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期,有沒有什麼愛情故事?

不許人間


古代的愛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特別是宋元明清時期,因為朝代比較近的原因留下了很多歷史資料。

中國古代十六種經典愛情故事

金屋猶自賦長門,漁陽鼙鼓正銷魂。

衝冠一怒自古有,花叢懶顧又幾人。

淚灑傾盆長城斷。銀漢清淺兩下分。

彩蝶無奈舞翩翩,青衫溼遍泣孤墳。

金石錄成聲聲慢,斷橋殘雪戀君恩。

良駒不去江難渡,至尊緣何入空門。

孔雀年年東南去,三生石畔葬花魂。

莫待白頭吟釵鳳,扇底桃花又一春。

-----------------------------納蘭慕容《我看愛情》

1.\t金屋猶自賦長門——陳阿嬌與漢武帝

陳阿嬌是漢武帝劉徹姑母的女兒,武帝五六歲時曾說如能娶阿嬌為妻,就建一座金屋把她藏起來。漢武帝登基,立阿嬌為皇后。阿嬌因妒忌衛子夫得寵,多方離間武帝與衛子夫的關係而被廢黜,退居長門宮,不再得幸。阿嬌想恢復昔日的專寵,就以黃金百斤請司馬相如作《長門賦》呈獻武帝,企望復得寵幸。典出司馬相如《長門賦》。陳皇后(前2世紀-前2世紀),漢武帝劉徹第一任皇后,原籍安徽天長。陳皇后的名字在《漢武故事》記載為嬌,故後人稱其為陳阿嬌或陳嬌。與漢武帝劉徹青梅竹馬,後嫁與劉徹成為大漢朝身份最尊貴的皇后之一。“千金買賦”及“金屋藏嬌”等典故都與陳皇后有關。現存描寫陳皇后詩詞共70餘首。

2.\t漁陽鼙鼓正銷魂——唐玄宗與楊玉環

唐玄宗李隆基因楊玉環貌美而倍加寵幸,終日沉湎於歌舞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最終釀成安史之亂。安祿山從漁陽起兵反叛後,唐玄宗逃亡西南,在馬嵬坡被譁變的軍隊逼迫,處死了楊貴妃。典出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3.\t衝冠一怒自古有——吳三桂與陳圓圓

吳三桂是明軍將領,手握重兵在山海關防禦清軍的入侵。陳圓圓本為姑蘇名妓,因其美麗而被吳三桂收為寵姬。李自成的部下劉宗敏攻入北京,掠走了陳圓圓。本想歸附李自成的吳三桂一怒之下,轉而勾引清兵入關,導致明朝滅亡。典出清代吳偉業《圓圓曲》:“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

4.\t花叢懶顧又幾人——元稹與韋叢

唐代詩人元稹與韋叢夫妻恩愛,妻子27歲時不幸早逝。元稹心失所愛,卻難忘舊情,對女色再無眷戀之意,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和懷念。典出唐代元縝《離思》:“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5.\t淚酒傾盆長城新——孟姜女與杞梁

孟姜女是秦代杞梁的妻子,秦始皇築長城,把死去的杞梁埋在長城下。孟姜女送寒衣來到長城,知道丈夫已死,就對著長城大哭。十日後,長城崩塌。露出了杞梁的屍骨。典出民間傳說。

6.\t銀漢清淺兩下分——織女與牛郎

織女是王母的外孫,牛郎是人間的一個孤兒,後兩人結為夫妻,生兒育女。玉帝大怒,就把織女抓回天上,牛郎在後追趕,王母拔出金簪,畫成天河,從此兩人天各一方。每年乞巧節時,喜鵲搭橋讓兩人相會一次。典出民間傳說。

7.\t彩蝶無奈舞翩翩——祝英臺與梁山伯

祝英臺女扮男裝出門求學,愛上同窗梁山伯。臨行前祝英臺不斷暗示自己的女兒身份,梁山伯卻始終不解其意。當梁山伯知悉真相時,祝英臺已被父親許配馬家,梁山伯憂鬱而終。祝英臺在大婚之日到梁山伯墓前跳墳殉情,化成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典出民間傳說。

8.\t青衫溼遍泣孤墳——納蘭性德與盧氏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與盧氏婚後美滿和諧,但好景不長,結婚三年時盧氏因難產去世。盧氏的離世給了納蘭性德極為沉重的打擊,半個月後,納蘭性德寫下了《青衫溼遍·悼亡》一詞:“青衫溼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扶病,剪刀聲、猶在銀缸。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如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淒涼。願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迴廊。”表達了對亡妻的一往情深,同時也流露出難以排遣的傷痛。

9.\t金石錄成聲聲慢——李清照與趙明誠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和趙明誠婚後兩情相悅,情投意合。兩人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收藏,並撰寫整理《金石錄》一書。後金兵南侵,趙明誠在南下赴任途中不幸得病而死。李清照悲痛欲絕,懷著對丈夫的無限懷念之情,寫下了“千古絕唱”《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怎一個愁字了得!”

