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平塘縣農業產業不斷調整升級,引進了蘆筍進行推廣示範種植,示範結果表明蘆筍不僅產量高,而且經濟效益好,投資少,見效快,一年投資,多年受益。文章從選擇優良品種、適時播種、整地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與適時採收幾方面介紹蘆筍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蘆筍風味鮮美,營養豐富,既可作食用蔬菜,也可加工成罐頭,是城鄉人民喜吃的特色蔬菜之一,也是一種防癌治癌的良藥。如何種出高產、優質、高效、無汙染、無公害的蘆筍是農民的追求,同時也是消費者吃到無公害優質蘆筍的願望,一年種植,常年受益,成本低、效益高。為此,縣委縣政府決定把蘆筍種植作為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項支柱產業來抓,以此項栽培技術的推廣推動全縣農業產業化發展,促使農業增效,增加農民經濟收入。通過連續三年的實施,全縣示範面積達到10 km2,平均畝產為841.76 kg,畝產值5050.56元,實現總產值66.79365萬元,比種植水稻—早春蔬菜增加經濟收入915.38元。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一、因地制宜,選擇優良品種

根據氣候環境條件,選擇色澤深綠、筍尖緊密不散頭,嫩莖形態好,抗病蟲能力強,優質高產的品種,如瑪麗華盛頓500W、加州157等品種。

二、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1、營養土的配製

每畝用細肥土400 kg、腐熟細廄肥400 kg、磷肥7 kg、有機複合肥2.5 kg,充分攪拌均勻堆積發酵7天后裝營養袋,每畝裝營養袋3000個。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2、種子處理

由於蘆筍種子較硬,在播種前必須將種子放入300C的溫水裡浸泡2天,每天早晚各換水一次,待種子充分吸水膨脹後撈出瀝乾,用溼紗布包好,置於低溫0-50C下冷水處理2天,再放於25-300C的環境中催芽,有50%-60%的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3、適時播種

當地下5 cm深的土溫達到10℃時即可播種。為提高幼苗質量、延長露地生長期,可在保護設施內於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育苗。播種前,必須把營養袋的營養土澆透水才能播種,每個營養袋播發芽種子兩粒。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4、幼苗期管理

播種後立即拱棚蓋塑料膜保溫,每天早晚揭膜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溼潤,促進出苗整齊。棚內溫度保持在200C左右,高於300C要及時揭膜降溫,防止高溫燒苗。同時由於棚內氣溫高,雜草生長比較快,應及時清除雜草。出苗10天后用清糞水兌0.3%的磷酸二氫鉀銨噴施一次,待苗長到10 cm時及時移栽定植大田。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三、整地定植移栽

1、整地作畦

在未移栽前20天把綠肥或前茬油菜稈砍成12 cm長節作為大田底肥,每畝用量在3500 kg以上。把土翻犁耙細,按150 cm開溝作畦,溝寬30 cm,溝深30 cm,畦面寬120 cm。在開溝作畦時,在畦面中部挖深溝,溝寬70 cm為宜,把綠肥或油菜稈集中埋入溝中,再進行開溝作畦,整平畦面。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2、適時移栽,確保栽培密度

移栽時,在壟面中間開挖定植溝,溝寬40-50 cm,溝深30 cm,溝底施腐熟廄肥1500-2000 kg和蔬菜專用有機複合肥75 kg作底肥。將肥土拌勻,澆水沉實,然後拉繩移栽蘆筍。畝栽2000-2300株,株距20-25 cm。栽蘆筍時不能將蘆筍栽在肥料上,要防止乾旱缺水死苗或燒苗。定植時要使根系舒展,覆土5-6 cm厚,把土壓實澆定根水,待秧苗成活後再分次培土,填埋定植溝。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四、田間管理

1、肥水管理

定植成活後,每隔20-30天每畝追施清糞水700-800 kg或者用有機三元複合肥7-8 kg兌水750 kg進行溝施或穴施,特別注意乾旱時要澆水,雨季時及時排水。結合中耕除草對栽植溝進行培土,使地下莖埋在畦面下15 cm處。8月份重施追肥一次,每畝用清糞水1000 kg或尿素10-12 kg、過磷酸鈣30 kg、氯化鉀15-20 kg追施。12月至翌年2月拔除乾枯殘株,掃淨枝葉,集中燒燬,毀滅病源。3月下旬至4月初,日均溫達到10℃時結合中耕追肥分次培土,培成壟高10 cm外緊內松的高壟。春、夏、秋每畝追施有機三元複合肥30-50 kg,秋季、冬季各追施有機農家肥1500-2000 kg。同時做到雨後要及時中耕除草,乾旱時要勤澆水,特別是採收期間要保持足夠的水分供應。秋髮新莖長到1.0-1.2 m時摘心打頂,疏去過多的弱枝、病枝。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2、植株整形

(1)疏剪地上莖

成園前後,採筍後有一段生長期,由於雨熱條件好、營養生長強,容易形成繁茂莖枝。在此情況下,應及早疏剪去部分地上莖,減少同化作用,控制株叢發育進度。但7-8月氣溫高應停止疏刪,否則容易導致病害發生。

(2)母莖打頂

距地面 80 cm處將長高的地上莖截短,避風防倒伏,減緩營養生長,增加通風透光度,控制株叢發育。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3)整枝

盛夏氣溫高不允許疏刪母莖,但田間枝葉茂盛,易使中部葉發黃,不利通風透光和病蟲害防治,應疏剪或短截側枝。

(4)支架與培土

植株長高後,每隔2 m打入1.2 m高的木(竹)樁,用尼龍繩吊攏住兩樁間的地上莖,但要讓枝葉仍能自然展開。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五、加強病蟲害防治

蘆筍病害主要有莖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等,防治莖枯病和褐斑病,可用70%甲基託布津800倍液,50%多菌靈600-8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600-7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病害;根腐病用15%護根寶3000倍液或40%綠乳銅500倍液進行灌根防治。蟲害有蚜蟲、薊馬、斜紋夜蛾、葉蟎等害蟲,可用80%敵敵畏800-1000倍液、10%蚍蟲啉2000-3000倍液進行防治。地老虎、螻蛄等害蟲用辛硫磷拌毒餌防治。

蘆筍的種植方法,牢記這些技巧,產量高長得好

六、適時採收

蘆筍是以幼嫩莖作蔬菜的商品,在定植後第二年就可以適當採收,可連續採收10-15年。春採在4-6月,秋採在9-10月。早春氣溫低,幼莖生長慢,2-3 天採收一次,採收一般在上午進行,要多留少採。夏秋季氣溫高,日均溫在200C以上,嫩筍日生長在10 cm 以上,嫩筍旺盛,每天上午採收一次,可以多采。採筍時用刀從地下0.5-1.5 cm處割下嫩莖,嫩莖長為21-24 cm,出土後剪除硬的莖段。此法採收後殘茬短期內即木質化、份流少,可減少體液損耗,新嫩莖發生量多,生長快,產量高。如用手摘,地上嫩筍會留下高茬,造成份流多,影響地下鱗芽萌發,有時殘樁上會發出側枝,抑制地下鱗芽萌發,造成減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