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全國各地種糧積極性極速下降急需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專家:全國各地種糧積極性極速下降急需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近日,國科農研院的專家張鑫深入農村一線走訪東北地區備春耕情況,實地跟很多上了5張6張年齡的農民朋友坐炕閒聊,發現近年來因為多種因素疊加,導致農民朋友對種糧的積極性有所懈怠,有可能對我國糧食產能發生較大影響,現總結如下。

一、農民種糧積極性有所下降,急需高度重視

政策穩定週期時間短,市場價格波動率加大。2003年以後,我國農業政策享受到了一輪超長的農業政策穩定週期,各類農業補貼政策紛紛出臺,各項農業扶持政策不斷加大力度,促使我國糧食產能進入面積擴張和單產提高的雙增長週期。

但是2015年後我國糧食生產出現“三高”現象,導致農業供給側改革政策陸續出臺,致使各項農業補貼和扶持政策紛紛退出。市場供需成為糧食價格的主要因素,促使東北地區商品玉米曾出現過1元三斤的終端銷售價格,直接導致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遭受嚴重打擊。

據統計,2016-2019年僅黑龍江省玉米播種面積就下降近5000餘萬畝。

市場面前,種糧農民永遠都是弱勢的。我們不能把市場價格波動承擔主體讓種地農民來承擔,這裡急需國家出臺更多政策更多辦法來對沖主糧價格的大幅波動,避免讓農民陷入種糧食,不賺錢的困境。

有一位上了6張的老農民說:我給國家種了一輩子糧食了,臨了臨了了國家怎麼就不收了呢?

有的觀點可能會說,農民不以種地謀生是一件好事,可以有效的將土地流轉給大戶或者企業,實現規模種植提高競爭力。

但是這種觀點忽略了一個底層邏輯,就是東北農民有兩個命根子。一個是宅基地,一個是土地。種糧即使不賺錢,他們輕易也不會流轉,更不會拋荒,只是會逐漸不把它當成維持家庭生活的主要收入,也就是會越來越把種糧當成副業,減少投入,淡化農事,種地靠天,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就會對我國糧食生產產生極大的不穩定因素。

年輕一代迫切想離開鄉村,誰來種地已是個大問題。交流中,很多老人表示子孫一代都不樂意種地,主要就是又苦又累,更關鍵的是不賺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急著離開土地,離開鄉村,即使出去打工也比種地強的草已經種進了每個農二代、農三代的心裡。也許只有這批5張6張的這代人老去,我國的土地規模化種植方能成真。

鄉村振興,關鍵要有人。如果種地已經不能養家餬口,怎麼又能留住人呢?

二、極端氣候變化加大,導致東北地區種地時間嚴重推遲

老話說“春分地皮幹”,但是本年度氣溫回升速度過慢,導致東北一些地區地裡存水量較大。目前很多東北農田的特徵就是“下面是硬底,上面化的溪得溜”,下地除非是四驅的拖拉機,其它農機具根本進不去地。

而且很多農田的秸稈還沒整理,按照目前氣溫和歷年整地時間來推算,筆者認為東北地區尤其黑龍江地區整地時間要延後10天到半個月左右。直接會導致主要糧食作物播期的延後,對糧食產量一定會產生負面影響。

目前還有一些地區的秸稈還沒做到離田,田間的溝渠裡都被秸稈堵塞,一旦雨量過大就容易引起內澇。秸稈更大的一個問題是容易滋生病蟲害,對主糧的產量和苗期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三、持續種糧不賺錢,種地+打工才能保證生活

農業供給側改革政策出臺後,對東北地區種糧農民的收益影響最大。據交流,很多農民反映,種糧不賺錢已經持續了3-4年了,所以現在必須種糧+打工才能保證家庭的正常生活開資。

目前東北地區一些農民出去大城市打零工,一般一天的收入在100-150元左右(工種不同,價格標準不同)。

直接導致很多農民對種糧的興趣越來越不大,尤其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很多種糧農民對土地管理反而越來越粗放,即春天一播,秋天一收,中間農事環節幾乎全省略,對種糧賺錢養家越來越沒有盼頭,能收多少就收多少。

以上這些交流都是種了一輩子糧的老農戶們跟筆者的交流,這種觀念的轉變都是市場價格逼迫的,因為種糧不賺錢,心思也都不在種地上了,對於高產、對於輪作、對於政策、對於農藝技術幾乎都不感興趣,他們已經把家庭生活質量的改善都寄託於外出打工,務農反而成為了副業。

關於我國糧食生產,正常形勢只要“穩糧”即可。但是本年度是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的決勝之年,農民收入是硬指標,應對疫情和全球經濟危機,糧食庫存量是定心丸,提高種糧補貼和收購價格勢在必行,而且已經刻不容緩。

四、國家政策釋放呵護信號,種糧補貼有可能逐步提高

2020年3月20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夏糧主產省田管和東北春耕推進落實視頻會議》,主要強調抓緊抓實抓細春管春耕和全力奪取夏糧豐收夯實全年糧食生產基礎。

明確要求各地對抓緊抓好今年糧食生產的認識一致、態度堅決、措施紮實,但同時春管春耕也面臨種糧效益低、小麥條鏽病和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防控形勢嚴峻、農資進村入店仍有堵點等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從會議內容上來看,我國農業主管部門已經充分意識到種糧效益低對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影響,我們也相信在目前全球經濟震盪和疫情肆虐的背景下,財政和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加大扶農惠農力度、為對沖疫情影響、穩定糧食生產提供更多支撐。

調查發現,目前關於我國糧食生產已經出現了一些危險的苗頭,即種糧不賺錢導致農民種糧失去積極性;東北春播偏晚和秸稈離田不利有可能誘發病蟲害高發,影響產量等等。為了有效保證糧食產能穩定,我國有必要提高農民種糧補貼,刺激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才能有效在全面全局全球不確定性中,整理出部分關鍵核心確定性,即以糧食產能穩定為關鍵核心確定性,以應對全面全局全球不確定性的突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