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迎春探春惜春題詠大觀園詩

迎春探春惜春題詠大觀園詩
整子
《紅樓夢》第十八回:


(原創)迎春探春惜春題詠大觀園詩


曠性怡情匾額 
迎春
  園成景備特精奇,奉命羞題額曠怡。
  誰信世間有此景,游來寧不暢神思?
  萬象爭輝匾額 
探春
  名園築出勢巍巍,奉命何慚學淺微。
  精妙一時言不出,果然萬物有光輝。
文章造化匾額
惜春
山水橫拖千里外,樓臺高起五雲中。
園修日月光輝裡,景奪文章造化功。
園成景備,大觀園落成,裡面的景點也十分完備。
為什麼迎春這首詩歌裡會出現“園成景備”這種說法呢?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考慮到這些問題。雖然說這些詩句簡單平淡,但詩歌本身以及人們對詩歌的理解水平體現的是一種一個人的文化素養的檔次。人們的檔次不夠格,那麼詩歌就會遠離你而去。而《紅樓夢》的重點文章基本上都在詩歌,因此,詩歌不懂,對《紅樓夢》的整個的理解基本上就全部散架,扶都扶不住!
“園成景備”這種說法,它存在一個歷史前提,也就是大觀園裡面的景色以及景點設計,是兼納了當時江南園林藝術中各個特色,集眾長於一身的藝術思想的構架。明末清初的時候,江南文人名士的私人園林非常多,例如尤侗的亦園,陳之遴的拙政園,秦松齡的寄暢園,冒闢疆的水繪園等等。


為什麼江南明朝中後期會出現一種文人名士打造私人園林的社會歷史潮流呢?
有四個原因:
第一,詩歌詞曲的極端發展,成為文人附庸風雅的一個重要標誌。
第二,私家園林也是江南文人名士家族顯達和本人身份以及社會地位的象徵。
第三,劇本和戲劇,家班的發展,容納這些文人創造作品並進行演出的需要。
第四,東林黨的興起,詩社的興起,這些社會組織有一個依託討論各種社會形勢,詩詞藝術,唱和聯詩,即使活動的地方,也是休閒養神的地方。正是由於私家園林的興起,寺廟道觀文化也就隨之衰落。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社會的宗教信仰在高端行走的文人中,已經沒有什麼容身之地。
有的人說《紅樓夢》的作者是傅山,也有的說是方以智,也有的說是冒闢疆。我都看過他們的思想特徵,傅山追捧道家的莊子,方以智後來出家為僧,對佛教情有獨鍾。冒闢疆這個人非常世俗化,有明顯的理學儒家的影子。而《紅樓夢》毀僧謗道,反對儒學當官出仕。因此三個人都絕對不是《紅樓夢》作者的可能。迎春所說“園成景備”,也就是大觀園的構想吸納了當時各地私人園林各具特色的東西。你們園林中有的東西,在大觀園裡都能看到你們園林中的影子。這好像中國人也建築了一個法國埃菲爾鐵塔和歐洲建築一樣,你們不用到歐洲發過去,到我這裡也能過過眼癮的意思。作者的背後意思就是把江南文人都糾集過來,團結在一起。

奉命羞題,這當時適應應制詩的直接說法。但重點在“羞題”二字上,它並非指才情不足的意思,而是指出作者的這種園林構思有點不現實,但仍然躊躇滿志。
誰信世間有此景,指十分理想化的場景,如同夢中仙境一樣的刻畫。
游來寧不暢神思?這似乎就是針對秦松齡的寄暢園來說的,因為寄暢園是吳梅村給秦松齡把張南恆介紹過去進行設計的。吳梅村的賁園也是張南恆的設計的。
但這個詩句中一個字眼即“神”字帶領這首詩歌走入無聲之境。
名園築出,這是探春的《萬象爭輝》匾額 。也見於下文林黛玉的《世外仙園》匾額 “名園築何處”。
那麼,探春這首詩歌寫什麼呢?其實寫的就是蘇州的拙政園。
詩文見於吳梅村的《詠拙政園山茶花(並引)》。

(原創)迎春探春惜春題詠大觀園詩


“百年前是空王宅,寶珠色相生光華。長養端資鬼神力,優曇湧現西流沙!”
“兒郎縱博賭名園,一擲留傳猶在耳。後人修築改池臺,石樑路轉蒼苔履。”
巍巍,《論語·泰伯》:“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奉命何慚,此處同“奉命羞題”的意思類似。
學淺微,指學問還沒有達到象輔佐舜禹一樣治理天下的水平。
精妙一時言不出,並非僅僅是指大觀園的神巧構思和景點的精心擺置,而是主要指作者自己有一套挽救國家於危亡水火之中,但一會半時也不是一言二語所能說得清。
果然萬物有光輝,《樂府歌辭·長歌行》: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我前段時間按俗語寫了一首小詩:
《無藥》:
理想挺豐滿,現實很骨感。
天命若不徹,頭骨化灰完。
山水橫拖千里外,指江南開始到西南一帶。作者寓意從這裡的大觀園開始,團結南明後期在南方的那些王,也足以抵抗滿清的侵略的。
五雲,《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關尹子·二柱》:“五雲之變,可以卜當年之豐歉。”

白居易《長恨歌》:“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原創)迎春探春惜春題詠大觀園詩


日月光輝,即指發揮明朝遺臣餘熱。
景奪文章造化功,陸游《讀陶詩》:陶謝文章造化侔,篇成能使鬼神愁。
惜春的這首詩歌,作者其實參照了冒闢疆的如皋水繪園來寫的。

冒闢疆參與了吳應萁起草了《留都防亂揭》追討閹黨餘孽阮大鋮的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