被人們永世銘記與敬仰;更多的戰“疫”夫妻檔、父子兵、兄弟連、“志願軍”等“疫”線戰士舍小家為大家,彰顯了人間大義大愛……


“小我”與“大我”,雖是一字之差,境界卻天壤之別。


大疫面前多些“大我”少些“小我”


事實上,不少人都是帶著“私”字成長的。一出生是家庭的一分子,一個“小我”,然後一切都以“小我”為中心做加法,做乘法。但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則是要不斷修行去“小我”,做減法,做除法,去成就“大我”。


人的私念私慾彈力極大,可以小到無窮小,也可大到無限大。古人云:“華屋萬間,夜臥不過五尺;縱有臥榻三千,只得一席安寢。”在大是大非面前,尤其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種空前的危機,每個人更當勇去“小我”,去不必要之雜念,減多餘之慾望。於共產黨人而言,更應在自己的人生詞典中“公”字多於“私”字,做到“我將無我”。


心底無私天地寬,天地一寬心自寬。這樣施展拳腳的舞臺才更大,對社會的貢獻也就會更大。


置身於新時代,應當有新境界。每一個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應當常念“大我”。“大我”即人民、即國家、即民族。“大我”不存,“小我”難保。歌德說過:“你若要為你的意義而歡喜,就必須給這個世界以意義”。常念“大我”,就應該多想想自己能為大家做些什麼,為大家做過什麼,而不是冷眼旁觀、獨善其身。戰爭年代衝鋒陷陣,和平年代敬業奉獻,災難面前捐獻愛心,疫情面前主動請戰……凡此種種,都以“小我”之身軀、“無我”之境界,實現“大我”之價值。


歲月靜好,只因有人在負重前行。在大疫面前,我們每個人不僅應當忘“小我”,而且應主動成為替“大我”負重前行的勇士。常顧“大我”,少念“小我”,這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