10.\t斷橋殘雪戀君思——白素貞與許仙

白素貞是修煉成人形的蛇精,在西湖斷橋邊遊玩時巧遇書生許仙,結為夫妻。金山寺法海和尚看出白娘子是妖精,就讓許仙逼迫白娘子喝雄黃酒,白娘子喝酒後現出原形。白娘子為救嚇死過去的許仙,不顧自己懷孕,來到崑崙聖山盜回起死回生的靈芝草。法海和尚又把許仙騙進金山寺,白素貞在營救許仙時不敵法海,被法海收進金缽,壓在雷峰塔下,兩人被迫分離。典出民間傳說。

11.\t良駒不去江難渡——項羽與虞姬

項羽兵敗垓下,面對虞姬和烏騅馬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含淚和唱後拔劍自刎。最後項羽被劉邦追到烏江邊,烏騅馬在江邊對天悲鳴流淚。項羽自認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過江,拔劍自刎。典出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12.\t至尊緣何入空門——顧治與董鄂妃(一說董小宛)

清末野史傳,秦淮名妓董小宛被送入皇宮,成了順治帝的愛妃。順治對董小宛寵愛有加,董後因觸怒孝莊皇太后被賜死。順治拋棄江山社稷,到五臺山出家。其實這是把董小宛和董鄂妃混同一人了。董鄂妃因其美貌和賢良,頗得順治寵愛,後因愛子病逝,身體每況愈下,在二十二歲時病逝。

13.\t孔雀年年東南去——劉蘭芝與焦仲卿

劉蘭芝與焦仲卿真心相愛,可偏執頑固的焦母卻對她百般挑剔。劉蘭芝毅然請歸,焦仲卿向母求情無效,就勸說劉蘭芝暫避孃家,待日後再設法接她回來。分手時兩人盟誓永不相負。誰知劉蘭芝回孃家後,趨炎附勢的哥哥逼她改嫁太守的兒子。焦仲卿聞訊趕來,在太守兒子迎親當天,兩人雙雙殉情而死。典出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

14.\t三生石畔養花魂——林黛玉與賈寶玉

林黛玉與賈寶玉是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中的人物,小說中寫林黛玉前世為離恨天上三生石畔一棵絳珠仙草,神瑛侍者(即後來的賈寶玉)日以甘露灌溉,後來又受天地精華和雨露滋潤而修成女體,心中鬱結一段纏綿不盡之意。後神瑛侍者下凡,絳珠仙子願隨他去世間走一遭,將畢生眼淚還給他。以報灌溉之恩,最後林黛玉為賈寶玉淚盡而死

15.\t美待白頭吟釵鳳——唐琬與陸游

宋代詩人陸游與表妹唐琬本是恩愛夫妻,兩人詩書唱和,感情深厚。但因陸母不喜唐琬,夫妻倆被迫分離。兩人各自婚娶十年後。陸游在沈園春遊時,與偕夫同遊的唐琬不期而遇。唐琬遣致酒餚,聊表對陸游的撫慰之情。陸游乘醉在園壁上題寫《釵頭鳳》詞:“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唐琬也和詞一首:“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不久,唐琬抑鬱病死

16.\t扇底桃花又一春——李香君與侯方域

明代詩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一見傾心,留贈扇子做為定情物,不久納李香君為妾。因時局變化,侯方域遠走他鄉,李香君就天天手持定情扇等侯方域歸來。閹黨阮大鉞為瀉私憤,強迫李香君嫁人,香君誓死不從,頭撞樓柱,血濺定情扇。友人深為李香君的貞烈品性感慨,將扇面上的血痕點染成桃花。後清軍南下,侯方域降清,李香君下落不明

17.\t蘇小妹三難新郎

當蘇小妹發現秦少游原來是“瘋道人”,新婚之夜,便有意相難,也藉以再試試新郎秦少游的才能,設了三道關來考秦少游。前兩關順利通過,第三關是出句讓秦少游來對,並說明只有對出來才開門讓他進洞房。出的一句是:

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左思右想對不出來,在院子裡走來走去,最後停留在一口荷花缸前。

蘇小妹的大哥蘇東坡看見了,雖替妹夫焦急,卻又不便代勞。突然,他靈機一動,拾起一塊石頭,投進盛滿清水的荷花缸裡。

秦少游聽到“卟通”一聲,頓時領悟,脫口而出:

投石沖天水底天

蘇小妹聞聲大喜,急忙開門迎進新郎。

宋朝詞人秦觀,字少遊,才華過人。他聽說蘇東坡之妹蘇小妹,不但相貌端秀而且工詩善詞,久有愛慕之心。一日聞小妹要到廟中進香,便扮作遊方道人,親自相看,以試其才。待小妹到來之時,少遊雙手合什道:

小姐有福有壽,願發慈悲;

蘇小妹見是化緣的道士,便應道: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佈施?

