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學,心學與儒學,這三者有什麼聯繫與區別?

劉樹徵律師


理學心學都是儒學,不同階段的儒學。

最早的儒學就是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最初的。屬於人乘宗教。明倫理,知禮俗,懂孝悌。仁愛。

後來理學,天理恆定,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天理是什麼?仁義禮智信,所以仁是天理。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不僅僅要愛護人,愛護長幼,還要愛護動物。愛護環境,因為這事天道的要求,所以宋一朝放生護生極為盛行。整個西湖都是放生池,後來南湖也是放生池。規定初八放生。宋的各種節日,都和放生有關。

後來心學,仁為內心之仁。所以不光要做好事情,還要守好心,持戒,所以心學下持戒修心的人特別多。

這三者格物致知的內容,所以都是儒家。


師長366


理學和心學是在儒家的一個思想派系,思想根源於儒家。這兩派學說不是創造的,二十根據已有的思想明確的,因為兩家都來自於儒家經典著作,也是對儒家思想的再明確。


鼓角爭鳴ZH


聯繫:心學其實是理學的一部分。 區別:

1.範疇不同 天理是理學的最高範疇,一切事物都以天理為依據,是天理的演化。宋儒把三綱五常等基本價值就說成天理,這裡面有個問題,既然一切都是天理,那麼善惡也都是天理。 心學是理學在處理普遍理性和個體性的關係時,以...

2.強調側重不同 心學強調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慾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 理學研究本體論問題,即世界的本原問題……


子寧文字鋪


儒學,即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在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開始成為中國封建社會長期且唯一的正統思想,影響深遠。

宋明時期的儒學是 儒、 釋、 道三教長期爭論和融合的果實,也是春秋戰國和漢代這一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思想體系的完善過程。它以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形態呈現出來,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程朱學派發端於北宋周敦頤,他以儒學思想為主融合道學、佛學、,建立了一套綜合探討宇宙本原、萬物生成、人性、封建倫常等問題的哲學體系,提出“無極而太極”、“性”、“命”、“理”等範疇。其弟子程顥、程頤是這一學派的奠基人,開始以“理”作為哲學的最高範疇,提出了略為系統的“理氣說”、“人性論”、“格物致知說”等。其四傳弟子、南宋的朱熹主要繼承和發展了二程的學說,亦吸取了北宋其他理學家的某些觀點,使“天理論”、”住論”、“格物致知論”、“持敬說”等理論更加豐富和嚴密,完成了宋代理學集大成的歷史使命。因此,後人把創立和完成這一理學體系貢獻最大的二程、朱熹連在一起,合稱為“程朱學派”。程朱理學共同論證了封建綱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恆性,至元朝被採納為官方哲學。

陸王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陳獻章開啟先河,從陳獻章倡導涵養心性、靜養“端倪”之說開始,明代儒學實現了由理學向心學的轉變,成為儒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陳獻章之後,湛若水和王守仁是明代中晚期心學的兩個代表人物。湛若水在繼承陳獻章學說的基礎上,提出其心學宗旨“隨處體認天理”,而王守仁(即王陽明)提出心學的宗旨在於“致良知”,至此心學開始有清晰而獨立的學術脈絡。

理學與心學都是儒學發展到一定時期的成果,理學探討天人關係、宇宙萬物,而心學則迴歸內心,認為“心即理”。



蒲公英壹號


理學,是中國大學教育中重要的學科門類,是指研究物質世界基本規律的科學。大學理科畢業後通常即成為理學士。

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陳獻章開啟先河,從陳獻章倡導涵養心性、靜養“端倪”之說開始,明代儒學實現了由理學向心學的轉變,成為儒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儒家思想,是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創立,最初指的是從事喪葬行業的司儀,後來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它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Stivesun


別看他們說什麼,看他們做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