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會不會受到倒春寒的影響?

素顏8605


小麥會不會受到倒春寒的影響?

目前來看,部分小麥主產區受到倒春寒影響應該是確定的了,具體的影響程度還得再觀察。

截至目前,根據農業氣象監測,西北、華北、黃淮東部等地區的小麥生長大部分已經處於返青起身階段,黃淮西部、江淮東部大部分正值拔節期,江淮西部、江漢部分地區已經進入了孕穗期,西南大部處於孕穗抽穗期到開花期,全國範圍來看,冬小麥一、二類苗站別分別為23%、77%。

最近幾天,特別是從3月25日起,西北、華北及黃淮地區開始出現大風降溫天氣過程,對農業生產形成了一定不利影響,氣象預報顯示,最近,新疆、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黃淮西部、江漢等地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要偏低1-2℃,其中3月27-28日,受較強冷空氣影響,華北北部、等地先後出現4-6級風,江淮、江漢等地氣溫下降6-10℃;3月31日-4月2日,受冷空氣影響,長江中下游以北地區將出現4-6級風,氣溫下降4-8℃、局部10℃左右,對冬小麥的孕穗較為不利。

以小麥主產省河南的氣象來看,河南省氣象臺3月29日發佈了霜凍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4小時內,平頂山、漯河、駐馬店、信陽、周口、商丘六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地面最低溫度將下降到0℃以下。

當前,北方冬小麥已經進入了快速生長期,每年的這個時候,倒春寒天氣對小麥正常生長髮育的影響也比較大,像前年的倒春寒天氣使得黃河一線的小麥單產大幅下降。而今年的暖冬氣候氣候特徵明顯,使得倒春寒天氣發生的頻次也比較高。如此前2月13-16日,我國中東部地區就已經發生了一輪大幅降溫及雨雪天氣過程。這都使得今年缺少抗寒鍛鍊的小麥一旦出現倒春寒就很容易發生凍害。

綜上所述,根據今年的氣候特點,防控倒春寒,以及後續的赤黴病、條鏽病等形勢嚴峻,農業專家建議,一方面,對倒春寒發生後的麥田要以肥促長,分類補救。寒潮過後2—3天,及時調查幼穗受凍情況,分類施肥補救,促進恢復生長,爭取小櫱趕大櫱、大櫱多成穗。另一方面,4月上中旬後的晚霜凍害,無法再促進分櫱成穗,可以葉面噴肥,促進結實率和籽粒灌漿。


糧小咖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禍兮旦福。

2019年的冬天是一個暖冬,我們這裡冬天竟然錯過了下雪,2020年的春節又遇到了疫情,大家為了對抗疫情都待在家裡,因此也沒有及時的為小麥澆水和施肥,再加上氣溫不正常,影響著小麥的分蕖期,有的小麥提前進入了生長期。

因為該冷的時候沒有冷,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就會發生倒春寒,倒春寒對農作物的生長是有害的,比如我們的小麥,現在這個時候小麥都進入了拔節期,當氣溫持續上升到10度後,小麥就會進入拔節期,然而當遇到倒春寒以後,小麥又重回到0度左右,這個時候對小麥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持續的時間長,小麥就可能枯萎,從而影響小麥的生長。



無論小麥是返青起身階段,還是正直拔節期,有的小麥已經開始了孕穗期,只要遇到了倒春寒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影響。

今天自己有空到自家的麥地裡去看了一下,因為前幾天剛給小麥打了除草的藥,看一下效果怎麼樣?順便再觀察一下小麥有沒有受到近幾天倒春寒的影響,因為我們這裡的氣溫還算不是很低,還沒有受到多麼大的影響,畢竟現在的小麥種子本身就有抗倒伏,防春寒的特點。


三月就要過去了,馬上就要到清明節,過了清明節天氣也不會那麼善變,但是也要做好防草,防蟲的危害,如果小麥乾旱,也要適當的澆水,讓小麥變得強壯,增加小麥的抵抗力,以應對天氣突變的影響。


鄉村小二哥


發生倒春寒時,如果冷空氣較強,持續時間較長,不僅能使氣溫迅速下降至10 ℃以下,而且通常伴隨有大範圍的降雨甚至降雪,出現霜凍。在此期間,冬小麥正處在拔節和孕穗階段,是冬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如果這段時間發生倒春寒,對冬小麥的不利影響是非常大的。通常使正處於健壯生長狀態的小麥植株遭受凍害,輕者部分葉片受傷,重者導致植株上部受傷,之後出現打蔫甚至呈現枯萎狀態。如果不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冬小麥植株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大大降低,而且會誘發紋枯病等多種病害的發生。


養鹿的小妍


春季凍害或倒春寒:指小麥在過了“立春”以後,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小麥進入返青拔節期,此時因寒潮來襲,將地表溫度降到0℃以下或拔節後的較低溫度而發生的春季凍害或冷害。倒春寒對小麥危害的表現相對來說要複雜一些,它既有和冬季凍害一樣對群體、對穗數有影響的死莖、死苗和葉片的傷害;又有表現不太直接、不能通過直接的表現來鑑定、甚至發現的“隱形”症狀;而有些時候,它還和小麥的管理不當或栽培方式不合理的症狀表現混在了一起,譬如說穗子的“缺位”、“禿尖”、空殼等,來影響最終小麥產量的。

