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生活,是浮躁乏味的嗎?為何?

陌上百花香


我這段的生活還算可以吧?因為我們國內的疫情,從春節到現在一直宅在家裡,剛開始感覺真的是浮躁乏味,沒有意思,後來實在憋不住了,我就上山去鍛鍊身體,呼吸山上的新鮮空氣,我們這裡的山非常的多,山上的景色也非常的美,有時在山上還能拾到一些柴禾,回家取暖,一舉兩得,感覺也非常的好。



後來在網上接觸了自媒體,註冊了一個賬號,就開始做了起來,每天忙著拍視頻,找素材,不懂,不會的地方開始在網上查,看一些成功人士的視頻,感覺生活也很充實,雖然做了這麼長時間,沒有掙到錢,但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讓自己懂得了很多的知識,和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一個行業—自媒體,在這裡我學到了很多很多關於人生各個方面的知識,自媒體是一個很好的行業

在這個行業當中,我感覺生活不是浮躁乏味的了,我感覺生活充滿了樂趣,在這個行業當中,也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沒有什麼收入,很多朋友都在抱怨,說自媒體不好做,其實呢,我說是你的心態沒有放平,你不要把自媒體當做是賺錢的工具,你把它當做是你生活當中的一部分,我們正常工作,只是用業餘時間來做自媒體,這樣你就會感覺非常的有趣了


我們除了正常的工作時間,我們的閒餘時間也是非常多的,我們就用我們閒餘的時間來學習,來創作不是更好嗎?我感覺人一旦閒下來,就會感覺生活浮躁乏味,如果我們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我們除去工作的時間,去學習再去做一些我們喜歡做的事情,這樣你就會覺得生活是非常有趣的。


用戶徐曉濤


這個問題或許我可以回答。

我是一名公務員。我覺得自己生活很沒趣味,曾經一度困擾我很長時間,幸好後來我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讓生活豐富了起來。

我從2012畢業開始工作,至今已經做了近7年的公務員。這7年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01 2012—2014。

由於自己剛畢業就有了穩定的收入(雖然平均每個月也就三千左右),而且在安徽的一個不大的三四線城市,生活成本不高,過的還算安逸。那時候沒買房、沒結婚、沒孩子,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沒有什麼壓力。平時跟同事打打籃球,自己一個人無聊時彈彈吉他、看看電影,生活倒也自得其樂。

後來才知道,所謂的安逸,只是源於無知和目光短淺。

2013年,在女朋友的建議下,我在老家按揭買了一套兩居室。每個月要還1700多的貸款。1700雖然不算多,但是對我那可憐的三千塊錢工資來說,還完貸款已經所剩無幾,生活質量大打折扣。我必須在每個月初的時候規劃好工資分配,生活過的捉襟見肘。

直到有一天跟一個江蘇的大學同學通了一次電話,他在江蘇做公務員。我發現了安徽和江蘇公務員的收入差距之大,於是努力學習,準備考到江蘇去。

在那之後的我,每天下班就在辦公室學到深夜。四個月的奮鬥,最終如願考到了江蘇某單位。短短兩年時間,收入翻了一番。

我滿心歡喜,興奮了好一陣子。本以為接下來可以安享青年了。

而萬萬沒想到的是,接下來的幾年確實我最無聊、最焦慮、最空虛的幾年。

這幾年也讓我明白一個事實:人的需求是會不斷增多的,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

02 2014-2017。

我賣了安徽的房子,在江蘇重新貸款買了房。這幾年我經歷了結婚、生子,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上有年過半百的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再加上房貸的壓力,我開始變得異常焦慮。

30歲綜合症說來就來,讓我猝不及防。

於是我開始變得急功近利,幻想一口吃個胖子,一心想著賺大錢,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想給家人創造更好的條件,想證明自己的成功,體現自己的價值。

但是天上怎麼可能掉餡餅呢?於是我做什麼都是三分鐘熱度。對於不確定結果的事,一概提不起興趣,到頭來,時間浪費了很多,卻依舊一事無成。於是,整日憂心忡忡,愁眉不展,覺得生活是那麼無聊,工作是那麼無趣。

後來我才認識到無聊的本質之一:

當你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眼前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又無法滿足這一需求,那麼矛盾便發生了。

