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寶寶去早教機構有必要嗎?特別是在疫情結束以後?

胖胖兔兒


隨著早教業務的不斷髮展,許多家長也開始考慮要不要給孩子上早教班。有的家長認為上早教班可以讓孩子提到得到鍛鍊,有的則認為去早教班只是換一個新鮮的地方玩而已。那麼,寶寶上早教班有必要嗎?

首先,孩子要不要上早教班是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的。去不去完全看父母是如何選擇的。父母認為有需要就可以讓孩子去,如果認為沒必要就不必隨波逐流把孩子送到早教班去了。父母就這個問題一定要達成一定的共識,不然很容易產生家庭矛盾。

其次,孩子要不要去上早教班還要看孩子的個人意願。父母可以先把孩子帶到早教班去,讓孩子體驗一下早教班的壞境,在去到早教班的時候,父母要適當的藏起來,看看孩子適不適應早教班的環境,能不能離開父母還那麼的適應。如果孩子顯得不那麼適應,甚至大哭的話,家長們就要遵從孩子的內心,不要把孩子送到早教班去。

最後,無論寶寶去不去上早教班都好,父母都應該要多陪伴在孩子的身邊。孩子的童年對孩子以後性格的塑造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父母不能顧此失彼,忽略了對孩子的照顧和關愛。



幼兒園老師李貓貓


疫情以後,有必要帶寶寶去早教機構嗎?看得出你有擔心,又有些矛盾。那為了孩子的安全,如果家裡人忙的過來,那就讓孩子在家早教吧!

如果家長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和充裕的時間,選擇在家早教也是非常不錯的。

首先,推薦家長購買一本孫瑞雪的《捕捉兒童的敏感期》這本書。0——3歲孩子有很多敏感期,即最佳教育期。家長結合這本書作以認真瞭解。

其次,可以網絡搜索育兒公眾號,APP,加入育兒群等方式尋找同頻爸媽,積極與他們互動,遇到問題積極主動地交流。

同時,利用家中的現有條件,依據孩子的月齡,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0——1歲,通過親子游戲,刺激孩子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味覺的發育。例如:運用“指物實物”、播放音樂的小遊戲,觀察孩子的反應,刺激孩子的視覺與聽覺的發育;通過撫觸的方式刺激孩子觸覺發育;通過“毛毯盪鞦韆”,趴著抬頭抓取東西,轉圈等遊戲刺激孩子前庭覺的發育等。

1——2歲,給孩子選擇合適的動畫、繪本,與孩子一起觀看、閱讀,互動,提高孩子的詞彙量,豐富孩子的語彙,讓他的詞彙量越來越多,越來越敢說。

2——3歲,在吃飯、穿衣、上廁所、刷牙、收拾玩具等方面,給孩子提供很好的示範,結合相映的動畫、繪本,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性格。

此時,家長可將家中廢棄物品進行適當改造,為孩子製作合適的玩具,或者親子游戲道具,通過親子游戲對孩子的大運動與精細運動進行訓練。如:“紙箱子山洞”、“紙箱恐龍”、“抽紙遊戲”等等。

三歲左右,逐步培養孩子的自我照顧能力,以及關注孩子的社交鍛鍊,為孩子進入幼兒園學習、參加集體生活做好準備。

希望以上內容能夠幫到您。


悅心育兒


早教廣義指從人出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狹義主要指上述階段的早期學習。其中“體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維平衡發展”理論最為科學,依據五萬份孩子成長基準數據,提煉出孩子的九大成長目標:安全感、意志力、目標感、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平衡、力量、速度。

早期教育核心在於提供一個教育營養豐富的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和人格成長進行“激活”,在從而為其日後的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所以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是極其重要的!

有時間的話,還是建議家長自己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家長自己對孩子進行早教的話,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還可以加強母(父)子之間的親密程度。

如果把孩子送至早教中心,孩子卻需要一個時間來適應這個新環境。其次,早教中心魚龍混雜,並不是所有的早教中心都會盡心盡心!而且,早教中心的老師並不是都具備職業資格證,專業程度同樣值得考量。

早教中心都是老師少孩子多,不可能一個老師教一個孩子!所以就可能出現孩子之間打鬧的情況,或孩子摔傷之類的情況。萬一老師再有傳染病呢?

