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劇"被批、失業和中年危機,全是不清楚職場邏輯惹的禍



作為編劇,我一向不怎麼看國產職場劇,可能帶著點"文人相輕"的酸腐氣,我不認為一個藝術學院畢業的人,一天正經班都沒上過,能寫好正經的職場劇。這次完全是《人民日報》痛批懸浮劇這則新聞把我拉回了電視劇觀眾行列。


看完《安家》、《完美關係》兩部職場劇之後,我承認我跟大家的感覺是一樣的,都不怎麼好。接著,我認真分析了兩部被罵的主要原因。最初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別讓自己的劇本犯同樣的錯誤,可分析到最後我卻發現,他們受到批評的背後,隱藏著很多人忽略了的關於職業、生活、和婚姻的彩蛋。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背後的"彩蛋"究竟是什麼?




"懸浮劇"的誕生,是編劇背景、劇集製作模式和時代共同作用的結果



學文和學藝術的人,多是感性的。她們依靠感受去接收外部信息。這就導致很多藝術作品不是線性邏輯的,比如那些專門做文藝片的大神們。但是所有頂級作家、小說家、大編劇都具備極強的邏輯性,這是經受了長期艱苦的職業訓練出來的結果。


矛盾的是,現在電視劇劇本製作,都是一個出名的大編劇坐鎮,背後再加上無數個精力十足但沒什麼工作經驗、也沒有經受過邏輯訓練的的小編劇合作完成。這就導致了劇本大方向上大編劇能夠把控,但很多小細節,剛畢業一天沒上過班的學生都是靠YY的。所以,你會看到很多電視劇中小細節的脫線,比如,你會看到《完美關係》中女主角27歲的江達琳完全看不出來全公司都在整她。《安家》裡像徐姑姑這種"聖母好人"不但自己沒毛病,還能用自己的愛把想害他的女主變成好人,但壞人永遠是壞人,不需要理由的壞。



但其實,作為編劇,你永遠也寫不出來比你聰明的角色。比如,當你不知道一個27歲出過國的人應該是什麼狀態的時候,你也只能把她當作傻白甜,因為傻白甜好寫啊。誰還沒傻過是不是?當你不知道房似錦她老媽是因為什麼變得這麼壞的時候,你只能把她寫成沒有理由的壞。


再加上網絡平臺的崛起,和工作節奏的加快,製作方對創作的週期要求越來越短,留給編劇、導演們精雕細琢的時間幾乎就沒有了。而平臺對這些細節要求也不高,因為畢竟傳統平臺的觀眾還是那些低齡、沒有經歷過職場的觀眾。這些觀眾,只看演員有沒有自己的愛豆。


這個模式的盛行,導致愛情、玄幻、魔幻這種不講究現實邏輯的題材扎堆,因為這種題材,沒經受過邏輯、生活訓練的編劇寫出來還問題不大。但當一部職場劇出現時,它的觀眾是那些有過職場經歷的人,藏在劇集背後的人有沒有過職場經歷,一看便知。所以,早期職場劇以這種批評結局收場,一點都不稀奇。


撥開迷霧見彩蛋:你永遠要比你服務的客戶聰明。



《完美關係》中一個公關案例:"IT男楊墨度假死亡,妻子李靜柔控訴New Face公司無情無義",此案公司與家屬最大的分歧點在於"過勞死在非工作時間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責任"。公司老總的真正問題在於,這件事對他來說沒有法律上的責任,但有道義上的責任,因為畢竟是一起創業吃過苦的兄弟。但江達琳以一副想當然的道德綁架姿態去聯合了所有能聯合的力量去"感化"公司老闆,最終感動老闆,讓李靜柔徹底拿到了補償。


《完美關係》這部劇,就是從這第一個案例完結後開始崩的。這件事,不但暴露了江達琳這個角色不懂乙方就是要給甲方解決問題,而不是道德綁架的最最基本職場規則,而且讓人對整部劇沒有了追看的慾望。因為,江達琳人設崩塌的背後,是觀眾明白了創作者本身不瞭解職場的真相。


為此,我還特意翻看了編劇的背景,發現她的確是有公關背景的人。但會發生這種錯誤,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她沒做到完全理解公關是什麼的時候就離開這個行業了。當創作者本身都不懂公關是什麼,一個公關案例應該怎麼處理的時候,要寫東西給別人看,這就像一個一年級小學生拿著教鞭在那教一個六年級學生1+2等於幾一樣荒謬。所以,能寫出好作品的編劇一定要比看劇的觀眾要對人性、對行業、對生活深刻得多。


職場上,我們要服務客戶,一定要對客戶的問題,具有比他們更加深刻的認知。也就是在你的領域,你要比他聰明。

因為客戶出錢唯一的目的,是讓比他聰明、專業的人幫他解決問題。看見你比他傻還在那覺得可愛的,那是你爸媽。



《完美關係》錯在用瑪麗蘇邏輯代替職場邏輯,《安家》錯在用網文邏輯、生活邏輯代替職場邏輯


作為職場劇,當編劇對職場的理解出現偏差的時候,只能用其他邏輯來填補。於是:


  • 《完美關係》用瑪麗蘇邏輯代替職場邏輯



所謂瑪麗蘇,就是什麼都不會的女孩,憑藉著她的單純善良吸引能幫她的人360度無死角地幫她把所有問題解決了。如果她能成長更好,不能成長也有各種人在側保駕護航。


看完了這段描述大家就應該清楚了,這種所有事情都需要別人幫忙的人,在職場根本就是廢人,除非你是鐵飯碗,或者公司是你的,否則這種人根本沒有存活的可能性。



《安家》裡也有這麼個角色,就是在中介公司永遠也開不了單,但單純善良、性格活潑的朱閃閃。很多人看到這個人物出場就開始討論這個人設在真實職場中會不會存在。其實,有這個爭論就證明了這種人在職場是不太會存在的。沒有單位會花錢養閒人。


生活場景中的瑪麗蘇可以為人所接受,是因為每個女人都有一個被"王子"拯救的童話夢。但,職場上,事事都需要依賴別人,公司僱你幹嘛呢?僱那個你依賴的"王子"不行嗎?


所以,《完美關係》毫無意外地撲街了。


  • 《安家》錯在用網文邏輯、生活邏輯代替職場邏輯


網文邏輯是什麼?爽,有爭議。



惡有惡報是爽、什麼都不會卻好運連連是爽、撒糖是爽、聲討渣男渣女也是爽。所謂"爽",就是負面情緒良久壓抑後的突然釋放。有爭議,是人們對這件事的處理各有各的想法。


我們發現《安家》中房似錦母親潘貴雨、給小三買房的闞先生,人物塑造單一地壞,明顯是用來引觀眾罵的。



我寫劇本的時候,製片方往往要求寫一些不合理的事件和人物,以及一些有爭議的內容。就是為了讓觀眾罵,讓觀眾討論,正所謂"黑紅也是紅"。被罵和被討論時,點擊率是上升的。所以,很多戲裡都有這種會被罵的角色。實在不行最後洗白一下就行了。比如《都挺好》裡的蘇大強。而那些會被廣泛探討的事件也經常被用到,比如《歡樂頌》裡,應勤因為小蚯蚓不是處女而離開她這種事件。


網文是靠點擊率賺錢的,現在的平臺劇也是。所以,近年來網劇的網文化非常明顯。


咱們再說說生活邏輯。生活邏輯是什麼?好人一生平安。



生活中,我們最看重的是一個人的人品,也就是他是不是好人。但職場不是。《安家》中,徐姑姑首當其衝就是個好人,他替別人照看狗、照顧纏著自己的前妻、幫房似錦解決家裡的無底洞……可以說徐姑姑是2020年開年銀屏第一"聖母"。第二"聖母"是徐姑姑的兵,房產中介"老油條"。老油條為了幫救了自己的恩公,在恩公死後以爸爸的身份照顧這恩公的孩子和老婆,最後為了給恩公的孩子治病,把自己親生兒子用來結婚的房子賣了。為了籌錢,他不惜騙取8個買房者的意向金。


這種人在生活中都屬於好人,但在職場,徐姑姑屬於"不思進取",遇到困難一定會被開掉。而老油條則因為違反了職場規則,也一定會被開除,且永不錄用。但劇中,徐姑姑帶著聖母的光環越走越遠,老油條則被不計前嫌,請了回來。


假嗎?真假。


撥開迷霧見彩蛋:職場邏輯究竟是什麼?客戶/老闆為你能單獨解決問題的大小付費。


首先,像老油條這種為公司找麻煩的人一定會被開除。


其次,人好的代價,是不計較出讓一部分自己的利益。但職場上,你的利益背後,是公司的利益,所以你在出讓自己利益的同時,也就出讓了公司的利益。這種人,也不受歡迎。


第三,以前你能為公司解決多少問題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現在和將來能為公司解決多少問題。



第三點,是寫給那些正處於中年危機的中年人的。你現在的工資水平,代表的是過去你能為公司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時宜事宜,現在的社會環境,和十幾年前已經不同了。


我們就以公關為例,以前的公關,主要要打好的,是政府關係和傳統媒體關係,今天的公關,要搞好的更多是與直接用戶、新媒體的關係。以前的公關人積累下來的關係,在現代公關事件中,價值能有多大呢?


處於中年危機的朋友們,最危險的,就是還沉浸在虛假的"高薪"等於高能力上,不願意醒來面對現實世界的改變。如果不能糾正自己的意識偏差,即便沒有任何金融危機或者突發事件發生,你也會逐漸被淘汰。因為,你解決問題的能力,已經隨著時代的變化,退化了。




所以,不要輕易否定任何一部失敗的作品,因為在他的失敗背後,我們往往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