少遊再施一禮:

願小姐身如藥樹,百病不生;

小妹隨口就答:

隨道人口吐蓮花,半文無舍。

秦少游心下歡喜,又上前道:

小娘子一天歡喜,如何撒手寶山?

蘇小妹見道人羅唣,已有些不耐,便含嗔應道:

瘋道人恁地貪痴,哪得隨身金穴!

秦少游見蘇小妹果是名不虛傳,便去蘇家求婚。蘇洵讓每個求婚者寫一篇文章,交女兒批閱。小妹在少遊的文章上批道:“不與三蘇同時,當是橫行一世。”蘇洵便將蘇小妹許給了秦少游。成婚那天,小妹發現秦少游原來是“瘋道人”,便有意相難。開始兩題都沒有難倒秦少游,小妹便出一聯讓少遊足對:

閉門推出窗前月;

少遊怕對得平淡不能顯示自己的高才,便坐在池塘邊苦苦思索。直到三更,蘇東坡出來打探妹夫消息,見少遊在池塘邊不住喃喃念著“閉門推出窗前月”,知是小妹發難,便悄悄拾起石子朝水池中投去。秦少游忽聽“砰”的一聲,見池中月影散亂,遂受啟發,連忙對出下聯:

投石衝開水底天。

這時,洞房門也“呀”的一聲開了。


詩酒書生


愛情是一個充滿色彩的音樂盒,每個彼此相愛的人都用心靈上的碰撞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愛情音樂。

帝王家的愛情同樣可以浪漫,這也為冷酷的皇權統治增添一抹彩色。宋徽宗與李師師的愛情一直流傳,李師師是宋徽宗時期的名妓,自幼家貧,從小學習女工和琴棋書畫,並師從周彥邦學習聲樂,所以李師師慢慢成長為一個擁有迷人姿色好高雅才藝的名妓,轟動京城。甚至王公貴族都不得見。但深處皇宮內苑,講求奢華,追慕風雅而又極盡聲色犬馬之樂的宋徽宗卻聽說了李師師的豔名,在高俅的陪伴下第一次見到了李師師並被其美貌和才藝吸引,從此開始了長達十數年的情緣,據傳李師師有個怪癖凡是到他這來的人,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詩一首,而宋徽宗正好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的風流皇帝,自然不會推辭,於是宋徽宗用他那獨一無二的瘦金體寫了首豔詞。於是更加承歡,宋徽宗也更加喜愛李師師從此以後更是君王不早朝,並常常半夜出宮偷見李師師。

為了保險起見甚至挖了一條長達兩三里的地道直通鎮安坊,就為了見李師師方便。

自從李師師與宋徽宗在一起之後,李師師的院子就大興土木,建的美輪美奐還親自提名醉杏樓。

由於金兵的鐵蹄越來越近宋徽宗不得不理朝政,竟然沒有幾天李師師便得了相思病。

靖康之難後宋徽宗被俘,為了支持抗金和救宋徽宗李師師把多年積聚下來的財產全部奉獻出來。後李師師逃到慈雲觀做了女道士後被金兵找到,因為不願意侍奉金主吞金自殺。或許因為身份的特殊李師師與宋徽宗的愛情被民間加以很多猜測的因素。在男權統治下的古代社會,妓女作為社會中的特殊群體能做到李師師者實數寥寥。



大妮談古今


古代愛情故事多了去,分享幾個我喜歡的。

司馬相如是西漢有名的辭賦家,音樂家。早年家貧,並不得志,父母雙亡後寄住在好友縣令王吉家裡。卓文君,是漢代臨邛(今之邛崍)大富豪卓王孫的掌上明珠。卓文君當時僅十七歲,書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遠望如山,臉際常若芙蓉,皮膚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貫通棋、畫,文采亦非凡。本來已許配給某一皇孫,不料那皇孫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辭世,所以當時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孫與王吉多有往來。時值年少孤貧的漢代大才子、辭賦家司馬相如,從成都前來拜訪時任臨邛縣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縣令在宴請相如時,亦請了卓王孫座陪。後來卓王孫為附庸風雅,巴結縣令,請司馬相如來家做客。席間,免不了要作賦奏樂。司馬相如得知卓王孫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於是奏了一首《鳳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馬相如之才,遂躲在簾後偷聽,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聽不出。兩個人互相愛慕。但受到了卓王孫的強烈阻撓,沒辦法,兩人只好私奔。後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頭飾當了。開了一家酒鋪,卓文君親自當壚賣酒,消息傳到其父耳中,卓王孫為顧忌情面,也只好將新婿、愛女接回臨邛。但他們仍安於清貧,自謀生計,在街市上開了一個酒肆。