如果家長實在沒有時間對孩子進行早教,那麼只能送孩子去早教機構。為了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請一定要對早教機構仔細甄別!事關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一定不能靠名氣去找早教機構,必須親自去仔細觀察!

其次,既然說的是疫情結束後,那麼就代表新冠肺炎被徹底消滅。這個時候是完全可以帶孩子外出的,安全是很有保障的!家長無須過於擔心。


寶貝用心幫


現在的早教機構是越來越多了,因為都看中了現在的家長們是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教的。也確實有很多家長過分的依賴於早教機構,認為把孩子送進早教機構就萬無一失了。這其實是大錯特錯了,要知道,早教並不只是早教機構的事情。

可能有很多家長都有過這種想法,就是我把孩子送進了早教機構,但是我的孩子在裡面表現的並不理想,那是不是我的孩子有什麼問題或者是比別人家的孩子笨?

曾經我的的一位朋友跟我說,她帶著孩子去早教課試聽。儘管老師講得很好很賣力也很動聽,但是孩子跟著老師沒做幾分鐘就一直想走開。老師說是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專注力不夠好。然後我的朋友就非常焦急,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一些。

但我們要知道的一點就是,孩子小的時候本來就是好動,身上像是裝了小馬達一樣坐不住。你要求她像成年人一樣控制自己,那根本是不可能的,這違反了孩子的發展規律。有的家長往往會因為老師或者是別人對於自己孩子的負面評價變得焦慮,時間一久就會將這種消極的情緒反饋給孩子,這很容易讓孩子失去對於學習的興趣。

早教說白了並不是說教育孩子去學習什麼有用的知識,知識給孩子提供豐富的環境,幫助孩子促進大腦的發育。有去聽過課的家長應該知道,有個課程比如搭積木,是在家裡也可以做的。搭積木是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的。

但有的家長對於早教有一種錯誤的認知,覺得早教就是教孩子學知識。其實不是的,兩歲左右的孩子,即使你每天耳提面命的教他認字識字背古詩,一天下來,他又能記得住多少呢?

還有的家長只覺得早教就是把孩子扔在那裡就好,但很多早教都是需要家長一起陪同的。早教的對象不僅僅是嬰孩,更多的是對於父母的教育,交給家長如何正確的陪孩子玩耍。

大多數的孩子在最開始數數的時候,都是掰著枝指頭,很多家長會要求孩子放手,讓孩子在心裡記住,因為家長覺得數手指記數字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但正確的方法,就是應該該孩子數數手指,衣釦,或者其他的玩具、積木等,因為孩子還小,必須先從具體的物品記數開始。

其中的一些親子互動的遊戲,引導孩子的方法等,都是父母應該學習瞭解的知識。我們都應該明白,對於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父母的陪伴才是核心。

另外,有的早教機構過早的給孩子教授一些音樂、英語、畫畫等一些聽起來很高大上的課程,並收取高昂的費用。很多家長都覺得,早點學就會早點成才,這樣才能不輸在起跑線上。往往都是砸了大筆大筆的費用送孩子去各種輔導班、早教機構。但是,你有考慮過嗎?兩三歲的孩子,正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時候,正是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創造世界的時候。語言表達都還不利索就送他去學雙語?混亂的語法真的能讓孩子及學進去嗎?這些課程對孩子,真的好嗎?真的有用嗎?

其實有研究表明,太早的讓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某項專業技能時,很有可能傷害到孩子自發學習的熱情。比如從小就被家長強迫學習鋼琴的孩子,在長大後,很多都是見到鋼琴就像逃跑。家長要明白,過早的,大量的專業技能的學習,只會佔去孩子自己發展、想象、探索、情緒發展的空間。

家長盼望孩子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相對於各種技能而言,最有效的早教方法還是父母的陪伴和鼓勵。


