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限制粮食出口可能的后果

1多国政要患新冠,外围再次暴跌

2疫情下多国限制粮食出口

3预期的降准降息还未落实


3月27日消息,随着冠病疫情扩散,除了世界各地民众开始囤积粮食与日用品,多国政府也启动了粮食库存计划,以保障国家的粮食供应充足。

主要小麦输出国哈萨克斯坦已禁止小麦、胡萝卜,糖和马铃薯等产品出口;塞尔维亚已停止葵花籽油等货品出口,并会每周检讨禁令中的产品清单;越南海关总署要求自3月24日起暂停各种形式的大米出口。这种为国民储备粮食的浪潮令人担心国际供应链受干扰。

而在3月19日全球最大的豆粨出口国阿根廷锁国闭港口之后,豆粨一天上涨百分之三十,3月27日,我国每吨涨破3300元。豆粕占饲料成本的2成以上的家禽、禽肉业也要涨价了吗?会不会在股市中得到体现,这是大家周一需要关注的。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认为,甚至有关专家认为,如果后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引发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将是大概率事件,也是不炒股的朋友们需要关注的民生事件。


而这正是在美联储“卸下水龙头” 无限QE背景下的大事件,而在早前,欧洲央行宣布,已经将价值五亿欧元的外汇储备从美元转成了人民币,这则消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却具有世纪意义,人民币从此成为了世界储备货币,而且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储备货币。此次疫情引爆了美国经济泡沫,也将是全球经济“去美元化”的开始,因为人们看到,美联储已经脱轨,美国的信用已经消耗过度。伊朗正式宣布用人民币替代美元,那么接下来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货币,这将使得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大大推进。一旦中国和欧洲的货币互为储备货币,尤其是未来大规模的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那么美元的国际地位将大大降低。


“美联储无限QE相当于无限量印发美元,但印钞并没有成本,而美元是世界货币,这意味着这一后果是由全球来承担,现在的问题是中国跟不跟?

中国应该会释放流动性,众多专家关注的

预期的降准降息还未落实,周五券商、银行、房地产、周期、基建等板块集体表现,有降息降准预期的动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