班氏一門,在漢代是非常顯赫的家族,文武勳功,德行學問,都極一時之盛。西漢成帝時的班婕妤和東漢的班彪,班固,班超都是名垂千古的人物。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后妃,在趙飛燕入宮前,漢成帝對她最為寵幸。她的父親是班況,班況在漢武帝出擊匈奴的後期,馳騁疆場,建立過不少汗馬功勞。班婕妤在後宮中的賢德是有口皆碑的。當初漢成帝為她的美豔及風韻所吸引,天天同她膩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學造詣極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經據典,開導漢成帝內心的積鬱。班婕妤又擅長音律,常使漢成帝在絲竹聲中,進入忘我的境界,對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她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漢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漢朝時期,皇帝在宮苑巡遊,常乘坐一種豪華的車子,綾羅為帷幕,錦褥為坐墊,兩個人在前面拖著走,稱為“輦”;至如皇后妃嬪所乘坐的車子,則僅有一人牽挽。漢成帝為了能夠時刻與班婕妤形影不離,特別命人制作了一輛較大的輦車,以便同車出遊,但卻遭到班婕妤的拒絕,她說:“看古代留下的圖畫,聖賢之君,都有名臣在側。夏、商、週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紂、周幽王,才有嬖倖的妃子在坐,最後竟然落到國亡毀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車出進,那就跟他們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凜然而驚嗎?”漢成帝認為她言之成理,同輦出遊的意念只好暫時作罷,當時王太后聽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與皇帝同車出遊,非常欣賞,對左右親近的人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這裡,王太后把婕妤好與春秋時代楚莊工的夫人樊姬相提並論,給了她這個兒媳婦最大的嘉勉與鼓勵。楚莊王才即位的時候,喜歡打獵,不務正業,樊姬苦苦相勸,但效果不大,於是不再吃禽獸的肉,楚莊王終於感動,改過自新,不多出獵,勤於政事。後來又由於樊姬的推薦,重用賢人孫叔敖為令尹宰相,三年而稱霸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後宮更加突出。班婕妤當時加強在婦德、婦容、婦才、婦工等各方面的修養,希望對漢成帝產生更大的影響,使他成為一個有道的明君。可惜漢成帝不是楚莊王,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後,聲色犬馬,班婕妤受到冷落。趙氏姐妹入宮後,飛揚跋扈,許皇后十分痛恨,無可奈何之餘,想出一條下策,在孤燈寒食的寢宮中設置神壇,晨昏誦經禮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壽,也詛咒趙氏姐妹災禍臨門。事情敗露以後,趙氏姐妹故意講,許皇后不僅咒罵自己,也咒罵皇帝,漢成帝一怒之下,把許皇后廢居昭臺宮。趙氏姐妹還想利用這一機會對她們的主要情敵班婕妤加以打擊,糊塗的漢成帝色昏頭腦,居然聽信讒言。然而班婕妤卻從容不迫地對稱:“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正尚未得福,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豈有聽信讒思之理;倘若鬼神無知,則讒溫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為,也不屑為。”漢成帝覺得她說的有理,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愛之情,特加憐惜,不予追究,並且厚加賞賜,以彌補心中的愧疚。班婕妤是一個有見識,有德操的賢淑婦女,那裡經得起互相讒構、嫉妒、排擠。陷害的折騰,為免今後的是是非非,她覺得不如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繕就一篇奏章,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后,聰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於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趙飛燕姐妹的陷害了,漢成帝允其所請。23歲時,李商隱在河南玉陽山之東峰學道。這與唐朝好道的風氣休慼相關,有鮮卑族血統的唐帝,為了神話李姓,附會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後裔,形成了唐代“揚道抑佛”的宗教風氣。皇族宗室子弟也要派去修練。剛上玉陽山學道時,李商隱還是很認真的,他對道家經典《道藏》下過苦功。以致後來他情詩裡的許多用句和隱喻都是源於《道藏》。不過世事正如老子所說的“福兮禍所倚,福兮禍所伏。”天資穎悟的他在沉迷典籍研究的同時,對於房中術的理解也大大加深,他春心萌動,對男女之事的嚮往如春草埋根,如遇不上春風也就罷了。若是遇上了,想不興盛發芽都難。像一個走在山林裡未帶雨具的人兜頭淋了一場急雨一樣。年輕的他邂逅了初戀女友宋華陽。宋華陽是侍奉公主的宮女,隨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陽山之西峰的靈都觀裡。不料道心未成,愛情卻不期而至。因和李商隱常在兩峰之間的來往,年輕貌美的她很快就和李商隱雙雙了墜入情網。李商隱和宋華陽心知彼此的感情是不容於清規禮教的。雖然當時公主王孫頂著學道的名義偷歡屢見不鮮。傳說中高陽公主還和辯機和尚生了一個兒子,但清規戒律只可為特權階級大開方便之門,俗話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人世不平正是如此。於是他們常常偷歡,身體的契合和偷情帶來的野性生疏的刺激讓他們如膠似漆,難分難捨,有時候不走尋常路反而領略到愛情的難言美妙。在短暫的歡娛之後,深深地落寞便將兩個人纏繞。正如他自己寫的“相見時難別亦難”。被迫壓的愛火,分外炙烈,在每個相會的夜晚,他們都如飛蛾撲火一樣盡力地釋放自己。然而在分離時分,黯然擁抱著對方。

