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做好女兒的角色?

丫丫是隻小蝸牛


看了你的問題,我覺得你好幸福。其實你並沒有理解父母真正的情感表達,他們不是在生氣,而是太牽掛你。



每個人不一樣,每個家庭也不一樣。根據你所描述的你父母,我認為,你需要做的是,多給父母提供一些“情緒價值”就可以了。他們非常愛你。

為什麼這麼說呢?

由於每個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經歷、不同的成長環境,所以,對情感的表達,都會有不同的方式。

像父母他們那一代人,他們的表達方式往往含蓄而又“粗暴”。

含蓄,是指他們一般不會表達對子女的想念和喜歡;不會表達對子女發自內心的稱讚;更不會表達自己對子女深沉的情感。

很多時候,他們罵你,其實是在跟你“撒嬌”。父母,已經開始依賴你。

父母的“粗暴”,是要加引號的。意指他們的情感表達沒有那麼細膩委婉。比如你遇到的這種情況就是。父母責怪疫情期間,你沒有回家。

但是,我們應該知道: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幾乎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惜福”感。

從前,我們以為過年就是要熱熱鬧鬧、紅紅火火;我們以為家人就是可以其樂融融過大年;我們以為每一個春天都可以盡情出遊感受春光無限……

很多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那些最基本的“自由”,就這樣被一場疫情給“禁錮”了。

我們明白了親情的珍貴、健康的價值、自由的意義。一場疫情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沉澱和反思”。更多人懂得了珍惜,也就是懂得了“惜福”。



而這一切,你的父母都是獨自完成的。

他們心中有太多的感觸,想要與你們分享;他們想要和你們共同度過“疫情中的封鎖”,想要共同享受疫情帶來的“悠長假期”。

你父母內心深處所經歷的這一切,你都沒有參與……而他們經歷了疫情最初的恐懼和恐慌,對不在身邊的你,更是非常擔心。因為,在“災難”期間,每個人都會更加掛念自己的親人。

所以,你兩個月沒回家看父母,他們的牽掛和想念,變成了對你的責怪,埋怨。

其實他們的潛臺詞是:你們怎麼現在才回來,我們好擔心你們、好想念你們……

父母那輩人,不會使用這種表達。他們不說,我們要懂。

他們因為你不回家而責罵你,說明他們有多麼想念你啊。那些不愛孩子、不關心孩子的父母,你一年不回家他們也不會想你,更不會責怪你。

以前,我獨自在外上學工作,每次回家,在家待時間長了以後,媽媽也是各種“嘮叨”啊,什麼起床太晚了,穿衣服又亂穿了,吃飯挑食了……等等,各種各樣的小事,總之也是各種責怪和“嫌棄”了。

但是,每次離開家,媽媽站在那裡、目送我的身影,我從來都不敢回頭看……因為眼淚早已止不住……

父母也會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也許他們的表達方式和我們不一樣;也許他們還沒有學會怎樣愛你;可是,他們已經越來越老了……

回答這道問題的時候,我忍不住流淚了……因為我也想我的媽媽了。你是一個幸福的人,有這麼愛你的父母。

最後:

常回家看看,多提供一些“情緒價值”,俗稱“嘴甜點兒”,就可以了。你的父母,一定能夠原諒和理解你所做的一切。你,也要多體諒他們。



-END-



滺滺雨荷


因為疫情的原因,兩個多月沒能探望父母,所以遭來父母一頓罵!作為女兒,只能打掉了牙,往自己肚裡嚥了。

首先,作為旁觀者,我很同情你的遭遇!沒辦法,自己的親爹親孃,總不能懟回去吧?

要怨,只能怨這場可恨的瘟疫!是它把我們大家都逼瘋了。換位思考一下,你就會理解父母的心情了。

在這漫長的兩個月裡,到處封村堵路,不允許串親訪友。你也有充足的理由,為自己沒能探親開脫。

但在此期間,你可曾向父母報過平安?或問候過你的父母?…………

天下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的子女是否平安殫精竭慮?何況是在這特殊時期!

——如果你沒做到這一點,也不能怪父母罵你不孝了。你覺得,我分析得有沒有道理?

作為女兒,自己的父母到底怎樣?你比誰都清楚。我覺得,他們不至於是非不分,不近情理吧?

