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全高中語文答題公式 (對語文考試有作用哦)

(1)某句話在文中作用

1.文首 開編點題 渲染氣氛(散文) 埋下伏筆(記敘類散文) 設置懸念(小說) 為下文做鋪墊 總領下文

2文中 承上啟下 總領下文 總結上文

3文末 點明中心(散文) 深化主題(記敘) 照應開頭(議論,記敘,小說)

(2)修辭手法的作用

1。。。句子本身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 擬人 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寫出了 + 對象+特徵

2 有氣勢 加強語氣 一氣呵成 強調了+對象+特徵

(3)設問 引起讀者思考 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託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一、修辭格與體會文章表達。1、讀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2、公式: ①比喻:……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地描寫了……,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形象生動 。②擬人:……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賦與人的情感與性格來寫,表現了作者對……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動(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誇張:……採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描寫了……,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聯想奇特,富於形象感。 ④反問:……採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用反問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語氣更強烈,表達的思想也更強烈。 ⑤排比:……採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的情景,集中地表達了作者……的感情,節奏明快,增強了語言的氣勢。 ⑥對偶:……採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描寫了……,抒發了作者對……的感情,節奏明快,富於音樂美。二、插敘的作用。1、讀出插敘的語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聯繫。2、公式: ……採用了插敘的寫法,既對文章……的內容加以補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題(或豐富了主人公……的性格)。三、歸納文章的中心。公式: ①寫人為主:記敘了……讚揚了……表達了…… ②記事為主:記敘了……(批評了)歌頌了……表現了…… ③寫景狀物:採用了……手法,藉助……描寫,讚揚了……抒發了…… ④遊記:描寫了……表達了……感情 ⑤議論文:文章論述了……闡明瞭……四、記敘的要素的作用。公式: ①時間:以……的時間為序(或線索)來寫,使記敘的過程更清楚。 ②地點:以……的轉換為序來寫,為人物提供活動環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來寫,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豐富鮮明。 ④人物:以……的活動來寫,推進故事情節向前發展。五、描寫手法的作用。1、讀出描寫手法在語段中的位置及目的。2、明確描寫類型及相關知識: ①外貌(肖像)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 ②語言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內心世界 ③動作(細節)描的主要作用就是顯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態)描寫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現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複雜的心理主刻畫,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3、公式:外貌:描寫了……的樣子,表現了……語言:……的語言,生動、傳神地展示了……內心,表現了……動作:用運……的詞語,生動、準確地刻畫了……心理:……等詞語寫出了……,表現了……六、環境描寫的作用。1、找出文段開頭或中間及末尾的環境描寫語句。2、公式: ①……的景物描寫,寫出了……的景色(或環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質。 ②……的景物描寫,結合人物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3……的景物描寫,反映了……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調。七、論證方法 的作用。1、在文段中找出相關的論證方法。2、明確知識: ①例證法主要是增強說服力,通過一兩個典型事例,可以使闡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證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實內容,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對比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論證更為深刻。 ④比喻論證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使論證更為具體生動形象。3、公式:例證法:採用了舉例的方法,以……來說明……的觀點,列舉詳實,說服力強。引證法:採用了引證法,以……的名言來說理,增強說服的權威性,極具力度和信度。正反對比論證法:採用了正反對比論證法,以……來論述,深刻。比喻論證法:採用了比喻論證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闡明瞭……八、仿寫句子。公式: 1、數清例句的字數。 ②弄清例句所採用的修辭手法(沒有修辭手法的除外)。 ③讀懂例句與所要仿寫的句子在概念和現象上的聯繫。九、對對聯。公式: ①名對名,形對形,動對動; ②山對川,日對月,天對地; ③注意上下聯語意的相關、相融。十、讀圖題。公式: ①分析畫面構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麼,畫面的主題詞或標題是什麼,畫面中的人物語言有什麼。 ②給漫畫寫題目的公式:題目+內容+啟發。 ③結合畫面含義,說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啟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分要點來寫(寫成1、2、3) ④給畫面定標題,要不能離開畫面含義或寓意。 ⑤說畫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聯想到B,A、B具有共性。十一、探究題。公式: ①分析所給的語段從中得出的結論。 ②分析所給的圖表數據變化情況,得出結論。 ③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結論,但最好分1、2、3來表達。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議時,要具體寫明1、2、3點。十二、概括題。公式: ①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要找出幾則材料的共性,然後用一句話表達。 ②分析所給的語言材料,找出每則材料所講現象的重點,然後用一句話綜合表達。當然也可以寫成“我的發現是1、2、3點”。 ③分析所給的名著閱讀選段內容,然後從中找出關鍵情節或人物語言,動作,再用一句語言來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1、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裡的人物特徵性的語言。 ②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 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十三、名著閱讀。公式:1、要能寫出1一6冊名著導讀內容相關章節裡的人物特徵性的語言。 ②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③寫出相關章節的故事情節。 ④寫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稱。⑤如果要求用精煉的語言從作品內容、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寫作手法中選擇一個方面對文學名著進行評點,最好考慮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題。十四、寫信。公式: ①注意書信格式(開頭稱謂頂格寫,“此致”、“敬禮”的位置,寫信人的署名,寫清年月日)。 ②用簡明的文字寫明材料的事實。 ③表示祝願、希望等的內容放在書信內容最後面。十五、編短信。公式: ①用“滬”一類的字簡寫地名。 ②材料事實編寫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幹內容來寫。十六、詩文佳句賞欣。公式: ①推敲詞語運用,注意用“生動”、“形象”、“逼真”等詞語。格式為:……用運的好,描寫了(或刻畫了)……,十分形象、生動、傳神。 ②從修辭格來賞欣,見前面修辭格。 ③從詩文整句的思想性來賞欣,要從詩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來寫,類似於解釋詩句。十七、說明文學家(或文學作品)風格。公式: ①寫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寫明作者作品的特徵。 ②結合作者具體作品中的“詩文句”來說明特點。十八、文言句子劃分停頓。公式: 1、帶有“故”、“是以”等標誌的句子,在這些詞語之後畫斜線。 2、名詞作狀語的,在這個詞語之前劃。 3、“可以”類實際是兩個詞語,在“可”後劃。 4、主語和謂語之間劃。 5、謂語與賓語之間劃。十九、結合語境說加點詞語在文中的特殊含義。公式: 1、先解釋這個詞的本義。 2、……描寫了(或刻畫了)…… 3、……意思是……二十、前後照應。公式: 1、在文章開頭、中間、結尾找出關鍵詞。 2、……與……相互照應,表現了……二十一、巧設懸念。公式: 1、在文章開頭找出作者所設的懸念(關鍵詞)。 2、……,使文章情節曲折、跌宕起伏。二十二、文章開頭寫景語段的作用。公式: 1、分析所寫景物的特色。 2、……描寫了……,為下文寫……打下了伏筆。二十三、記敘線索。公式: 1、分析線索種類:1、以“物”為線索;2、以“事”;3、以“人”;4、以“時間”;5、以“感情”。 2、以……為線索,串連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現了主題。二十四、稱謂變化。公式: 1、找出人物稱謂的變化詞語。 2、採用第一人稱,親切、真實。 3、稱謂變化也反映了情感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