具體表現,就是你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意義,你會覺得生活無比無聊。

因為你的工作無法為你提供你想要的,所以你對它提不起興趣;因為你不知道怎樣才能獲得你想要的,所以你覺得生活很無聊。

03

我有一個好朋友,在安徽合肥做電纜生意。他年入五十萬左右,經濟狀況在安徽來說應該算得上是很不錯了。這幾年,他換了車,換了房,在外人看來可謂是人生贏家。

有一次跟他聊天,讓我認識了一個與我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他。

他說他現在每天都過的很空虛。之所以換房換車,就是為了尋求一些變化,給生活找一些新鮮感。但是每次換了東西,新鮮感也就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新鮮感一過,生活依舊被無聊和乏味充斥。

他現在每個月都至少要買一件新東西,比如耳機、球鞋等。只要有新電影就要去看,而有時候看到爛片又覺得浪費了時間,反覆幾次,又覺得自己是為了看電影而看電影,無聊感又再一次加重。

他說現在的他很難對什麼東西提起興趣了。

跟朋友的對話讓我有了另一個發現:生活過的無聊與否,與財務狀況沒有本質上的聯繫。

這也許可以解釋很多所謂的成功人士整日花天酒地,甚至頻繁出軌、尋找婚外情,本質上很可能只是為了追求刺激和新鮮感,通過這種方式來沖淡生活的無聊而已。

04 2017年至今。

2017年,我開始為無聊的生活尋找出路。我讀了大量的成功學和心靈雞湯,這些東西經常在深夜讓我熱血沸騰,讓我對生活充滿希望。然而在清醒之後又恢復心如死灰的狀態。

直到有一天,我在李笑來《把時間當做朋友》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每一時刻的現狀都是過去的某一或者某些時刻的結果,而每一時刻的現狀都是未來某一或某些時刻的原因。”

這段話猶如一個響亮的耳光將我打醒。我突然意識到,如果再這樣放任自己無聊、焦慮下去,那隻會在未來不斷重複這種狀態!

如果不改變,那這種狀態很可能是我一生的縮影。

於是我開始系統地讀書,開始每天堅持寫反思日記,開始重拾自己熱愛的東西——彈吉他。

我開始重新忙碌起來。

通過讀書、寫反思日記、做覆盤,我的生活逐漸變得清晰,開始懂得權衡利弊,開始精細地管理時間。

而彈吉他讓我明白堅持自己所熱愛的東西有多重要。我以前就做過吉他老師,只是後來覺得吉他沒法讓我儘快擺脫現狀而把它丟在了一邊。

現在,我利用業餘時間重新做回吉他老師。一方面,是為了讓自己走出去,多去接觸人,多溝通交流,沖刷自己的認知。另一方面,我把吉他當成自己的小事業,私下裡不斷研究和完善吉他教學方法,同時不斷地練琴,提升自己的吉他水平。

事實證明,喜歡的事情,是“無聊”的死敵。

我把彈吉他當成是一種修行。每次練琴,都保持專注,心無雜念,把彈琴變成一種簡單的事,用心感受其中的快樂。而且,每當有學生學有所成,自己都會收穫滿滿成就感。這種感覺會刺激自己進一步去研究教學方法,提升吉他技術,變成一種良性循環。

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開始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重新變得陽光和快樂。我堅持讀書、寫作、彈琴、鍛鍊身體,生活變得很充實,時間變得無比寶貴,哪裡還有時間用來無聊呢?

這種充實與被動加班、被動工作的“瞎忙”不同,它是一種主動地忙碌,它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為所做的事情賦予意義。你是在快樂地忙,這是真正的充實。

05總結

2017年以前的我,更多的是在“索取”;2017年之後的我,收穫的是“充實”。

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向外求”,後者是“向內求”。

向外求,是個無底洞,因為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而向內求,不與外界比,只關注自己的內心和成長,才能真正歸於平靜和充實。

向外求,追求的是世俗眼中的成功。而成功是一種靜止目標,達到那個目標之後,或許可以讓人保持一段時間的興奮,但最終待新鮮感褪去,終究要回歸平淡。這個時候,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刺激,就難免會覺得無聊。

而且,如果一味的盯著目標,很容易丟失當下。很多人為了實現目標而忍辱負重,過著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彷彿在“成功”之前的生活並沒有多大意義。但這無異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向內求,追求的是個人的成長。這是一個動態過程,並不會以某個目標為終點。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大致是這樣的一種狀態。區別在於,人們享受這個過程,享受每一個當下。而外界所謂的成功,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必然經過的某個階段而已。

