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真是毒害人们的精神!

毛主席评价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是我最喜欢和敬畏的近代文学家!我最早知道鲁迅,都是从《三味书屋》那篇课文!就是鲁迅课桌上“早字的来历”,所以鲁迅也是对我启蒙最早的文学家!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我们上学那会,最流行的就是在课桌上刻一个“早”字。鲁迅的文章每次阅读,都有一种特别沉重的感觉,他的文章逼着你去思考,假如你读书,仅仅是为了消遣,我劝你最好别读鲁迅的文章,因为他的每个作品,都像是一把刀,直插人的心灵,让人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重读鲁迅】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真是毒害人们的精神!


鲁迅对中国封建糟粕文化的批判最为深刻和透彻,他文笔犀利,用冷静和深沉的语言,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文化,以及这种封建文化,对人心灵的毒害,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睡狮,当中国觉醒时,世界将为之震撼”,我想说的是:鲁迅就是唤醒这头沉睡狮子的伟大人物之一

鲁迅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他弃医从文

众所周知,鲁迅最开始的理想是做一名医生,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当他在学校播放的幻灯片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许多体格健壮的中国人却神情麻木地,站在旁边看热闹”。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也使他认识到: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好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

【重读鲁迅】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真是毒害人们的精神!


鲁迅用他的文字,洗涤了中国人的灵魂,唤醒了那个封建社会沉默的国人!

鲁迅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弃医从文后,鲁迅加入新文化运动,以手中的笔作为武器,发出了震人心脾的呐喊,他创作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等作品,发人省醒,旨在唤醒国人沉睡的灵魂。他自己也说过他的写作目的:一是为“黑暗中奔驰的猛士”呐喊;更重要的是改变民族的精神,改变民族的劣根性

【重读鲁迅】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真是毒害人们的精神!


鲁迅对旧社会中国人“劣根性”无情揭露和深恶痛绝的批判,是对国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怒!这种愤怒是源于对中国的爱!

所以鲁迅对那些生活在黑暗腐朽的旧社会的不觉悟的,精神麻木的人们的一种既同情又愤恨的感情。同情他们的疾苦和不幸遭遇,愤怒他们的不觉悟以及逆来顺受,不懂得主动抗争的性格。

所以旧社会中国人在鲁迅的眼中尽是病态的样子,浑沌、虚妄、不敢正视现实又不去反省自身,一天天堕落着却自满娱乐着,奴才却不知道自己是奴才;遇狼则显羊性,遇羊则显狼性,见弱者一脸阔相,遇权贵则俨然奴才;爱面子喜谈大话、逢场作戏。而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在他眼里就是“吃人”两个字,“难见真的人”是他对中国人中国社会的总结。

【重读鲁迅】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真是毒害人们的精神!


鲁迅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阿Q正传》,《药》,《孔乙己》和《狂人日记》,封建社会中国人的“麻木不仁,愚昧无知,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和看客心理”,都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阿Q正传》 主人公阿Q是一个生活在辛亥革命以前的贫苦农民,没有家,也没有固定的职业,靠给人打短工为生,“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尽管他真的很努力,但社会的沉重压迫与剥削,使他时时处于生存的危机。他既有农民式的质朴,也沾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受尽欺凌的阿Q用精神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刺激了他改变生存的欲望。他向往革命,但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并且勾结官府把他送上了“断头台”,而阿Q对自己的悲剧至死不悟,反而还在囚车上高唱“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好汉”,于是在大团圆的欢声中,阿Q的人头落了地。

【重读鲁迅】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真是毒害人们的精神!

阿Q不识字,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但正因为如此,他才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从小生长在封建思想统治下的社会环境之中,在这些文化糟粕的潜移默化之下,才逐渐长成了一个人人憎厌的小丑。阿Q的身上,集合了封建社会底层贫民最典型的精神特征,那就是:安于现状、欺软怕硬,甘做奴隶,甚至以能做奴隶为荣。

《孔乙己》讲的是当时的一些制度的落后,民众的愚昧以及深受毒害的知识分子。孔乙己喜欢读书,没钱可以买书,就去有钱的人家偷书,还自称不是偷,是窃。咬文嚼字的穷酸知识分子,是多么无知!以至于为了读书连生存都不能生存,这种教育制度教不出人才,反而荼毒了好多知识分子。这篇文章同时也揭露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存之艰难,还有人们对弱者的冷漠与自私以及社会的黑暗。

【重读鲁迅】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真是毒害人们的精神!


《药》描写了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了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利。”

【重读鲁迅】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真是毒害人们的精神!

人血馒头上的血是革命烈士的。在鲁迅的内心世界里,他是希望革命烈士的血能用来救中国,但却没能救华小栓的命。这一方面道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悲哀,一方面又体现出现实的严峻。革命的道路还很长很坎坷。

还有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压迫,迫害的《祝福》里的祥林嫂和《明天》里的单四嫂!是的,他们的难我们看不见,但能让你在文字以外都为她的难感到悲哀。她们原本都是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但是在吃人的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重读鲁迅】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真是毒害人们的精神!


可见,封建文化糟粕对普通人的毒害多么可怕!

读鲁迅作品最大的感悟就是:优秀的文化能够培养人们的健全人格,塑造一个民族的精魂。但有害的文化,或者我们常说的文化糟粕,却会在潜移默化中侵蚀我们的心灵、扭曲我们的灵魂,甚至可能让一个民族走向衰亡。

所以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解放了人们长期被封建社会禁锢的思想!

鲁迅作为中国近代的精神战士和“民族魂”他把毕生精力倾注于国民性的改造和民族精神的重建,倾注于对中国现实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他是在历史转折时期影响了整个民族精神的当之无愧的思想家。是我们民族进取精神和力量的象征。

【重读鲁迅】封建社会的文化糟粕真是毒害人们的精神!

鲁迅的作品和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当代人去学习和研究,学习鲁迅的批判精神,战斗精神,怀疑精神(向来如此,便对吗!)!也希望这个世界多些,像鲁迅一样敢于仗义执言和呐喊的思想家!我们仍然需要有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利益敢于挺身而出,需要有人面对陈腐,落后,敢于大声疾呼,仍然需要有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用自己的生命与心血,筑就民族的未来。

其实无论做事和做人,我们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盲目随大流,学会独立思考,凡是做自己的主人,就能摆脱糟粕文化和弱势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做一个拥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心中有傲骨、胸中怀大志的中国人,我想这也是鲁迅先生所希望看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