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浪客劍心》真人版電影已經出到最終章了,自2012年推出第一部以來評價就一直不錯,以歷來各種真人版改編的電影的表現來說,《浪客劍心》真人電影的表現相當不錯。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那麼到底是什麼因素讓這個系列的真人電影得以如此穩定的發揮呢?我想首先是故事的選擇吧。


故事與人物塑造由淺及深循序漸進:


《浪客劍心》電影第一部的開頭就是倒幕戰爭的末期,緋村劍心以劊子手拔刀齋的身份出場,在戰場上大殺四方,一直殺到戰爭勝利後,默默離開戰場。


這個開頭選取的相當巧妙,在粉絲群體與沒看過原作的人這兩者之間達成了一個非常棒的折中,首先他點明瞭時代背景,其次它為緋村劍心這個角色樹立了劍術高超、殺人不眨眼的沙場悍將形象。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接著是齋藤一對劍心說的話為整部電影系列打下了基調,即使戰爭結束,我們作為仗劍而生的人也不會就此沉寂下去。


最後是智志雄的出場,電影從一開始就預告了前三部的存在,不得不說是一個妙招。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而電影第一部的劇情總結起來很簡單,這是一部中規中矩的正義英雄歷經艱險戰勝邪惡勢力拯救他人以及自己的一部喜劇動作片。


換句話說第一部電影的作用是用來給沒看過原作的人說明出場人物的形象以及他們的前世今生的,這是很多漫改電影做不到的。


《浪客劍心》電影的開場樹立了殺人如麻的劊子手拔刀齋形象,而在後面闖入武田觀柳宅邸面對眾多野武士與忍者時只是打倒而不是殺死他們的緋村劍心。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然後接下來就是第二部與第三部,主題就從正義英雄電影變成了那些在過去活下來的人們依然在為了過去的事情而戰。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目前已經出了的三部電影中,其實只有第一部的反派武田觀柳是活在新時代裡的人,他靠著新時代的經商方式與新時代的產品(鴉片)在新時代裡立足。


而其他人實際上都是活在過去中的人,即使是佐渡島方治這類瞭解新時代,善於利用新時代產物的人也不得不依託舊時代的方式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和電影第一部不一樣,沒有看過原作的人是很難理解第二第三部的劇情的,如果沒有第一部對人物角色的展示與塑造,那麼想必第二與第三部的評價也不會這麼高吧。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至於接下來要推出的第四部最終章,則是用來補完緋村劍心人物形象的最後一章。


採用港式武打與劍戟片結合的拍攝方式:


這個是一個很大的突破,日本電影業界在對待冷兵器打鬥上一直是用的傳統劍戟片的方式,包括乾淨利落的動作,一瞬間的斬殺,這些都能在劍戟片中看到。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但這種方式放在漫改片中勢必會導致失去原作的精髓,傳統劍戟片中是幾乎不會出現這類動作的。


而且劍戟片往往強調用最簡單有效的動作對敵,一個對手連續打上三分鐘是非常罕見地事,不過在《浪客劍心》電影版中這種情況被改變了。


因為谷垣健治這個男人的存在,他是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唯一一個日籍成員,同時他也是公認的改變了日本動作片的人。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以往港片才能看到的小細節,比如說在第一部後半段,劍心與相樂左之助闖入武田觀柳宅邸中,劍心騰空一躍揮劍劈下,小嘍囉的頭部受到重擊,在劇烈的衝擊下汗水揮灑的場面。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這是港片中常見的用粉末來加強打擊感的做法,這類技法以往在日本的動作片中是看不到的。


還有大量的慢動作鏡頭,人物高速移動然後快速轉成靜態,這是與劍戟片的核心相悖的,所以以往很少日本動作片會用,但這次電影中都有大量的慢動作鏡頭。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傳統劍戟片的思路用在拿逆刃刀的劍心身上合不合適,電影開場那段戰場情節就是標準的劍戟片套路。


但是這個套路如果用在拿逆刃刀的劍心身上就很奇怪了,因為逆刃刀更接近用鐵條去打而非刀刃那樣揮斬劈砍,如果還用劍戟片的套路會顯得很拖沓,打擊感也會很奇怪。


而在其他用普通刀劍的角色上,比如第一部裡殺入警察局的鵜堂刃衛,就沒有任何違和感了。


同時劍戟片與港式武打的交替也呼應了緋村劍心身上的變化,旨在殺戮的刀刃變成了只為保護的逆刃刀,是一個雙贏的做法,既保留了劍戟片的爽快,又通過港式武打儘可能的還原了原作的動作。


光影效果的運用:


這個算是日本電影的優勢環節了,大友啟史導演同樣也精於此道,在《浪客劍心》中我們時常能看到很多用畫面色調以及同框畫面來表達人物心境轉變的情況。


第一部中這個鏡頭我覺得是最有意思的,小薰繼承的道場已經沒落,而這時的畫面分鏡很有意思,小薰的背後是關閉的門,而敞開的象徵著出路的那一面則站著劍心。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在原作中,也正是緋村劍心的到來讓道場得以恢復原來的人氣與聲勢,同時兩人臉上的光影也反映著兩人的心境,剛剛遭受襲擊以及看著自家道場日漸沒落的小薰,與走出過往的陰影,以浪人的身份四處流浪的劍心。


另一個典型特徵就是第一部的反派武田觀柳,只要有他出場的戲份,他的臉上永遠都籠罩著一層陰影,一個狠厲角色的形象就在光影的映襯下出現了。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類似的情況還包括剛剛出場的劍心,大家可以回去重新看一下電影,在劍心換上那身紅色衣服前,劍心的臉也是一直隱藏在陰影中,直到小薰給他拿了一身新衣服換上後,他才第一次正式的抬頭迎接陽光。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良好的故事節奏與新舊武打方式結合使它成功

這類光影變幻能讓人在潛意識中儘快瞭解該角色的情況,同時加強接受程度。


結語:


《浪客劍心》真人電影的成功取決於電影本身合理的敘事結構以及導演穩健的拍攝方式,港式武打與傳統劍戟片的結合在這裡也反襯出了劍心的與眾不同。


可以說拋開其他的不談《浪客劍心》真人電影確實可以算得上是日本影視界的一個突破,連續拍出三部叫好又叫座的漫改真人,同時還不斷地嘗試用鏡頭語言來解析人物的心境。


說真的,我非常希望大友啟史導演能夠修正一下目前日本業界對於漫改真人電影的態度,不要動不動就變成高度還原的COSPLAY或是一點都不還原的套皮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