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出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力做好產業扶貧工作“新八條”

本報訊(記者江峽通訊員鄒俐)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關於做好2020年產業扶貧工作的意見》,最大限度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對全市產業扶貧的不利影響,確保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荊州市扶貧攻堅領導小組日前出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全力做好產業扶貧工作8條舉措(簡稱“新八條”)。

優化扶貧項目資金支持。市財政在安排市本級專項扶貧資金時,要對產業扶貧開展較好的縣(市、區)予以傾斜。各縣(市、區)財政本年度用於產業扶貧獎補資金規模要較上年度實際獎補金額提增50%。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扶貧資金使用,市、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主要用於產業就業扶貧,要根據疫情影響情況,及時做好項目庫優化調整,優化年度項目實施計劃,謀劃發展一批週期短、見效快、可持續性強的產業項目,積極探索創新與推廣好的產業扶貧模式,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扶貧項目,推進產業扶貧由零星分散、單打獨鬥向品牌化、規模化、基地化、股份化轉變,充分發揮產業扶貧資金效益。

積極有序恢復農業生產。各地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積極搶抓農時,組織群眾合理錯時勞作,有序引導貧困戶開展春耕備耕工作,對有條件的貧困戶,組織引導他們積極發展生產,增養補養家畜家禽,增種補種應季蔬菜瓜果,不誤農時地做好春耕備耕,確保扶貧生產“不斷檔”,做到應播盡播、應種盡種、應養盡養。要進一步提高標準加大對貧困戶發展產業獎補力度,標準在各縣(市、區)上年自定政策的基礎上提增20%,發動貧困群眾開展生產自救,最大程度促生產、穩增收。

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各地要深入分析疫情對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影響,制定滯銷賣難農產品應急銷售方案,細化措施辦法,解決好因疫情造成的貧困地區、貧困村(戶)農產品“賣難”問題。要積極拓寬市場,推進貧困地區、貧困村(戶)扶貧產品與大型超市、城鎮社區和農貿批發市場等主體進行對接,打通產銷對接渠道。對帶貧主體調運出省、出市農產品,按實際運費的一定比例給予運費補貼;對疫情中收購貧困村(戶)土特農產品的各類市場經營主體,按收購價的一定比例實行價格補貼,具體補貼標準由各地自行制定。

大力推進消費扶貧。各地要大力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消費扶貧,積極組織帶貧能力強、產品質量好、誠信記錄優,且具有穩定供貨能力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申報省重點扶貧產品及供應商,組織本地扶貧龍頭企業、電商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帶貧主體積極參加各類大型展銷會,在舉辦各類節會、展會時要設立扶貧專區,減免相關費用。要以“八進”(消費扶貧產品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醫院、進商場、進超市、進酒店、進軍隊)活動為抓手,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全市機關、學校、醫院、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和駐荊部隊食堂定向採購扶貧蔬菜、肉、蛋等常用農產品比例要不低於日常採購量的50%。各級機關、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要將消費扶貧作為結對幫扶工作內容,組織幹部職工“以購代捐”,在工會職工福利採購中消費扶貧產品比例要達到50%。

加大帶貧獎補力度。各地要加強分類指導,精準施策,有效推進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等帶貧益貧經營主體儘快復工復產,促進貧困群眾增收、鞏固現有脫貧成效。要大力引進和培育市場主體,對已經帶貧的市場主體進一步挖掘潛力,把貧困群眾緊緊嵌在產業鏈上,牢固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加大對帶貧市場主體支持力度,在土地、稅收、項目資金、信貸政策上給予支持,在現行政策的基礎上擴大獎補範圍、放寬獎補條件、提高獎補標準,提升市場主體帶貧減貧積極性。各縣市區設立3000—5000萬元的週轉金,幫助農業龍頭企業渡過難關;可根據市場主體帶動能力,給予20%至50%的租金補貼;對受疫情影響損失較大的帶貧市場主體,給予一次性生產補貼。

積極開展貧困戶技能培訓。各地要根據疫情防控情況,及時組織農技、水產、畜牧、農機等行業專家到產業集中的鎮、村靠前指導服務。要繼續做好市、鎮兩級產業扶貧技術專家團下沉到村到戶指導,發揮好本土“土專家”作用,因村制宜,建立指導幫扶長效機制。

要充分發揮農廣校等骨幹作用,聘請涉農院校、科研院所知名學者、農技專家、“田秀才”等,開闢網上課堂、舉辦電視專題講座、組織巡迴宣講,重點加強小龍蝦養殖、果樹修剪、動植物病蟲害防控等知識普及,不斷提升貧困戶種、養殖技能和水平。

做實扶貧小額信貸。各地要針對疫情防控形勢和管控要求,改進信貸措施,簡化業務流程,加大信貸業務線上對接、線上審批力度,待疫情解除後,按程序補辦相關手續,確保符合信貸條件、有信貸需求的貧困戶及時受理,能貸盡貸,幫助儘快恢復生產、實現穩定脫貧。要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對接,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到期還款困難的貧困戶和帶貧主體,靈活調整還款安排,合理延長貸款期限,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疫情期間發生的逾期不納入徵信失信記錄。對受疫情影響還款困難的貧困戶和帶貧主體,落實續貸、延期政策;對未到期但存在逾期風險的貸款,提前做好預案,積極有效應對。支持扶貧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帶貧主體克服疫情影響復工復產,對申請扶貧貸款200萬元以內用於發展農業產業、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的可按不低於實際支付利息的70%給予一年以內的貼息。

強化精準調度。各地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中央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切實加強對產業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細化政策措施,壓緊壓實產業發展指導員和幫扶幹部精準指導幫扶責任,健全完善產業扶貧獎補政策,結合實際制訂產業扶貧獎補具體實施細則。要加強統籌協調,強化產業扶貧工作調度,將產業扶貧納入扶貧年終考核範疇,加強督查考核,確保產業扶貧措施落到實處。(來源:荊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