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毅:貧困縣打造篩查防護圈,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自2月13日起,重慶赴孝感支援隊大悟醫療分隊先後組織103名醫護人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過廣大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如今,大悟縣的確診患者已全部出院。

作為重慶市第十批援鄂醫療隊員、大悟縣醫療專家組組長,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李長毅不僅駐點指導大悟縣中醫院的抗擊新冠肺炎工作,還隨時下鎮下鄉,指導當地基層衛生機構防控疫情的工作。在大悟縣抗疫期間,李長毅積極開展急危重症救治、院感防控、病例分析等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最終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戰疫重醫人|李長毅:貧困縣打造篩查防護圈,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加強篩查,助力抗疫關口前移


大悟縣原本就是一個貧困縣,醫療條件並不好。李長毅到大悟縣後,便馬不停蹄投入到緊張的抗疫工作中,對全縣的抗疫工作提出了指導意見。


戰疫重醫人|李長毅:貧困縣打造篩查防護圈,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我們剛到的時候,大悟縣確診的患者數量比較多,死亡率在孝感市也是比較高的。”李長毅說,“我們提出要加強前端篩查,在發熱門診就要控制,儘早干預。”


如何能進一步加強基層發熱病人的篩查工作,把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線關口前移?如何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縣鄉鎮衛生院、鄉村醫生的作用?“鄉鎮抗疫是目前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


戰疫重醫人|李長毅:貧困縣打造篩查防護圈,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大悟縣的20多天裡,李長毅先後到宣化店鎮中心衛生院、豐店衛生院和鄉鎮集中醫學觀察隔離點,重點圍繞“預檢分診”“發熱門診”“感控落實”等幾個方面,指導當地醫務人員及時有效地開展疾病篩查及診療工作,規範並優化疫病防控流程,及時將有指徵的發熱病人集中收治,切實做到“防控端口前移”


李長毅認為,“把防禦的哨點放到前面去,更早識別病人,減少感染其他患者的幾率。”


雙隔離,保證院內不感染


不僅如此,李長毅還在大悟縣嚴格按照“雙隔離”的辦法來打造“清潔病房”。


戰疫重醫人|李長毅:貧困縣打造篩查防護圈,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李長毅的主導下,大悟縣中醫院按照雙隔離的要求設置病房,將入院患者第一次隔離等待核酸檢測。


如果核酸檢測是陰性,轉入相關科室的過度病房,再次隔離治療14天,患者才進入正常的病房治療,防止院內患者交叉感染,保證其他患者所在的病房是清潔病房;如果核酸檢測結果是陽性,直接治療,避免了不必要的院內感染。


會診,從死神手裡搶回病人


3月3日,李長毅突然接到大悟縣中醫院的會診請求。一名疑似患者轉到大悟縣中醫院後,出現深靜脈血栓。


“左下肢深靜脈血栓,腫得一塌糊塗。”李長毅說,正常的積極治療方案是,需要溶栓,同時安裝一個深靜脈濾網。但在當時的情況下,大悟縣中醫院做不了這個手術,只能轉院到武漢治療。當時是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要到武漢的話,各個卡口都封閉,更何況武漢的醫院都在忙著搶救新冠肺炎患者,一時是騰不出手來治療這個患者的。


如果不及時處理血栓,就有可能形成肺栓塞。“最大的風險,就怕血栓脫落到肺裡面去了之後,有可能引發心肺衰竭。”


戰疫重醫人|李長毅:貧困縣打造篩查防護圈,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李長毅參與會診後,大膽地提出了新的治療方案:用新型抗凝藥保守治療,要求患者嚴格臥床。用了10天左右,患者血栓減輕,下肢腫脹也減輕了。最新的消息是,這位患者即將出院。


在大悟縣,李長毅多次參與這樣的會診,同時積極開展呼吸機機械通氣的相關培訓,解決當地醫療實際難題,也培養了當地的一批醫療骨幹。


戰疫重醫人|李長毅:貧困縣打造篩查防護圈,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2月中旬醫療隊抵達和上崗後,李長毅帶領隊伍對共計近250人次新冠肺炎患者展開施救,創下了單日49人治癒出院的紀錄,累計確診、在院確診和在院危重症患者呈現“一平穩、兩下降”的顯著態勢,降低死亡率,治癒率大幅提高。


3月20日,湖北省孝感市總工會發布《關於授予重慶市、黑龍江省援孝醫療支援隊2020年孝感五一勞動獎章、孝感市工人先鋒號的通報》,李長毅被授予“孝感五一勞動獎章”,並給予孝感全市通報表揚。


戰疫重醫人|李長毅:貧困縣打造篩查防護圈,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李長毅說:“隨時響應召喚,哪裡需要就要奔向哪裡!”


排版:鍾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