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名動人盡知,十年辛酸無人訴——濃墨重彩下的努力與汗水

“這番好戲已開腔,管他幾人聽到曲終”。或披掛上陣,威風凜凜,或水袖翩翩,纏綿飛舞。濃墨重彩,自成一番風景。幔布拉開,帶出一場悲歡離合,唱腔一起,道盡人生酸甜苦辣,合轍押韻中,演繹一出傳奇人物。


一朝名動人盡知,十年辛酸無人訴——濃墨重彩下的努力與汗水

戲曲的魅力存在於舞臺,舞臺上的光鮮令人驚羨,可舞臺下的汗水與辛酸又有幾人得知?


在一檔綜藝裡看過這樣一句話:“成角,肯定從小到大都要忍受一些個其他人沒有忍受的東西,最後才能在一個合適的契機,登上一個合適的舞臺。”


提起京劇神童,我會想到一位年輕的京劇演員——陶陽。僅23歲的他卻有著長達17年的戲齡。“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五歲半的小陶陽正穿著父母做的簡易行頭,在超市裡奶聲奶氣地唱著京劇《空城計》,舉手投足間,儼然一副成熟演員的範兒。之後又參加各種各樣的戲曲舞臺,登上了春晚,陶陽在京劇界有了名號,看起來是那麼的幸運。


一朝名動人盡知,十年辛酸無人訴——濃墨重彩下的努力與汗水

可是,年少成名,天賦異稟,抹殺了多少汗水與努力。戲曲行當講究童子功,更講究嚴師出高徒。搬腿、下腰等基本功訓練不容馬虎,搬腿後哪怕痛得站不起來,小陶陽都不會哭,“不苦上不去”,這是五六歲時的他說的。手、眼、身、法、步一旦不到位,便會被老師的小鞭子打,從小訓練的陶陽可沒少捱打。京劇演員都要面臨一次嚴峻的考驗,就是變聲,用戲曲行話來說就是倒倉,倒倉就好比是一次投胎,倒倉後的人生會怎樣,並不可知,可能嗓子就此廢了,再也不能唱戲。誰也不知道陶陽在倒倉時經受多重的精神壓力,想唱卻唱不了。不過老天還是善待了這個愛唱戲的小孩,經過三四年倒倉後的陶陽,嗓音雖沒有以前那麼嘹亮,但多了一絲成熟的感覺。


一朝名動人盡知,十年辛酸無人訴——濃墨重彩下的努力與汗水

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便是如此了。他們在臺下的辛酸我們不能感同身受,但他們在臺上的風采值得我們好好欣賞。寒窗苦練數十載,只為一朝登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