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紅樓夢》千古之謎~~文本中故事到底發生在哪裡?是南京嗎?

麥吻斌


紅樓夢故事發生在康熙二十年前後,講的是康熙朝的宮庭秘史,賈寶玉是太子胤礽,賈政是康熙,賈母是孝莊,所有人物都有原型可考,但是很多紅學家就是緊抱著曹雪芹這個代筆名不放,硬套是曹族家事,曹家當不起一個天下望族,也拿不起寶玉的傳國玉璽

林黛玉從江南漕運到京,號稱金陵,自東向西路過榮寧二府,看到五個大門的門樓,又不能走正門,只能走角門,因為正門是皇帝走的

大觀園的護城河和東六院的走勢都可以參照故宮地圖畫出來,連護城河閘在哪,為什麼這麼設計都歷歷在目

現在網上流傳的賈家關係圖都是錯的,因為紅樓作者的春秋筆法機帶雙敲,還有一些秘史與正史不符,導致一些執著頑固者沒讀懂紅樓就開始人云亦云,切不可做真

研究紅樓需要以歷史為面,故事走向為線,書文蹊蹺處為點,層層剝離歷史真相,

切忌一點下去挖個不止,一頓胡亂猜測

關注我,讓你看一本真紅樓


山石道人評紅樓


從《紅樓夢》中的語言習慣,大體屬於北方語系,相當於生活化了的官話。既不全屬於官話(即當時的普通話),也不全屬於地方土話的方言。大約相當於淮河以北,至北京一帶的上層貴族之間的日常用語(當然也經過了曹雪芹的加工改造)。其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典型的詞:“小蹄子”,這句“罵”女孩的調皮話,應該屬於方言俚語一類。筆者曾問過今南京一帶,包括今蘇北、山東等,都沒有這個說法。關鍵是這個“小蹄子”的“蹄子”,指的是什麼“蹄子”?既然說是“小蹄子”,那應當不是馬、牛等一類大畜生,應當是小的比如羊、鹿等。考慮到作者曹雪芹屬於漢人入旗的旗人,《紅樓夢》又是在北京西郊完成的(今有北京西山一帶有曹雪芹小道、故居等),北京的旗人有很多,於是就問北京的老旗人,但回答說沒有。後來又問東北的老人,說老一代的人在罵調皮的小女孩的時候就用這個詞。那麼,這個蹄子指的是什麼蹄子呢?回答說,應該是鹿,小鹿很活潑、調皮,小蹄子閒不住到處亂蹦躂。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古時候,在東北鹿很常見。何況,《紅樓夢》中烤鹿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情節,大觀園裡也養了小鹿。由此可以斷言,“小蹄子”是流行於當時東北(包括滿人)的一句話,從他們的發源地東北帶到中原的。後來隨著清朝的破滅以及滿人(貴族)大勢已去,這個詞也就漸漸消亡了。

至於南京(古金陵)等地名,正如作者開篇說的那樣,不過是曹雪芹的虛擬。而從書中的生活習慣尤其是吃的(美食)來看,曹雪芹本人就是一個美食家,儘管時常斷頓有時連稀粥都喝不上,但他畢竟與一然是滿清貴族的敦城、敦敏有交往,宴席美食聚會也偶爾會有的,何況小時候曹家是江寧織造。這一點和蘇軾一樣,儘管蘇軾時常斷頓,但只要有錢則絕吝惜和不錯過自己親手烹製美食,請朋友們來大吃大喝一頓(李白何嘗不是如此?自古文人都是吃貨!)。那麼,從其中的菜譜,包括菜餚(比如螃蟹、藕、蓴菜、魚等)和主食來看,菜不用多說有許多南方特產,而其中大米飯就佔了很大一部分。我們都知道,大米是江淮一代主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習慣是很難改變的,今天一然如此。加之那時運輸極為不方便,要在北方吃上米飯,是很不容易的。即便是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要在北方吃上大米也是很難的(當然東北也有大米)。由此判斷,曹雪芹一定在南方生活過,也就是其祖上任江寧(今南京)織造的時候。

還有一個細節,就是湘雲叫寶玉“二哥哥”,總是說成“愛哥哥”,為此還惹得黛玉很是吃醋地諷刺過她。今天南京一帶的發音,仍然把“二”發音成“愛”,尤其是在郊區縣鄉下更是明顯。

因此,故事發生在古金陵(今南京)、姑蘇(今蘇州)即古江寧一帶,還是比較可信的。



等等。

(褚哲輪答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