一般來說,小麥倒春寒發生的越晚,對營養器官造成的危害就越輕,甚至沒有危害;但對幼穗發育的影響和傷害也就越大,最終影響的是穗粒數和穗部特徵的改變。小麥進入拔節期以後,幼穗發育進入雌雄蕊形成至藥隔期,此時是小麥幼穗對低溫最為敏•感的時期,此時即使是0度以上的較低溫度,也同樣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低溫冷害現象,包括那些穗子完整,但穗粒數嚴重欠缺的現象;同樣是這個時期,也是小麥水肥效應對小麥穗粒數影響的關鍵時期,幼穗的抗凍能力和對其它外界環境的適應性都很低,遇到低溫、乾旱或缺肥等一系列不利因素時,都會出現“混搭”的相關表現。譬如“啞巴穗”-幼穗乾死在旗葉葉鞘內;出現“白穗”-抽出的穗子只有穗軸,小穗全部發白枯死;出現“半截穗”和“禿尖穗”-抽出的穗僅有下半部分結實;“掉牙穗”-穗子缺位嚴重,像是掉了牙一樣;甚至出現“全瞎穗”-就是我們說的完全不育穗。 品種或每個穗子生育期進程不同,進入溫度敏感期(兩三天)的時間有不同,遇上的就會遭受傷害、算是“倒黴”,最終導致減產或嚴重減產。


想要一個姑涼


倒春寒最早來源於農業,進入春天之後,出現前暖後冷的情況,日平均氣溫低於12℃,維持3天以上,這對農業生產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如果降溫伴隨陰雨,這種危害會更大。倒春寒發生時,會使正處於返青或拔節生長階段的冬小麥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

在2018年和2019年都發生了倒春寒,有些凍害比較嚴重的地區,導致很多麥苗死亡,有些麥苗沒有死亡,但是很多麥苗出現發黃。而且倒春寒還會影響小麥春孽的發生,特別對於播種比較晚的地塊,年前沒有發生足夠的冬櫱,而返青後又收到低溫的危害,導致小麥整體的數量減少,減產嚴重。以前有些農戶一畝地能收1200斤,受到倒春寒的影響,一畝地少收了200到300斤。

根據往年的經驗,為減少倒春寒的影響,很多農戶在選擇品種時,都會選擇抗凍性強的品種和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而且在播種時間上也會適當推遲,過早播種也會使小麥過早進入拔節期,發生凍害的幾率會更大。那麼,開春之後,小麥如何管理才能減少倒春寒的影響呢?

第一,要及時澆水。

進入春天之後,多關注天氣預報,在低溫寒流來臨前2到3天進行澆水。通過澆水可以提高土壤的溫度,在田間營造一個小環境,降低土壤溫度下降的速度,這樣小麥對於低溫的抵抗能力會高一些,減少低溫凍害對小麥產量的影響。及時澆水也是預防低溫凍害比較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第二,噴灑防凍劑。

有些麥田沒有澆水條件,這種情況,可以噴灑防凍劑,目前市面上防凍劑的品種也比較多,但是原理都差不多,主要是激活植株內的生物酶,加快植物木質化程度,也就是讓植株更壯一點,在寒流天氣來臨前一7天噴灑一次。也可以使用磷酸二氫鉀加上蕓薹素進行小麥防凍,不僅減輕凍害程度,還能起到增產的作用。

小麥在進入返青期之後,抗寒性就會減弱,年前的冬天又是一個暖冬的情況,所以,今年倒春寒發生的幾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為保證農作物的產量,還要做好預防措施。





遂寧小小妹兒


大家都知道,在農業生產中,小麥就怕遇到倒春寒,會減產嚴重!那麼,小麥遭遇倒春寒怎麼辦?小麥遭遇倒春寒會有啥表現?小麥怎麼防止倒春寒?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小麥遭遇倒春寒怎麼辦

提前預防是主動,災後措施是被動。主動預防的效果勝過災後補救的效果,這一點是沒啥說的。但是,災後補救勝過不救。接下來就說說小麥遭遇倒春寒後怎麼補救。

小麥遭遇倒春寒後,如果發生在初春,小麥的分櫱節沒有凍死,則可以通過水肥調節來補救。只要及時澆水、追肥,加強管理,促使小麥的有效分櫱增加,此外,在後期生長過程中,到小麥籽粒灌漿期時,要加噴葉面肥,如磷酸二氫鉀溶液,搞好“一噴三防”,有效控制小麥病蟲害的發生,對產量的影響不會太大。

