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四批學科帶頭人王文娟:繪本助力師生成長

王文娟

省第四批學科帶頭人王文娟:繪本助力師生成長

王文娟,漢中師範附屬小學語文教師。 “陝西省優秀教學能手” “陝西省第四批學科帶頭人”“漢中市教研工作先進個人”“漢中市名師大篷車講師”。多次擔任省、市級觀摩課及送教下鄉等任務。主持或參與國、省、市級多個課題。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三年前在一次送教活動中有幸結識馮愛虎老師,她的課和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愛學習、樂分享的她自帶光環,使我成為她的粉絲。因為同是學帶,關於怎樣做課題研究,我們做過很多次交流,當我得知她的課題是關於繪本時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作為語文老師,深知閱讀對孩子產生的巨大影響,因此在我孩子很小的時候也會借來或買來很多繪本給孩子閱讀,但令我困惑的是,我在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似乎並不得法。照著文字念他不感興趣,邊講邊編故事,自己又表達不出來。在講繪本的時候,我還喜歡邊講邊提問,這個時候孩子總會跟我說;“媽媽我不要問問題。” 無意間在書店翻了彭毅寫的《圖畫書這樣讀》,即使是粗略翻了一遍,對我也有了深深的觸動。原來我給孩子讀繪本的方式不對,語氣和表情特別平淡,或者拉拉叨叨說個沒完,還不停地提問。後來,我嘗試著在讀書的時候放下自尊,做一個討孩子喜歡的逗比,不帶任何功利的情緒。比如後來再講《大衛不可以》這本書時,我會很誇張地做出各種模仿大衛的動作,語氣語調隨著情節發生變化,孩子聽得格外專注,聽到最後,還會摟著我的脖子說:“媽媽,我愛你!”。親子共讀繪本帶來的這種美好體驗至今還讓我深深感動。在親子共讀的過程當中,作為母親,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更懂孩子了,年幼的孩子讀書最佳途徑是耳朵加眼睛,他們通過視覺通道和聽覺通道共同呈現心中那個立體的故事世界。大人容易關注文本內容,而小孩兒更喜歡看圖,往往會注意到圖片上的細節,所以我們也需要跟著孩子的節奏。在親子讀繪本的過程中,孩子也慢慢地愛上閱讀。所以,無論是我還是孩子的成長,都要感謝繪本。

作為一名老師,我和我的同伴也嘗試著藉助繪本來進行語文教學。在我們一年級進行“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欄目的教學時,會將課本中的閱讀材料和很多繪本聯繫起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和大人一起讀”《拔蘿蔔》這個材料時,就拓展了《月亮的味道》《萬聖節的大南瓜》《逃跑的小薑餅人》等經典繪本,組織開展了讀一讀,做一做,演一演等活動,讓學生感受“一個接一個”這種語言表達的魅力。再比如三年級的學生,藉助繪本《母雞羅斯去散步》教會他們想象動作,展開細節描寫,續寫繪本。我在本週四六年級作文直播課上執教《心願》一課,引入了美國作家的繪本《我要大蜥蜴》,借這個繪本讓學生了解到,寫心願的時候,可以用書信體的方式,一封書信可以成為一篇作文,兩封三封多封的書信也可以寫成一篇作文,這種呈現形式非常的獨特。我在深入閱讀和研究這些繪本的時候,語文課程的理解、構架和重組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但是我也在深深地反思,作為繪本,存在著不同文化背景與表現手法,在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時,我們更多的是要去思考,“為什麼要用這個繪本?”“打算用怎樣的方式來推進環節?”“我想傳遞給孩子什麼?”有些繪本是作者人生的寫照,多讀相關的繪本,才能對作品有進一步深入的理解。高年級運用繪本進行教學時,規則是否可以少一些?人文情感多一些?

目前,關於繪本的解讀是我自己最有待提高的。借用何捷老師的話:繪本解讀,不僅要獲取文本信息,還要將信息和自己所處的具體情境聯繫起來去建構新的意義,同時感悟這些意義尤其對自我意味著什麼,還能將所感悟到的表達出來。獲取、聯繫、構建、表達正是我成長的方向,我很樂意和熱愛繪本的夥伴們同行!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