孕期育兒小貼士


沒有必要,首先疫情什麼時候結束,目前來說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時間,所以帶孩子去公共場所還是存在風險的,想給孩子做早教,網上那麼多課程,完全可以自己學,外面一週幾次的課程對孩子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很多父母都是自己帶孩子,並沒有經歷過,想要給孩子創造更好條件,有人說早教很有用,可以讓孩子變聰明什麼的?從我帶孩子的經驗來看,只要家長有教育孩子的意識,願意花時間去學習,生活中耐心對孩子引導,多看書,孩子總會給你驚喜,不管有沒有去外面上過早教課,因為他在長大,她會冒出來越來越多的想法,而這些都是你家庭環境影響出來的,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任何改變都是你帶給他的,而不是所謂的早教課!我孩子還不到三歲,可以正常與人交流,會主動逗我和他媽媽,能和比他大的孩子玩在一起,也能和比他小的一起玩,會用禮貌用語:你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自己收拾玩具,自己上廁所,洗臉刷牙。看電視說關就關,在外面玩會遵守遊戲規則。沒有上過早教課。我不覺得遺憾[機智]



朵兒爸爸聊育兒


您好,我是lulu老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定義一下什麼階段的教育為早教:一般把三歲之前的幼兒啟蒙稱之為早教。

那麼對很多家長來說非常困惑的是:早教到底有沒有必要?

0-3歲,是幼兒早期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哈佛大學有研究發現,幼兒大腦每秒可產生100次神經鏈接,幼兒在2歲的時候,大腦神經細胞的發育就幾乎已經到達成年人的標準。

而幼兒腦神經細胞的發育是靠感官刺激形成的髓鞘化快速發育,如果在孩子成長階段,給予足夠的、正確的外部環境刺激、人文刺激,就等於不斷在刺激神經產生傳輸信息的機會,也就給了髓鞘化不斷鍛鍊發展的機會。

簡而言之就是,在幼兒0-3歲這個階段,給予科學、正確的環境及啟蒙,對幼兒長大之後的智力、行為習慣、個性、思維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可以肯定的告訴您:早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不僅必要,而且重要!

那麼第二點,到底要不要去專業機構去上早教課?

基於絕大部分家長在幼兒早期教育領域都是非常空白不專業的,個人覺得,找一個靠譜的專業機構進行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寶寶是很有必要的!

在這裡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帶寶寶上早教課絕對不是把孩子的早期教育推給機構或者老師,在幼兒早期教育過程中,家庭絕對是早教的主戰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師!

去專業機構早教的目的是為了通過早教老師的專業指導及幼兒教育演示,讓家長了解孩子當下的發展特點及規律,從而回到家,進行科學正確的教育,這個才是上早教課的核心意義!

那些帶著孩子去早教中心唱唱跳跳就回家,回家之後該怎樣依然怎樣的早教,真心講,那還不如帶孩子去公園看看大自然呢!

所以,上不上早教課,都要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這是一個家長為孩子可以做的一生最重要的事!


拈花笑笑


家人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回答: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早教機構。

所謂的早教都是在三歲之前,給孩子上的各種遊戲課和活動課。這些東西對孩子的發展其實沒什麼作用。💣💣

首先,為什麼不建議上早教?

兒童在三歲之前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多對一的教育和一對多的教育是不一樣的。在家裡,母親父親,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好幾個人對一個孩子的教導和在早教機構一個老師對十幾個孩子的教導是不一樣的。而且孩子在三歲之前安全感不足,留在家庭內心理發育會更好。國家之所以要求三歲之前不許上幼兒園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為什麼現在早教機構還這麼多?無非是家長把孩子扔到早教機構,自己就可以玩手機了,把本來屬於他們的責任扔給了早教機構的老師,說白了就是自己不會還不想學,然後把責任轉移出去罷了。😏😏

然後,家長如何做?💝

在0~3歲家長只要提供一個平和的環境以及足夠豐富的語言體系,剩下的就不用管了。孩子自身會有其發展的本能,他們自己就會想鍛鍊自己的能力,家長只要不去壓制就足夠了。

如果實在想做些什麼,建議讀一下,父母的語言,以及,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兩本書。👍👍



