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耕種的未來在哪裡?

牟海峰


第一、科技興農,尤其是生態可循環農業,不能再涸澤而漁,為了眼前一兩季的收成而過度使用化肥農藥了。

第二,相對規模的耕種,結合機械化、無人機植保等新耕種形式。由於中國的特殊農村結構,短時期內,還要保持小農一畝三分地格局的穩定,這也是社會維穩的需要。因此,儘量在合理的基礎上,通過村集體和鎮政府流轉土地,相對集中、有規模地種植,這樣才能發揮現代農業機械的作用。

第三,與政府積極互動,爭取農業項目,保證一定主糧種植保本,在此基礎上,結合市場,努力開發品牌化的經濟作物。通過直播帶貨等現代電商模式,讓自己的農產品更有附加值。


姚耀1188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全國人口13,6億,可耕地l8億畝。人均佔有土地1,35畝,有近7億農業人口。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在國家財政補貼下,農民用有限的土地,2018年生產了6,5億噸糧食,基本解決全國人民吃飯問題!這在全世界都是個奇蹟!由於人們對豆油的需求,養殖業飼料的需求,每年需進口大豆8000萬噸到9000萬噸左右,進口雜糧3000萬噸左右,(按世貿組織要求)。如何利用好土地是重中之重!

在18億畝土地中:

①平原,盆地土地佔總土地的34%。

②山地,丘陵,高原土地,佔總土地的66%。

土地中旱田多,水田少,優質肥沃土地只佔總土地的41%左右。

平原盆地土地:分佈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盆地..四川盆地(也稱成都平原)柴達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山地.丘陵,高原土地..分佈於雲貴高原,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丘陵分佈更廣,東部,西北部較多。

由於土地分佈面廣,海拔高度不同,氣候條件不同,所以各地種植多樣化,產量差異很大。怎能開發利用好土地資源,提高單產,提高糧食總產,達到糧食自給有餘!就得在土地上做文章!

一,在平原地區,開展土地流轉經營,適合建大型農場,堅持以生產糧食為主業,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由政府,村,組,農戶,返復協商,確.定每畝租金多少?租期年限?國家種地三項補貼歸誰?土地需重新丈量制平面圖,界石怎設立?(可在平面圖上註明界標)三項直補款一般歸承包經營農戶。每畝好地400到600元左右,租期5到10年,租期短了,農場主不肯大投入,。農場主在興修水利工程,打旱井,平整土地,農業機械,排灌設置,電力線路,配電設備等,國家都有專項補貼,由於機械化,自動化成度高,所用農民工很少,在糧食收割,晾曬,烘乾,倉貯,深加工,用工較多。

二,山地,丘陵,高原地區.。

因土地零散,溝,坡不平,不適合大型農機作業,只適用小型農機作業,所以適合建農業生產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經營。農民可以用土地入股,也可收租金流轉。還可以參加生產勞務掙錢。所需農機等設備,國家都給補貼!而小農業,要想發展掙錢,就要打出自己的品牌特色,吸引城裡人來這消費,遊玩,購買農產品,吃綠色食品,搞好旅遊,休閒娛樂,餐飲民宿業務!!

三,國家為農村培養農業科技人才,技術推廣人才,農付產品加工,倉貯人才。農付產品網上,超市,集市,聯.銷人才。使土地的產出,獲得利潤最大化,讓業主,農戶都增收!!

四,土地經營形式,宜大則大,宜小則小,不搞一刀切,國家不會把土地收歸國有!也不會把土地變為私有!今後常見的形式是多樣的:

①龍頭大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戶

②.農業企業十農戶

③農業合作社十農戶

④極個別地方,有農戶獨自耕種。

五,所有的農業生產者(業主,農戶)在提高糧食總量,和質量.的前題下,都得面對6億多人(今後可能是7億人)的城市市場,!

土地是農民的生命,是全國人民的母親!關愛土地!母親的回報是無私的!!