如果說“向外求”和“向內求”的狀態都屬於追求進步的範疇,那麼前者是痛苦的、被動的進步。而後者則是快樂地、主動的進步。

所以,李笑來還說了: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綜上,感覺到“無聊”,是因為你選擇了“成功”。

在沒有“成功”之前,你渴望“成功”卻沒有門路,所以覺得眼前的事情沒有意義,覺得無聊。

在“成功”之後,自認為達到了“滿意”的狀態,沒有了追求,待成功的新鮮感褪去,便陷入無聊。

只有專注於成長,讓進步變成常態,才是長久之計。

如果你感到無聊。那麼不妨問問自己熱愛的是什麼。從熱愛的事物開始堅持,認真體會其中的快樂,讓自己進入成長的正向循環之中,你的人生一定會發生變化。

如果你還沒有熱愛的東西,那就去嘗試新事物,發現興趣,培養興趣。這件事絕對值得做。


情感小課堂1


我覺得,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我的生活,我做主。”一個人的生活是否枯躁乏味,在於自我調整和心態。

我現在是退休生活,就專心把自己的生活過好、過充實、過快樂!我有一雙兒女,分別都結婚成家立業了,孫女6歲,平時由我和老伴幫助照顧,偶爾也幫女兒照顧一下4歲的外孫;上有86歲的岳母,每月要陪伴一星期;有80多歲的父母雙親每月要陪伴4天並拿2000元生活費。我們夫妻現在的生活就是這樣照顧好小的、照顧好老的。我們夫妻的心態都很好,感覺照顧小的時快樂,快樂在於:在我們親手呵護下,孫輩們一天天長大;照顧老的時快樂,快樂在於:在我們的陪伴下父母老人安享晚年。

同時,照顧好自己。這方面關鍵是調整好心態。把一些事情看透,看淡。只要自己衣食無憂了,其餘都是閒事,都是淡事。在帶孫輩閒時,喝喝茶,聽聽音樂,看看書;在陪伴父母時,聊聊天,看看電視,陪他們散散步,把心情放鬆,份內責任履行好。

人,心情好了,一切皆好!


瑞華春風


我的生活不浮躁乏味,儘管看起來我有點按部就班。作為一名醫生隔日倒班上班,熱愛工作使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晚上必然走步鍛鍊,算是享受,然後做家務也是一大愛好,把家裡收拾乾淨整潔覺得舒服,每日去陪父母坐坐聊天。業餘作為主持人每個月十來場婚禮,充滿樂趣。休息日可以野遊可以朋友聚餐,人生還需要什麼呢?人生的本質是什麼呢!


這個主持人是醫生


浮躁乏味,不是因為生活太無趣,而是精神太空虛。

子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你看古人,在物質條件這麼匱乏的條件下,卻活出了味道。反觀,現代人,自覺生活無趣,究其原因,其中一部分是因為花花世界,誘惑太多,迷失了方向造成的。

最簡單的辦法是,放下手機,放下iPad,關掉電視,多出門,多讀書。


symonzhang


我現在的生活看似乏味,因為平淡因為週而復始沒太多花樣,但我告訴自己要知足,慾望太多就會覺得乏味,慾望少才會覺得其實挺不錯,一切都看你怎麼想,我覺得人要時常感恩當下所擁有的,生活之中,尤其是感情生活,歲月靜好遠比波瀾壯闊要幸福的多。謝謝[玫瑰]



光生萬朵


每個人都有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感覺浮躁的時候應該是當下沒有充實的事情讓你做,讓自己做點喜歡的事,比如看書,打球,做點美食犒勞自己一下,放鬆心情,其實生活還是很美好的。日復一日的網課,孩子沒啥問題,倒是讓我這個家長覺得沒的浮躁乏味了


檸檬換了wu甜心


簡單到出奇,單純到感動


抖府


其他不知怎樣,但我認為現在的生活很幸福,一點都不枯燥,而是越來越快樂,越過越年輕,要懂得知足常樂!


遲到的認知者


你缺的是這個

人表面上缺的是金錢,本質上缺的是觀念,命運裡缺的是選擇,骨子裡缺的是勇氣,肚子裡缺的是知識,事業上缺的是毅力,行動上缺的是改變,平臺再好,你不參與,也成就不了你的夢想。舞臺再大,你不表演,你永遠都是觀眾 。若要如何,全憑自己!

浩言

2018-1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