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跨界生產防疫物資 湘企個個是“多面手”

本報見習記者肖偉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口罩成為緊缺的重點物資。為支援防疫工作,位於湖南地區的多家公司響應政府號召,緊急跨界生產防疫物資,展現出“多面手”所具有的緊急動員、快速學習、不斷優化的出眾能力。

疫情暴發之後,山河智能組織精幹力量進行研發攻關,很快拿出一整套口罩機的設計生產方案。山河智能特種裝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心昊表示:“我們的核心業務是工程裝備、特種裝備和航空裝備,但是疫情不等人。2月15日,我們決定要做口罩機。作為以裝備製造為主的企業,在口罩機制造上有共通之處,而且我們還擁有電氣、機械等領域工程師。”

在熟悉口罩生產設備和工序後,山河智能開始著手改進現有口罩機,目前市面上的口罩機1分鐘可生產80個至100個口罩,山河智能的口罩機最快1分鐘可生產200個。劉心昊表示:“口罩機的製造技術難度不高,難的是如何保障機器生產的穩定性,提高良品率。為此,我們對口罩摺痕和耳帶焊接等多個工序做了大量改進,提高生產效率。”

《證券日報》記者在山河工業城生產車間裡看到,口罩如同雪片一般,正以讓人目不暇接的速度從機器中“飛”出,很快裝滿一大袋。

無獨有偶,3月11日,湖南湘投控股集團下屬企業中南智能研發的全自動可溯源口罩生產系統一次性試車成功。接到上級命令後,中南智能迅速組建20人研發隊伍,應用數字孿生技術,加緊研發全自動口罩生產系統。1天時間完成設計方案,2天出圖紙,13天完成口罩機研發。中南智能還組織智能紡織事業部、採購部、生產服務部等協同攻關,克服困難,加速口罩機生產。項目負責人表示:“由於有全自動口罩生產系統集成應用機器人、機器視覺檢測和區塊鏈等技術,僅需配員2人即可實現從原料到入庫的全流程生產,可以有效減少人工參與,且實現品質可追溯。”

位於湘潭的江麓集團接到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達的緊急任務,要在30天內完成5臺醫用防護口罩製作設備和壓條機的緊急生產任務。公司迅速動員起來,在12個小時內完成1054張圖紙的整理及三維建模,24小時完成2146份工藝文件的編制。同時,公司還全面鋪開口罩機、壓條機自制件生產和外購件採購工作,落實原材料採購貨源480多項、外購件採購貨源300多項,完成自制件毛坯下料365項、自制件零件機加30多項。由於江麓集團的出色表現,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在12天時間內完成首臺壓條機樣機研製並批量生產,16天完成首臺口罩機樣機研製並批量生產。壓條機、口罩機產品技術指標全部滿足使用要求,高質量提前完成緊急跨界任務。

廣東拓斯達長沙重工事業部以工業機器人的研發、製造、銷售為主營業務。在疫情暴發後,事業部總經理侯健組織人馬,研發全自動一拖二平面口罩機。該設備僅需一名操作人員,並已大量供應給比亞迪、富士康等企業跨界生產口罩。侯健表示:“之前的口罩機一臺設備產能為3000片/小時,改進後產能提高至4000片/小時至5000片/小時。我們接到300多套訂單,目前正在抓緊交付設備。”

值得一提的是,眾多在湘企業響應號召跨界加入口罩生產大軍的同時,華菱集團也派出多支專業技術團隊,幫助跨界企業解決口罩機器安裝、調試、生產技術難題。其中,華菱集團緊急安排湘鋼工程的多名工程師為湖南宏福鑫悅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上門服務。經過調試,該公司的4條自動生產線實現平穩生產,實現了日產48萬隻口罩。

湘鋼工程的工程師肖澤表示:“企業跨界生產口罩並非易事,面臨的問題包括生產線的安裝和生產參數的設置等。口罩機屬於非標設備,零部件眾多,一臺口罩機的非標件可能達400多個,複雜的安裝調試需要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工藝。”

自2月份以來,華菱集團先後派出了8批支援團隊,向湖南省內各地區12個醫療器械生產單位提供技術支持;先後支援了兩家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攻克”技術難題。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