軍臨天下83275919


央視網消息: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7日發佈,今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將在31個省份全面推開。2015年我國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以來,超過22.7萬個村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部試點任務將於明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

如今的農村,雖然和十年前相比,農民經濟都有很大提升,但是在以前,農民大多數都是靠種地為生,隨著這幾年農產品價格不斷的下降,我們也看到這幾年不少農民,都選擇外出務工,導致農村閒置土地越來越多,國家為了盤活農村土地資源,規劃在2050年,將我國發展成農業強國。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由於如今農產品價格不穩定,各種農業投資逐年上漲,農村以前小農經濟,無法滿足社會的發展,這兩年國家對農村土地進行確權,保障農民的基本土地權益,再對農村土地進行整合,在不同地方進行試點土地流,實現統一規劃,統一耕種。

隨著不斷的國家對三農政策何福利加大力度,這幾年也越來越多的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微企產生,從而也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和規模發展,隨著國家加強扶持力度,未來農村會不會完全實現統一耕種?

從眼下的農村發展趨勢來看,未來農村統一規劃,統一供種,是必然趨勢,如今的農村,大部分都基本屬於空心村,家裡基本就是留守老人和兒童,年輕人都外出打工,老人在家種地,本來就少再加上,農產品市場不穩定,導致抵抗風險能力差,自然會被社會淘汰。

有專家解釋到,統一規劃,統一管理,並不是吃大鍋飯,而是通過土地確權之後,讓不願種地的農民繼續進城打工,將農村土地統一規劃,統一耕種,採取機械工作,降低種植成本,讓部分農民繼續種地,保障農民收益。


農村原貌


現在60、70、80年代的人漸漸變老,他們與土地有依戀之情,逐著年齡的增大,很多農事已力不從心,而90、00、10年代的人他們不會農事,也不願意幹農事,導致土地耕種難,隨著農村產業化的不斷推進,大部分土地集中流轉由農業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主耕種,今後農村大多數土地耕種將會由他們經營管理。


恆利土貨


農村土地未來將會由誰來種植,是農村土地改革最為關鍵的問題,也是農村居民最為關心的問題,現階段老人由於年邁體弱喪失勞動力已經無能力種地了,而農村的年輕一代很大一部分群體不願意種地,甚至部分年輕人根本就不會種地,在加上現如今種地成本過高、農產品銷路不暢以及自然災害等問題從而導致許多開展農業種植的農村居民種植收益過低,由此也導致許多農村居民種地情緒低下,根本就不願意種地了,那麼在2020年之後農村的土地到底是誰來種植呢?

隨著農村土地改革工作的開展,這一問題的答案也逐步清晰起來,在農村土地改革工作中,國家正在農村土地整治整合,將閒置、分散、零碎的土地整治成為便於規模化種植的成片土地,同時國家還在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等改革方式來提高農村土地的耕地地力,在農業補貼改革政策中國家也明確提出要加強對農村土地資源的保護,並出臺了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土壤修復補貼等政策,加強對農村土地資源的保護。在農業發展改革中,國家也在積極調整,在扶持方面將逐步朝著規模化種植群體方向進行傾斜,由此可見,在2020年之後,農村土地將會由以下三類人來種植!

個體種植戶

目前農村土地的種植還是以個體種植戶為主,個體種植戶主要分為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種植大戶以及以種植承包地為主的家庭,但是現階段許多農村居民都放棄了承包地的種植,同時由於農村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政策的開展,在2020年之後以種植承包地為主的家庭將會越來越少,反而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種植大戶等開展規模化種植的群體將會越來越多,這一類種植群體也是國家扶持發展的主要群體,無論是農業補貼、還是政策扶持國家將會朝著這一群體進行傾斜!

涉農企業

涉農企業在農村和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擁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在農業改革發展的道路上也起到了帶頭的作用,近些年國家也一直在推動涉農企業的發展,從而帶動農村就業,推動農村居民實現脫貧致富,現階段國家正積極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現小農戶和涉農企業的結合,從而帶動農村各項產業的發展,在2020年國家將會通過補貼、貸款扶持、減稅降費等方式來推動涉農企業的發展!

農業合作社

在2020年國家明確提出將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土地入股的改革工作,此項政策的出臺,也標誌著農業合作社將會迎來發展的新局面,農村居民可以將土地以入股的方式開展到農業合作社的建設之中,在年終還能夠享受到農業合作社的分紅,除此之外,通過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可以提高農村土地的使用效率,帶動農村就業發展,未來農業合作社也是農村土地的主要種植群體!


剛子哥擺攤


農村年輕一代人中極少有人願意去種地,甚至其中多數人根本不懂如何去種地。隨著農村上一代人逐漸老去,土地荒棄現象越來越嚴重,不久後的將來土地可能淪落到無人耕種的地步。那麼未來,農村土地由誰來耕種?

