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沒有修建萬里長城,會有後人記住他嗎?

沉默是金3611107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對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他是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他39歲就統一了六國,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集權的國家,他的功績永載史冊,修建萬里長城僅僅是其中一個。

秦始皇的功績總結一下是三大方面

一、建立中央集權的政府;掃滅六國,統一海內;開創帝制,加強中央統治;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

二、統一度量衡、文字;書同文、車同軌、行同輪,統一文字,貨幣。

三、修築長城,抵禦匈奴。

同樣他的殘暴也是被歷史記載入冊的,秦始皇他是個暴君,發動當時將近一半的青壯年修築長城,修弛道,修水渠,修阿房宮,修秦始皇陵。“輕罪重罰,細密嚴苛”的法律讓人後怕。人們都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他還尋找不死藥,造船徐福東渡。他五次巡遊天下。

這些讓後人對秦始王褒貶不一。當然歷史記載的資料有時需要考證,不能以一家之言蓋棺定論。

公元前210年的時候,秦始皇在他第五次東巡中去世。他選好了最優秀的兒子扶蘇繼承,通過扶蘇溫和休養生息的治理,戰亂後的國家開始逐漸變得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

張彬彬飾演的秦始皇好帥哦!


悅華海音


被譽為“千古一帝”的嬴政,修築萬里長城只是他眾多豐功偉績的一部分。作為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帝王,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社會的格局也由奴隸社會轉變成封建社會的交替,秦始皇讓世人記住的東西實在太多了,他的一生怎會只有一個萬里長城去比擬呢?

始皇帝的功績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併吞六國,完成大一統

秦國從始皇帝十六年(前230年)起,到滅掉最後一個齊國為止,耗時10年。從此,秦始皇完成統一大業,進入了君主的帝國時代。

2.開創帝制

嬴政統一六國後,若僅以秦王相稱,則不足以顯其霸業,於是改以皇帝稱呼,開創了帝號先河,史稱“始皇帝”。

3.加強中央集權、地方上實行郡縣制

秦王朝建立的這套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權形式,一直被歷代王朝所仿效。 而地方制則採納李斯的建議,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官吏由中央任免。

《楚漢傳奇》秦始皇劇照

4.統一貨幣和度量衡

秦始皇採取了由國家統一鑄幣,嚴懲私人鑄幣,將貨幣的製造權掌握在國家手中。 而度量衡則以原秦國的單位標準,淘汰與此不合的制度。秦朝在原頒佈的標準器上再加刻銘文,或另行製作相同的標準器刻上,發到全國。

5.統一文字

秦統一後,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一工作。創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小篆”,作為官方規範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這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6. 修築長城

修築長城雖然給廣大勞動者帶來的滅頂之災,但是他給我們後代留下了一座世界奇蹟!

7.交通上修馳道和直道,車同軌

戰國時期,各國道路、車輛形制不一。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以國都咸陽為中心,修建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定車寬以六尺為制,達到了一車可通行全國。

8.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開發北疆、開拓西南

此舉,不但擴大了版圖,維護了邊疆穩定,減少了戰亂,對充實國防,也有很大的意義。並且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以及對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作為一個封建帝制的開國之君,需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始皇帝為整套系統做了一個雛形,慢慢的隨著時代發展,朝代變遷,演變成一套完善的政治體系。秦始皇功不可沒,即便沒有修築長城,他一樣會成為歷史的開拓先驅,名載史冊!