喜歡教育的小盾牌


你好,4歲上過早教的女寶媽媽來回答這個問題。

所謂早教,是指幼兒園之前的教育。早教可以有多種形式早教機構上課只是其中一種,還有在家早教在線早教等等。

早教機構有其獨特的優勢,就是提供一個群體的環境。無論是在家早教還是在線早教,孩子面對的只有家長或者在線老師,沒有其他孩子的環境。而這個群體環境是以後進入幼兒園開始就陪伴孩子終身的。

一直以來寶寶上早教的問題都存在爭議。我之前也考慮過很久,早教機構也考察過很多家。最後還是給孩子報了早教班。並且也推薦朋友的孩子去上早教班。先來說說我家孩子上早教以來我們的收穫吧。

1.建立規則

早教和幼兒園一樣,需要孩子遵守規則。玩具一次只拿一樣,排隊玩,玩具不玩了要自己放回原來的位置,上課要保持安靜和認真,問好和再見,謝謝和對不起。

2.友好相處

在早教機構可以認識很多小朋友,女兒在這裡也交到了她的好朋友。她們上課坐在一起,一起玩一起回答問題一起做手工表演節目。

她們的友情從學校延伸到生活中,後來還一起去遊樂場玩沙子一起做蛋糕。這份友情無比珍貴,相信她們一定留下了很多美好回憶。

3.融入集體

律動課堂中,小朋友們手拉手跳舞,圍成一圈開火車。感統課堂中,很多遊戲環節需要小朋友相互配合。這些都教會孩子集體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很多事一己之力無法解決,需要合作。

4.突出自己

特別喜歡女兒的一本繪本《獨一無二的你》,裡面有一句話“有時要融入集體,有時也要突出自己”。對於內向的孩子來說,融入集體容易,突出自己很難。

之前女兒有些內向不怎麼愛說話。早教課堂中有一個環節需要每個孩子上臺做自我介紹和才藝展示。

女兒一開始不太敢上,我每次上課前和她做演練陪著她上臺,到後來她自己總是搶著第一個上臺介紹自己。我真的挺欣慰的。女兒喜歡唱歌,每次才藝展示都會唱的很大聲,特別有自信。

家長的鼓勵和陪伴真的很重要,早教班中每次總有那麼一兩個孩子不願意上臺,或者上臺了也不講話,直到我們早教班結業,也還有這樣的情況。

5.豐富的教具

正規的早教機構有系統的課程和教具,這些是家庭早教中遠遠不足的。孩子每次課程都可以接觸到大量的益智玩具。

6.主題活動

早教機構節假日有各種主題活動,中秋節,感恩節,冬至,聖誕節,元宵節都有有趣的親子活動。孩子們聚在一起猜燈謎,做手工,包餃子,做湯圓,做燈籠。感受每個節日的特色和來源非常有意義。

7.家長成長

帶孩子上了一年多的早教,我認為這裡不只是孩子的課堂,也是家長的課堂。每節早教課的時間並不長,1小時都不到。

不能指望孩子在這短短的時間能學會什麼。但是家長可以通過每節課孩子的表現以及和其他孩子相處模式,總結和反思孩子需要成長的地方。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df427ce93dc49c78d429581f464e4b1\

葡小萄媽媽


上早教是一直以來很有爭議的一個話題,我個人感覺,上不上早教課,得看你們的經濟情況以及認知來定。早教課程價格不菲,如果有能力而且你不知道怎麼教孩子提高各方面認知的話,早教還是有必要的,特別是父母在某方面缺乏能力的時候,早教課程不光能幫助孩子,也能幫助父母提高自己。另外,早教只是提供場所和學習教育的方法,更多的還是需要家長引導孩子。至於疫情後要不要帶孩子上早教課,我想,為了安全起見,還是等事情徹底過去了,真正安全了,再帶孩子去吧。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佑媽日常


疫情過後,不一定非要帶寶寶到早教機構,因為早教家長也可以做得到。以後還要進幼兒園。不必過早給寶寶施教。因為很多品性的形成。來源於父母的言傳身教。貫穿於日常生活中,孩子耳濡目染,會自然形成早教的效果,又何必專門上早教課呢?這是我的看法。不對,別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