於是他們常常偷歡,身體的契合和偷情帶來的野性生疏的刺激讓他們如膠似漆,難分難捨,有時候不走尋常路反而領略到愛情的難言美妙。在短暫的歡娛之後,深深地落寞便將兩個人纏繞。正如他自己寫的“相見時難別亦難”。被迫壓的愛火,分外炙烈,在每個相會的夜晚,他們都如飛蛾撲火一樣盡力地釋放自己。然而在分離時分,黯然擁抱著對方。激情的後果是宋華陽懷孕了,上頭降下旨來: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宮。等待他們的是永遠的別離……

相傳溫庭筠是唐代才女詩人魚玄機的初戀情人。溫庭筠和魚玄機的認識應當是機緣巧合。魚玄機原名幼薇,字蕙蘭,也有說是冒姓魚氏的。其父是個落魄秀才,因病過世後,魚幼薇母女生活無著落,只好幫著一些妓院洗衣謀生。溫庭筠長得雖醜,卻很風流,是個著名的浪子,喜歡在妓院裡混。他就這麼認識了魚玄機。那一年,魚幼薇也不過十一歲左右。溫庭筠看魚幼薇聰明伶俐,就收她為弟子,教她寫詩,也順便照顧一下她們母女的生活。後來溫庭筠得到一個做巡官的機會,得離開長安,離開魚玄機,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覺得什麼,離開了溫庭筠,魚幼薇才覺得缺少什麼,心裡空落落的。魚幼薇覺得她愛上老師溫庭筠了,於是連續修書,表白心跡。溫庭筠雖然風流,但師生的界限還是堅守住了。他想了好久,才想到拒絕魚幼薇的方式,他決定把她介紹給少年才子李億。

唐朝名妓霍小玉嫁給了大才子李益。後來,李益拋棄霍小玉,投奔盧尚書家做了倒插門女婿,自此,霍小玉思夫成疾,臥病不起。此事被李益的結拜兄弟——大俠黃衫客給知道了,便羈押著李益回到霍小玉那裡認錯,李益不僅不認錯,反而仗勢欺人,用最尖刻的話侮辱霍小玉母女。黃衫客大怒,把劍欲殺李益,被霍小玉攔擋了······霍小玉本出身名門,父親是唐朝大將,可惜生不逢時,尚在母親腹中,就趕上了安史之亂,父親戰死,家庭破敗,母親帶著襁褓中的小玉流落民間,靠變賣首飾細軟度日。當小玉十六歲時,家中再無可賣物什,小玉不得不賣藝求生,奉養母親。但為了有朝一日遇到有緣人,能名正言順地嫁為人妻,小玉只以歌舞侍客,是賣藝不賣身的青倌。然而小玉容貌秀麗,能歌善舞,且精通詩詞。“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高堂滿地紅氍毹,試舞一曲天下無”,色藝雙絕的小玉吸引了大批風流雅士追隨在石榴裙下,成為當時名震一方的當紅歌妓——Superstar霍小玉(不知道有沒有咱們波波紅?)。小玉雖淪落風塵,卻潔身自好,傲骨錚錚,王孫公子,富商巨賈,皆不入眼,卻獨愛那隻見詞,未謀面的才子李益(天那,怎麼又是姓李的。霍小玉碰上李益,杜十娘遇上李甲。美眉們,找對象時眼睛千萬擦亮點,別找…什麼,你姓李?哎呀,帥哥,帥哥,俺沒說你,說的是別的姓李的。求求你,別打我啊!也千萬別黑了俺的博客哦)。李益一首閨怨「江南詞」:“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奪走了小玉一顆芳心。 “繡戶朝眠起,開簾滿地花。春風解人意,欲落妾西家,”小玉情竇初開,瘋狂的迷戀上李益,從此只唱李益譜寫的詩詞,成為古代追星一族——李益的粉絲(嘻嘻,我們是波波的粉絲唉。雖然追的星星不同,但同為粉絲,都品味同樣的酸甜苦辣。來,小玉,同道中人,握握手)。不過,superstar霍小玉追星,自然比我們這些小粉絲要容易的多。自有好事之人穿針引線,將李益送到小玉跟前(波密們好可憐啊,別說有人幫忙,就是咱們穿越千山萬水,跑去探班,還要遭人阻攔。嗚嗚,悽悽慘慘慼戚,成了波迷,這幾個字就和我結緣,天天縈繞心頭,揮之不去)。兩人相見恨晚,一見鍾情,從此雙宿雙飛,每日裡煮酒論茶,吟詩做賦,過了一段快樂時光。然而,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眨眼間,夏去秋來(又是秋天,好恨秋天,波波也讓我們從夏等到秋,傷秋,秋傷,令人神傷的蕭殺季節),李益被授官外放,臨行之時,小玉淚流溼襟,“人生變幻莫測,縱有海誓山盟,但你官高位顯之時,恐難免見異思遷。奴家只求君十年傾心相愛,等你三十而立之年,任憑另婚高門。到時妾當剪髮為尼,永絕紅塵!”,李益自是一番安慰,並寫下婚約:“明春三月,迎取佳人”。只可惜黃鶴一去不復返,李益一走,就再無音信(波波啊,你什麼時候回來啊,有淚不要獨自流,有苦也別獨自吞)。可憐小玉,秋水望穿,神思恍惚,“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幾經輾轉,打聽來的消息卻是:故人仍如舊,高堂折桂枝。迎娶豪門女,仕途多坦達。小玉自此一病不起,待到來年冬天,小玉已醒時沒有睡時多,每日裡昏昏沉沉,已近彌留之際,卻仍不停吶吶喊著“李益,李益”。這時,李益進京公幹,有人告訴他小玉近況,薄情郎只是長嘆一聲,使君已有婦,見面又如何。竟自轉身而去,與友登酒樓敘舊,把小玉拋至九霄雲外。時有一王孫(黃袍客),是小玉的忠實追隨者,為小玉的痴情感動,為李益的薄情痛心。於是,帶隨從綁架了李益,將其從酒樓帶到小玉家中。然而,往事已了,李益即使負荊請罪,也無法彌補小玉破碎的心。看到負心郎,小玉勉力從病榻爬起,踉踉蹌蹌走到李益面前,“我不負君,君竟負我,心已碎,腸已斷,萬念俱灰,你還來做什麼!”,說完,顫抖著端起酒杯,擲於地上“覆水難收”。隨著酒杯破碎的聲音,小玉也頹然倒地,在兩聲悲泣後,竟此香消玉殞。

