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細算!“催”出交通“大動脈”的暢通

3月30日,收拾起桌上的東西,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工程科副科長孫志嵩再次走出辦公室——羊角埠橋下段輔路又完成了2公里的路段鋪設,作為負責人的他,還得去現場看看。

去年12月,城區環山快速路主線提前半年貫通,全市交通“大動脈”不斷完善。眼下,隨著生活的逐漸恢復,綠化防護等工作也慢慢恢復常態,輔路“毛細血管”的建設,也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精打细算!“催”出交通“大动脉”的畅通

孫志嵩在環山路上和工人進行交流。(拍攝於去年12月份)

“一條路的建設牽扯到太多東西,不僅要時刻跟進,還得從整體上把每件事情都得考慮到。”工作一直緊湊,但孫志嵩說起話來總是慢條斯理:以他的經驗來說,說話和工作一樣,不僅要“催”,還得會“算”。

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就可能引起一場龍捲風;公路建設同樣有著類似的“蝴蝶效應”。環山快速路主線施工面積算起來接近50萬平方米,路面工程要在這50萬平方米上進行5層施工,更別提全線還有20多家施工單位,一步沒有考慮到,可能就會影響整個工程的進行;而這千頭萬緒,總要在他這裡有個結果。每到一個施工點,他總要先看一把現場,再一字一句地把所有需要注意的問題都給施工單位“點出來”。

按照設計方案,宅庫橋與海峰路交接處要修建一條96米的橋。但孫志嵩去了幾次現場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方案不可行。

孫志嵩用20多年的經驗“算”出:如果重建橋樑,不僅海峰路要堵死,南北走向的華夏路也會受到很大影響,而且一建至少也要幾個月,威海的交通可等不了這麼長時間。

再三調整後,橋樑的“重建”變為了“改造”;利用原有橋面,橋樑的距離被縮短到了30米。工程量減少了,最重要的是,交通不會因此受影響。

去年12月12日,道路正式通車前的那個晚上,不放心的孫志嵩又坐在皮卡車的副駕駛上,把環山路跑了個來回。一路開到90碼,從高區到經區只用15分鐘,孫志嵩終於能舒一口氣:“痛快!”

慶功的美酒還沒喝成,開工的鑼鼓已經敲響。隨著各項工作逐漸從疫情中恢復,孫志嵩可沒多少時間休息。按照計劃,環山快速路將在六七月份完成全部工作,乳山口大橋的施工將緊隨其後展開。孫志嵩就隨之進入乳山口大橋的施工現場,算起項目建設的千頭萬緒,為大橋的準時完工忙碌在路上。(Hi威海客戶端記者 匙亮/文 孫大偉/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