小麥遭遇倒春寒發生症狀

小麥初春時遇到倒春寒,有些小麥的葉片就跟開水燙過了似的,太陽一曬會慢慢枯死。如果春末時遭遇倒春寒,小麥的莖葉看起來沒什麼異樣,但是小麥會抽穗晚,甚至不抽穗,嚴重的還會出現啞巴穗、白穗及死穗。有經驗的農民對此還是熟悉的,因為這種現象也都不鮮見,農民能夠判斷出來的。

小麥預防倒春寒措施

小麥品種的抗寒能力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我們在種小麥之前,就要對小麥品種的綜合抗性有個瞭解,儘量要選擇抗凍能力強的小麥品種。

在管理上,也是重要環節,一般來說,小麥苗長勢較壯的,明顯要比長勢較弱的小麥更抗凍,也就是胖人為啥比瘦人更頂凍一樣的道理。小麥種得過稠容易被凍壞,還有發生病蟲害的麥田也怕凍。明白了這些,就一定要在管理上下功夫,打鐵還要自身硬,小麥苗壯不怕凍。

此外,要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現在天氣預報還是比較準確的,如果天氣預報說什麼時候冷空氣要來,那就要小心了。要根據降溫的幅度、冷空氣的強度等來判斷會不會對小麥生長造成影響,這是防止倒春寒的前一道重要關口。

接下來這一措施就很關鍵了。那就是如果天氣預報說要有強降溫,那麼這時候就要提前灌水了,實踐表明:在強降溫之前給小麥灌水,是防禦倒春寒的最有效辦法。

注意:如果倒春寒發生在春末甚至夏初,凍害發生嚴重,導致小麥不能正常抽穗,或出現大量的“白穗”“啞巴穗”,補救的意義不大,小麥產量肯定也指望不上了,那就趁早割麥喂牛、改種其他作物吧。


浮山蓋


小麥絕對的不怕冷也絕對的不怕風霜雨雪寒冷潮流的攻擊的,這個是我從小即認識的一個最最首先認識瞭解的農作物了因為我小時候也希望過年過節吃上幾次白麵大包子水餃還有發麵開花大饅頭的原因吧。只是近二十餘年的唯物觀利益最大化為主只研究高產大豐收千畝田噸糧田的原因吧,有些時候的個別小麥種子確實是經不起春寒了或者是連冬季假如上凍了寒冷了也會死苗的亦有之。品類的不同不施應這個地區的溫度絕對的是死苖的根本問題。


李承岱


倒春寒最早來源於農業,進入春天之後,出現前暖後冷的情況,日平均氣溫低於12℃,維持3天以上,這對農業生產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如果降溫伴隨陰雨,這種危害會更大。倒春寒發生時,會使正處於返青或拔節生長階段的冬小麥遭受不同程度的凍害。

在2018年和2019年都發生了倒春寒,有些凍害比較嚴重的地區,導致很多麥苗死亡,有些麥苗沒有死亡,但是很多麥苗出現發黃。而且倒春寒還會影響小麥春孽的發生,特別對於播種比較晚的地塊,年前沒有發生足夠的冬櫱,而返青後又收到低溫的危害,導致小麥整體的數量減少,減產嚴重。以前有些農戶一畝地能收1200斤,受到倒春寒的影響,一畝地少收了200到300斤。

根據往年的經驗,為減少倒春寒的影響,很多農戶在選擇品種時,都會選擇抗凍性強的品種和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而且在播種時間上也會適當推遲,過早播種也會使小麥過早進入拔節期,發生凍害的幾率會更大。那麼,開春之後,小麥如何管理才能減少倒春寒的影響呢?

第一,要及時澆水。

進入春天之後,多關注天氣預報,在低溫寒流來臨前2到3天進行澆水。通過澆水可以提高土壤的溫度,在田間營造一個小環境,降低土壤溫度下降的速度,這樣小麥對於低溫的抵抗能力會高一些,減少低溫凍害對小麥產量的影響。及時澆水也是預防低溫凍害比較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第二,噴灑防凍劑。

有些麥田沒有澆水條件,這種情況,可以噴灑防凍劑,目前市面上防凍劑的品種也比較多,但是原理都差不多,主要是激活植株內的生物酶,加快植物木質化程度,也就是讓植株更壯一點,在寒流天氣來臨前一7天噴灑一次。也可以使用磷酸二氫鉀加上蕓薹素進行小麥防凍,不僅減輕凍害程度,還能起到增產的作用。

小麥在進入返青期之後,抗寒性就會減弱,年前的冬天又是一個暖冬的情況,所以,今年倒春寒發生的幾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大的,為保證農作物的產量,還要做好預防措施。





執著275376787


一般立春過後,小麥基本完成了春化階段的發育,抗寒性顯著降低,早播旺長苗還通過了光照階段的發育,開始拔節,完全失去抗禦0℃以下低溫的能力。此時的小麥植株的各個器官發育較快,組織比較柔嫩,細胞水份含量較多,對低溫特別敏感,最怕晚霜凍害的襲擊。當寒潮來臨時,夜間地表層溫度驟降到0℃以下,便會發生“倒春寒”凍害。



河南農民勞動者


會的,返青期的小麥,是非常懼怕倒春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