蘇軾小的的時候,父親帶著他和弟弟在雅州住過一段時間。雅州有一有錢人家,主人叫雷簡夫,當時做當地的知府,非常的欣賞蘇軾,認為他將來一定是一個難得人才,還幫他多次向朝廷引薦,恰巧雷家有一個小女兒。十分的欣賞蘇軾。欣賞他的才華,為他著迷,並說此生此世非蘇軾不嫁。蘇軾迫於雷家與自己的關係,因為雷家對自己的照顧,不得不隨意做出了一個承諾。等到我功成名就的時候,我就來娶你。沒想到蘇軾這麼的隨口一說,卻被雷家的小姐當了真。這一等,可就等了一輩子。後來雷家小姐得知蘇軾早已經當了官,並且娶了王弗作為他的結髮妻子。雷家小姐感覺自己失去了全世界,最終在抑鬱之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愛一個人是沒有錯的,只可惜你愛錯了人啊。蘇軾和王弗在現在應該屬於自由戀愛。據說王弗的家鄉有一個天然的魚池,只要遊客衝著魚兒招手,魚兒看見後就會游到他們的身邊。。王弗的父親是鄉貢進士,在家鄉有點聲望,有一天他突然想到為這個魚池起一個名字,於是他就把附近比較有名的青年都叫到一起,當然也有一些為女兒選一個各方面都不錯的夫君的念頭。的念頭,這次蘇軾也在其中,他們想了很多很多的名字,但父親都不是很滿意,直到蘇軾題出“喚魚池”這三個字,父親彷彿眼前一亮,哪知躲在窗簾後的王弗自己題的也是“喚魚池”三字,二人的想法就這樣達成了一致,父親在內心便認定蘇軾做自己的女婿。而他也引起了王弗的注意!蘇軾之前就見過王弗,但是誰會想到這個人竟然是陪他過一生的這個人。據說蘇軾曾招手經和他約會過後。回到家中看書,蘇軾想王弗想的竟然連看書的時候,感覺書上都是她的影子。當然他也沒有任何的心思看書。就是一直想啊想啊想啊。真的是到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地步。就這樣相識沒有多久,蘇軾便向父母提出了自己想法,並將王弗介紹給了自己的父母。這一年,他19歲,他大膽地宣佈了自己的愛情。他和父母說他這一輩子只娶王弗一個人。可是都說自古紅顏多薄命。這句話是真的印證在了王弗身上。是的,如此優秀的他如此美麗的她。也難以逃脫這個劫難。在她27歲的時候,王弗去世了,因為與蘇軾在鳳翔做官時過分的操勞、積攢了很多的病。再加上自己自小體弱多病,最終不幸的去世了。是的,詩人失去了他最愛的女人。他當時正在京城做官彷彿像丟了魂兒一樣。這位詩人從他們住的地方發送妻子一直到老家。,把她葬在母親墳墓旁邊。多情的詩人在安葬愛妻的山坡上種下了三萬棵青松,以示對妻子的思念。此後天人兩相隔,蘇軾常常的想念自己的愛妻,每每想到,心裡就會多一些些的淒涼,就這樣,蘇軾痛苦的度過了十年。沒有了妻子的陪伴,沒有了妻子的指導,蘇軾彷彿失去了自己的臂膀,他在官場中沉浮,一直沒有受到器重,鬱郁不得志,在一個十分冷清的夜晚,他又想起了自己的妻子,溫柔賢淑的她,讓他的心中更多了幾分淒涼。他真的巴不得去和他的妻子會和。在他心中妻子給他帶來的快樂和妻子在他心中的地位是別人永遠都無法代替的。都說玫瑰代表愛情,可是蘇東坡卻用三萬棵青松來代表自己對妻子的愛!