都不是外人。一家人,有什麼話不能敞開了說?!又有什麼不好相處的呢?

還記得有這麼一首歌吧,《常回家看看》!即使我們做不到這一點,工作之餘,經常打個電話,有事和父母多溝通溝通,聯絡一下感情,一定會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慢慢會趨於緩解的。

與自己的家人都不能相處,與外人你又怎麼能相處呢?!


一條夜裡暢遊的魚


很多時候感覺對不起父母,他們還在老家,但老了!我也結婚生子人到中年。工作 ,孩子等等各種壓力!回去看他們越來越少。

沒結婚的時候,能常回去,那時候沒錢沒有車,坐著火車或者大客車6個小時到家了。自然大包小包的各種買。掙的工資給他們一大半農忙的時候還能幫他們!

記得有一年春節媽媽和我在廚房裡忙著!她忽然抓著我的手說~以後結婚了,也得常回來啊!可以帶孩子一大家子多好!要是去男方家過年,就初幾回來,好吃的都給你留著!我有些哽咽~當然回來啊!那時候不太懂,回家還不容易,分分鐘的事,可是!真的不是那麼回事。

再後來,生孩子,而且,生了兩個孩子,回去的少了,孩子還太小的時候。根本回不去,倆孩子到了三四歲的時候, 倒是能回去了,但是各種培訓班的課又很多!雖然請假也能回去,可生意也忙經常累的腰痠腿疼。而且高齡生孩子,一身的毛病!

想他們了 , 視頻聊一聊!給他們錢,他們也不缺,農村也沒什麼大的消費。日子就這樣過著。

我想我是從小到大讓他們比較省心的,但是他們想我,腦血栓的爸爸無論什麼時候就能清楚的說一句話~啥時候回來? 是啊!啥時候能回家!淚目!

離家不近也不遠!可回家總是說回回不去!

做了四十年他們的女兒!常愧疚!於我--父母的養育之恩怎麼回報! 於他們--養大我們從沒求回報,只是惦念!

就像此刻!看著熟睡的兩個女兒,我想等她們長大了,也會像我一樣,離開父母,遠走他鄉!只希望,飛的別太遠……

過好自己的生活吧,你幸福了。那遠遠的看著你的父母才幸福--那是他們一生的願望!



辣媽每日生活


題主的問題是:怎麼才能做好女兒的角色?看到你訴說的因為疫情,你二個月沒有回你父母家裡了,今天回去被你父母罵了,你心裡不好受,我覺得是你不對。

如果你們是同一個城市,你就不應才回去,畢竟你父母只有你一個女兒。疫情期間你可以自己經常回去看看他們,給他們買一些吃的送過去,陪他們聊聊天,讓他們知道你對他們的關心。你換位想想,如果是你的女兒二個月對你不聞不問,你就會明白你父母的心情了。

做好女兒的角色並不難,只要在你有空的時候,常回你父母家看看,或者經常和他們視頻聊天都可以的。

像我在疫情期間和我爸爸媽媽是異地所在不同城市,我上網給他們買了許多吃的郵寄了過去,這樣他們就會減少一些出門了。而且我也天天和我爸爸媽媽視頻聊天,可以隨時知道他們的身體狀況,知道他們缺什麼、想吃什麼?

做父母的他們多數不會缺錢,缺的就是孩子是關心和陪伴

像你這樣疫情期間二個月,一直都沒有回去看你爸爸媽媽,可能你也沒有打電話,或者和他們視頻聊天。不然他們不會在你今天回去的時候,就對你劈頭蓋臉的一頓責罵,你真的是該好好反省反省你自己的做法了。父母養我們小,我們就應該養他們老,什麼事情都可以等,唯獨孝順父母不能等,你要懂得:“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人生短短几十年,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永遠都報答不完的,沒有人會像父母那樣愛我們,從我們呱呱落地到我們結婚成家,他們一直都在為了我們默默地付出。他們老了我們就該理所應當的去孝順他們,不要只知道索取,不懂得付出,誰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那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

結語:如果說兒子粗心大意,對父母不在意還有情可原,你是女兒必須要心細如麻,什麼事情都要替父母著想。

歡迎友友們點贊支持我,留言說說你們的想法,歡迎和我分享你們的情感故事,記得關注我:夢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