1、職業農民

  現在僅靠自家一畝三分地並不能養家餬口,流轉似乎成為農村土地發展的大方向,只有進行集中規模化種植才能依靠土地賺錢。不過規模化種植對技術、資金等要求較高,這將會促使農民不斷朝職業化去發展。目前農村已經湧現出一批種糧大戶,不過其中相當一部分距離職業農民要求仍較遠。隨著不斷髮展,相信其中一部分人將會慢慢轉變為職業農民,農村土地也將由他們進行耕種。

  2、集中耕種

  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將土地交由村集體或種植合作社等組織進行集中耕種。當然農民僅以土地入股不進行資金投入,資金由村集體或種植合作社等組織自行籌募。同時農民只享受收益不承擔任何風險,一切風險都有村集體或種植合作社承擔。雖然看似並不公平,但是隻有這樣才會對農民最公平。

  3、個人耕種

  農村年輕一代人之所以不願意種地,除種地辛苦外更主要的是種地不賺錢。假想一下,若農作物價格能隨物價上漲或有人帶領種植經濟作物,種地同樣可以獲得較為可觀的利潤,到時大家一定會對種地充滿激情與熱愛。

  


儒林居士7727355


農村年輕一代人中極少有人願意去種地,甚至其中多數人根本不懂如何去種地。隨著農村上一代人逐漸老去,土地荒棄現象越來越嚴重,不久後的將來土地可能淪落到無人耕種的地步。那麼未來,農村土地由誰來耕種?


1、職業農民

現在僅靠自家一畝三分地並不能養家餬口,流轉似乎成為農村土地發展的大方向,只有進行集中規模化種植才能依靠土地賺錢。不過規模化種植對技術、資金等要求較高,這將會促使農民不斷朝職業化去發展。目前農村已經湧現出一批種糧大戶,不過其中相當一部分距離職業農民要求仍較遠。隨著不斷髮展,相信其中一部分人將會慢慢轉變為職業農民,農村土地也將由他們進行耕種。


2、集中耕種

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將土地交由村集體或種植合作社等組織進行集中耕種。當然農民僅以土地入股不進行資金投入,資金由村集體或種植合作社等組織自行籌募。同時農民只享受收益不承擔任何風險,一切風險都有村集體或種植合作社承擔。雖然看似並不公平,但是隻有這樣才會對農民最公平。


3、個人耕種

農村年輕一代人之所以不願意種地,除種地辛苦外更主要的是種地不賺錢。假想一下,若農作物價格能隨物價上漲或有人帶領種植經濟作物,種地同樣可以獲得較為可觀的利潤,到時大家一定會對種地充滿激情與熱愛。


大家可以討論一下,農村土地的未來是怎樣一副光景?


定做純棉花被褥


我是“三農”創業者,生態潮人。請關注我,一起探討創業和發展。


生態潮人


1、職業農民

現在僅靠自家一畝三分地並不能養家餬口,流轉似乎成為農村土地發展的大方向,只有進行集中規模化種植才能依靠土地賺錢。不過規模化種植對技術、資金等要求較高,這將會促使農民不斷朝職業化去發展。目前農村已經湧現出一批種糧大戶,不過其中相當一部分距離職業農民要求仍較遠。隨著不斷髮展,相信其中一部分人將會慢慢轉變為職業農民,農村土地也將由他們進行耕種。

2、集中耕種

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將土地交由村集體或種植合作社等組織進行集中耕種。當然農民僅以土地入股不進行資金投入,資金由村集體或種植合作社等組織自行籌募。同時農民只享受收益不承擔任何風險,一切風險都有村集體或種植合作社承擔。雖然看似並不公平,但是隻有這樣才會對農民最公平。

3、個人耕種

農村年輕一代人之所以不願意種地,除種地辛苦外更主要的是種地不賺錢。假想一下,若農作物價格能隨物價上漲或有人帶領種植經濟作物,種地同樣可以獲得較為可觀的利潤,到時大家一定會對種地充滿激情與熱愛。


行走在原野上


在當今社會流行打工趨勢嚴重,本人也是經歷過打工20幾年,只有留守老人,還要照顧留守的小孩,如今我們村的田地大部分都荒廢,加上野豬的侵害,好多年長一點的村民對種田也越來越迷茫,還有我們的下一代更本不過問種田的事,也不樂意參與。現在國家開始強制開路開荒,釆取補貼措施來鼓勵農民重返田園,種糧種果,相信會收到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