李清照是大家閨秀,也是家中的獨女,父親和母親的家世都不簡單,都是進士或者狀元之後。但和趙明誠家比起來,李清照家似乎就稍顯寒酸,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當時已經做到了御史中丞(紀委老大)的位置,後來還做到了副宰相。李清照能嫁給趙明誠,完全是因為她是家中的獨女(還有個很小的弟弟),而趙明誠是家中的第5子。所以即使李清照家條件差點兒,但也能配上趙明誠(畢竟不是嫡長子)。然而,兩人能走到一起並不僅僅是門當戶對,而是李清照和趙明誠情投意合。以她的高冷,一般的富家公子哥她是看不上的,除非,這位公子哥能和她並駕齊驅。趙明誠是當時東京的太學生,才氣應該還是有一些的,但配李清照似乎還差了點兒。但是,趙明誠有一個特殊的愛好,就是喜歡收集金石書畫,拿現在的話說就是:喜歡古玩字畫。能玩兒古董的,不光是錢的問題,首先你得懂這個東西。趙家歷來愛收藏古玩,所以趙明誠在這方面應該很懂行。也許正是這一點征服了李清照,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後,也成了一名金石收藏家。後來她們共同收藏的古玩字畫竟堆了10多個房間,只可惜在靖康之恥後基本毀於戰亂。共同的愛好讓兩人的感情迅速得到了昇華,婚後兩人夫妻生活相當和諧,相親相愛、相敬如賓,即便兩個家庭鬧了一些矛盾,也絲毫不影響夫妻二人的感情。遺憾的是:李清照始終未為趙明誠生下一子半女,這也成了她的一生之殤。更不幸的是:建炎南渡後,金兀朮南下追擊趙構,在建康(今南京)做知州的趙明誠竟私自逃跑,做了一回“逃跑將軍”。從此,趙明誠在李清照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

陸游本就是出生於書香門第,只是生於了亂世,恰逢金兵南侵,在流亡的時候與自己的表妹唐婉得以熟識。唐婉是個性情溫和不善言語的文靜的女子,但她卻很有才情,也擅長做詩詞歌賦,正好與陸游興趣相投,可能就是因為兩人趣味相投,感情得以升溫,在最純情的年紀裡,情竇初開。當時他們他們父母雙方都覺得這是天作之合,兩人確實很搭,便定了親,算是青梅竹馬的老套路了。等到唐婉成年,也就是及笄,兩人便成親了,並且婚後的生活更加是如膠似漆,密不可分。兩人每天都活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裡,吟詩作對,過得不知今夕何夕。陸游的母親本來就是一個圖上進,要強的個性的母親,所以她很希望自己的兒子能當官,能有所作為。然而陸游與唐婉成親之後,便對自己的仕途不管不顧,所以作為一名有上進心,望子成才的母親,她坐不住了。為了自己兒子的前途,為了自己的願望不落空,所以她選擇了棒打鴛鴦。並且據說她還去廟裡算過一卦,卦上說:“唐婉與陸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誤導,終必性命難保。”這一卦,就更加堅定了陸母棒打鴛鴦的決心。而自古以來,我們國家就講究百善孝為先,陸游又是個孝子,即使他再愛唐婉,他也不能違揹他母親的意願,最終還是妥協了,把唐婉送回了孃家。雖然唐婉被送了回去,但陸游和唐婉仍舊相愛,揹著陸母私下往來,陸母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發現了,並且還為陸游又找了一個妻子。陸游再娶妻,使得他和唐婉之間的情分徹底斷了。陸游因為沒有了唐婉,確實發了狠,開始考取功名,一心為仕途努力。但是奈何他運氣不好,招惹到了秦檜,即使再有才,也得不到施展,仕途被秦檜打壓。大概是已經和唐婉分開近十年,他因為仕途的坎坷,內心鬱悶的在山陰城沈家花園遊蕩,結果竟然偶遇了唐婉,只是此時的唐婉也已經再嫁為人妻,並且同她現任的丈夫趙士程在一起。都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而唐婉就是他今生再也無法得到的那個人,只能成為心底一抹抹不出的“白月光”。唐婉雖然也已經再嫁,並且趙士程有身份有地位,又待她很好,但是畢竟陸游是她的“初戀”,並且是結過婚有過肌膚之親的人,也是她這輩子都忘不了的痛。兩人內心因為這次相遇更是風起雲湧,陸游心中本就抑鬱,偶遇唐婉夫婦之後,心情更加沉重,便直接在粉牆上寫下了《鳳頭釵》這首詞(《釵頭鳳》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春依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託。 莫,莫,莫)。此後唐婉再次來到沈園,看到了陸游的試,便又在詩後題了一首《鳳頭釵.世情薄》(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長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妝歡。瞞,瞞,瞞)再此後,陸游仕途開始有了起色,仕途通暢的期間,更是做了很多憂國憂民的優秀詩詞。等他告老還鄉,人到暮年之時。唐婉也早已經香消玉殞,他試圖在外漂泊,藉此忘記這段感情,卻沒想到,人到暮年,越來越念舊,越來越放不開,便時常去沈園遊蕩,並且又寫了《沈園懷舊》,《夢遊沈園》等詩。直到某一天,他再遊沈園,寫下了最後一首沈園情詩: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沒過多久,便悄然離世了。