最後用李白一首詩為回答結尾: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


穿越歷史君


派蒙恬北逐匈奴,連接加固秦燕趙三國長城僅僅是秦始皇不世之功中的一小部分。以下才是秦始皇被後人記住的主要原因:

(1):掃六合,征服百越統一天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大一統王朝,給後世提供了一箇中央集權制國家的法理範本。讓大一統思想深入人心,為後世有為之君樹立了崇高的榜樣,使大一統思想代代相傳。

(2)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為中華民族的快速發展,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和中華文明的最終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

(3)秦始皇的大一統王朝奠定了後世統一王朝的基本版圖。為中國疆域的完整提供了有力依據。

(4)秦始皇焚書坑儒使先秦文化典籍遭到毀滅,從此先秦大部分歷史難以考證。使我國的文明可信史缺少有力依據。

(5)秦始皇迷信長生不老,多次派遣徐福尋找海外仙山。

(6)秦始皇生前未立太子,致使沙丘病逝時,趙高李斯篡立胡亥為帝,長子扶蘇,名將蒙恬被殺。

(7)秦始皇生前修建了規模空前的阿房宮,又在驪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


南公懿


如果秦始皇沒有修建萬里長城,會有人記住他的,原因是秦始皇不僅僅修了萬里長城,他還幹了不少的,值得歷史記載地豐功偉績,長城僅僅是其中一項,修築萬里長城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傳說秦始皇與天上的仙人有所聯糸,他有能上天的本領,上天后,他在南天門上一看,看見他統治的版圖只有瓦片大的地方。他下來後,心想,這麼大塊地方,乾脆用城牆圈起來,以便防禦,於是就修起了長城。

另一種說法是,燕人盧生圖讖語顯示,"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為胡人兇奴會亡掉秦國。就徵集民夫,修築長城,當時的這一舉動,好多人是不理解的,也是不願他修長城的,孟姜女的故事就是例證,一定程度上,修長城還影響了他的聲譽。

秦始皇在其它方面也有傑岀的貢獻,是始無前例的。

一是他是歷史上統一後的第一位皇帝,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加強了中央集權,結朿了諸侯封分制,起到了穩定統一局面。

二是統一了文字,在未統一之前,各個諸侯國之間的文字是不一樣的,他統一全國後,修訂漢字標準,要求全國通用,其他國家文字一律廢除,為漢字的沿承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三是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不統一的貨幣和度量衡,交易起來十分不便,通過制定統一的標準,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四是修通了四通八達的通往全國道路,車同軌,道同距,結束了道路偏多車不通的局面,為岀行大大的提供了便利。

五是開拓疆土,引水灌溉,在他在位期間,北擊匈兇奴,南征南越,擴大了地盤,拉福建,浙江、兩廣、河套等地都歸入秦國版圖。引涇水東注洛水長達300餘里,改造鹽鹼地,使土地貧瘠的關中地區迅速富庶起來。

以上這些都是史無前例的,他的這些豐功偉績是不可磨滅的,為華夏的文明開創了先河,被永久的載入史冊,他不愧後世評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軍事家、改革家。

從這些所做的貢獻來看,萬里長城是其中的一項浩大工程,後來雖然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但即使沒有修萬里長城,他的那些功績終留史冊,為人們所共知,後人肯定不會忘記他的。


木火燊輝


那是必須滴!秦始皇是誰?秦皇嬴政,華夏之開國君王也!炎黃子孫之祖龍是也!何為始皇帝?萬世君主自政開始!毫不誇張的說,沒有秦始皇嬴政就沒有中華大地大一統的現在!中國山川地域之廣大,人員結構之複雜、語言風俗之駁雜簡直冠絕天下,沒有秦始皇構建的大一統思想、制度、文化等等,那麼今日之華夏就是如今的歐羅巴大陸,南北皆異域、東西兩天涯!

長城只是秦始皇波瀾壯闊的一生中,一個很不起眼的決定,也是他雄才大略、運籌帷幄中的一個小墨點,但是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神奇,當事者極其看重,極力推崇的,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終被雨打風吹去,在當事者當時看來不是很重要的東西,反而會流傳千古。嬴政的功績並不僅僅是留下了萬里長城這個固定資產,他的思想意識、他的文化意識、他的制度設計可以說是震古爍今、前無古人、蔭庇萬世。

再說一點,秦始皇為什麼叫秦始皇,而沒有叫秦煬帝?嬴政為什麼叫嬴政,而不叫贏桀?同例,夏圭後世一直稱之為夏桀,大業皇帝隋明帝,後世卻只知道叫他隋煬帝。為什麼?這說明在後事史官和統治者眼中,對祖龍是相當認可的,至於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汙名,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和見解吧。


飛呀飛怎麼飛


會的。


藏藥古醫


肯定會記得他!因為秦始皇作為封建社會第一位大一統的皇帝,貢獻非常大!首先,統一了全國,樹立國民統一的意識,後代皇帝無不以統一全國為奮鬥目標,是我國的版圖完整的保持到現在!其二,統一了文字,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向心力的根本,一個有共同信仰和文明的民族才肯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奮鬥,可以說秦始皇從精神信仰上統一了中國!其三,統一貨幣、度量衡、車同軌,秦始皇從生活方式上消除了雜亂不一的局面,讓國民都能養成統一的習慣,促進了多民族的融合!秦始皇為中國歷史做出了卓越貢獻,值得後代銘記!



歷史指明燈


就算沒有萬里長城,他還是會被後世所惦記。僅僅記得萬里長城的秦始皇,未免有點把他的功縮小了。

吞併六國

秦孝公去世後,秦皇嬴政上位執政,通過採納李斯、慰繚的建議,採取遠功近交的方式方法,吞併韓趙後,繼續把其他四個國家吞併,在公元前211年,秦始皇耗費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從此,進入君主帝國時代。

開創帝制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認為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便開創了皇位世襲,皇權獨尊,皇權至上的皇帝制度,稱自己為皇帝。而皇帝制度在歷朝歷代一直沿用,直到民國時期,才改為總統,新中國成立後,改為主席。

統一了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

經濟上:為了加強統治,秦始皇採取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禁止六國使用先前各自的貨幣,規定全國統一使用銅和金兩種形式的貨幣。土地私有化,按畝納稅,促進了經濟經濟的發展。


政治上:設立中央集權制度。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在統一六國後,建立了一套中央到地方的郡縣制和官僚制。一開始全國分為36郡,此後隨著土地的擴大而不斷擴大。而這一制度不僅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並且加強了中央集權,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朝所沿用,且不斷的加強和完善。

文化思想上:禁止使用之前的文字,以小篆為全國的通用文字。焚書坑儒,以法家思想為治國理念,統一全國的思想。


可見,秦始皇的一生不僅僅是一座萬里長城,沒有萬里長城,秦始皇他依舊會被後世所記住,他的功不是一座城就能抵消的。而且能讓人銘記的,並不只是一座城,而是這個人的所作所為,當然,或許這個人有錯,但是人生那麼長,孰能無過?

(圖片均來自網絡)


沙埤


秦始皇是第一位統一中國的封建君王,後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他有統一中國,修建長城,統一度量衡等的豐功偉績,但也有焚書坑儒的壞名聲。就長城而言,在當時抵抗外敵的侵襲是起了決對作用的,直到今天還在為子孫造福,長城的觀賞門票不知國家要收多少錢。回到正題,假如當年他不修長城,後人還能記住中國有一個秦始皇嗎?我的聞答是人們仍然能記住他的,去過西安皇陵,參觀過兵馬俑嗎?這就是秦始皇的傑作,世界級的文物。我在西安聽到了老百姓對他的頌歌“翻身全靠共產黨,發財全靠秦始皇”,在那裡我曾對這兩句頌歌提出過建議,.“發財全靠秦始皇有待商確”?兵馬俑的出現給陝西人民帶來了財富,人們不但記住了他,而且還在歌頌他。秦始皇是一位謎一樣的神人,他的很多謎人們還未解開,他給後人的財富不知還有多少?所以人們永遠不會忘記他。


縱深968


連阿斗都被記住了,何況秦始皇?就他把自已稱始皇帝,以後萬世就用數字排下去,這個偉大設想就足以讓他名傳千古,不必修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