柳如是本是大戶人家的女孩,被拐賣落入娼門。柳如是十四歲那年被歸隱鄉間的官僚周道登買作姬妾,原本是這是一件苦盡甘來好事。無奈周道登的家人嫉妒柳如是年輕貌美,多次陷害。柳如是又被賣入娼寮。柳如是遭受了這多麼屈辱,讓她格外渴望獲得自由與尊重。這些遭遇也激勵著她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柳如是也曾遇到過志同道合的青年才子,但由於世俗禮教的束縛,柳如是傷心而走,泛舟流連在江南各地。這個時候,錢謙益出現了。錢謙益是明末的文壇領袖,他被柳如是的才華所折服,將柳如是娶入家門。當時錢謙益是有妻子的,他比柳如是大了三十多歲。即便如此,柳如是覺得她是嫁給了愛情,毅然決然,沒有猶豫。柳如是和錢謙益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日子。好景不長,清軍南下,明朝覆滅,柳如是和錢謙益因為信仰發生了矛盾。柳如是想以死殉國,錢謙益想入清為仕,在大是大非面前柳如是選擇了和錢謙益決裂。柳如是想要跳水自盡,無奈被家人攔阻。錢謙益降清不久就病逝了。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錢謙益病故之後,柳如是被錢家人欺辱,心高氣傲的柳如是最終還是選擇了自縊。

有一年,吳三桂隨祖父到蘇州採購綢緞,閒暇時與蘇州好友周仝遊覽太湖。二人正在茶館品茶,忽見隔岸遊艇上有一位妙齡女子翩翩起舞,歌聲優美動聽,吳三桂不覺怦然心動。他問周仝:“這是何方女子,聲色超群,令人傾倒?”周仝道:“你有所不知,她叫陳圓圓,是蘇州藝美戲班子的當紅歌妓,名震江南。”李自成見了陳圓圓非常驚愕,心想:“天下竟有這樣的美人!”但他不敢有非分之想,先用好言好語安撫陳圓圓,並答應吳將軍進京時定使他們團圓,然後挑選10名宮女照顧陳圓圓的起居飲食,從此把陳圓圓保護起來。李自成農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攻陷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李自成隨即派要員攜白銀萬兩、黃金千兩、錦緞千匹前往山海關招降吳三桂,並封吳三桂為侯。吳三桂見了來使,深思良久。降清即漢奸,必落萬世罵名;歸順李自成,雖說對皇帝不忠,但明朝已亡,還是歸降李自成,共御外辱為上策。正在這時,吳三桂派往北京的密探回來了。他把探子叫到密室,詢問北京城裡的情況。密探說:“吳府被劉宗敏抄了!”吳三桂說:“這不要緊,我回去後,他們自然會歸還我。”吳三桂又問:“老太爺如何?”探子說:“老太爺被劉宗敏抓起來了!”吳三桂說:“這也不要緊,我回去後,他一定會放出來的。”接著他又追問了一句:“夫人陳圓圓怎麼樣?”密探哭喪著臉半天才說出:“大事不好,陳夫人被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一聽,二目圓睜,怒髮衝冠,拔劍斬去案角,仰天大叫:“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不滅李賊,不殺劉宗敏,我誓不為人!”吳三桂咬牙切齒,一不做二不休,立斬來使,投降清廷,引清兵入關,很快攻下北京,將李自成農民軍趕出北京城。

納蘭容若的名字叫做納蘭性德,一次納蘭性德的好友顧貞觀在江南為他介紹了一位富有詩詞才華的名妓沈宛。作為烏程才女,沈宛曾有出色的詞作《選夢詞》刊行於世,為納蘭性德欣賞重看。兩人有情有意,遂結金蘭之好。關於這方面是有文化背景的。納蘭性德接沈宛於京城,在德勝門內置房安頓。由於沈的身份和血統,她不能名正言順地進入明府。他們就保持著沒有名份的關係,過著情人式的生活。從沈宛的詩詞中,看得出他們心靈之間有著一種相知互憐的內在聯繫。但好景不長,半年後納蘭性德突然去世,留下孤獨無靠的她和納蘭性德的遺腹子,沈宛含淚返回江南。以詞作撫慰她心中的傷痛。天公不作美,有情人終不成眷屬,留下一段讓人嘆息、讓人辛酸,淚水淹沒歡樂的風流憾事。



鴟夷子皮君



Ni遙不可及


梁山伯與祝英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