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 朱兆懷像由我市著名作家王川精心設計

最近,鎮江恆順集團的醋博物館二期開館。同時在“三酉堂”前,由我市著名作家王川精心設計的恆順老字號創始人朱兆懷像揭幕。

這位晚清鎮江的傳奇商人的塑像表情沉穩,雙目有神,流露出面對初創時的種種艱難,滿懷信心又有所憂慮,確實是一位老謀深算而又善於思索的名商形象。

這位叫朱兆懷的丹徒西彪村人在道光二十年,也就是1840年創建了“朱恆順糟淋坊”,從此“恆順”這個字號傳承至今,已有整整180年。

站在恆順醋博物館的廣場內,望著連排的廠房和館閣,外形宛如航空母艦般壯觀,是否能想象到這裡生產出的酒、醋、醬將走遍全世界每一處餐飲、商業、家庭廚房,有著鎮江基因的調味品是如何成為行業“龍頭”的呢?

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這個商業帝國的創始人朱兆懷時,這個傳奇般的人物的身上,展現出不尋常的謎之魅力。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他來自鎮江諫壁


史料記載:朱兆懷,系丹徒縣西彪村人。


西彪村在鎮江的諫壁鎮,除了西彪村,還有個東彪村。古時候,有武藝高強的人在這裡以“彪”結社,收門徒、教武藝,維護治安,還兼營彪行代客押運錢財。明清年間,“彪社”盛行一時,附近村名受益甚多,與彪社相連的東、西兩村也日益興盛,故東村取名“東彪社”,西村取名“西彪社”,後來才稱“東彪村”、“西彪村”。


“彪社”興武,離不開打鐵燒炭。朱氏祖輩在當地經營鐵炭行,生意也很不錯。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這個家族得到了一筆創業初始基金。


某年,有位山西客人運來大批鐵和炭,委託朱氏代為出售,然後該客去山西運貨卻一去不返。這件事發生在晚清兵荒馬亂的背景,朱氏的意外致富也在情理之中。


發財後,朱氏後代在鎮江附近開設企業。這些後代出了不少企業家,單在揚州就設了七個布店、兩個醬園店,故在揚州有“朱半城”之說。在諫壁還開設了恆大醬園、嘉泰當典。


朱氏家族有一個年輕人朱兆懷,則在鎮江西門外開設了“恆順糟坊”。


朱兆懷這一房家道不是很殷實,所以在族裡不是很受待見。據說,有一天朱氏家族聚會,年少氣盛的朱兆懷嫌酒味欠佳,惹得家人不快,有人順口說道:“要吃好酒,自己開店。”朱兆懷不吭聲,但暗自下了決心,有朝一日非開業釀酒,以解此譏不可。故而,恆順剛創業,就釀造了聞名遐邇、人們喜愛的百花酒。


百花酒以“仙糯米”為原料,除用大麴外,還自制“細粬”,並用好水釀製而成。質地優良。具有“香、甜、苦、辣、醇“特點,酒性溫和,既有興奮作用,又有滋補功能。清朝地方官採為“貢品”獻給皇上。就連當時京城負一時盛名的”京江會館“,也改名為“百花會館”。


當時有詩讚曰:

“百花酒香煞百家,萬家舉杯譽萬家。

酒香好似花上露,色澤猶如洞中春。”

可見百花酒享名之盛。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 我收集到的恆順老產品介紹上有百花酒的詩。

因為酒的產量直線上升,酒糟的處理成為一個問題。開業十年後的1850年,朱兆懷有一股闖勁,他變廢為寶,利用酒糟加入穀殼發酵,釀製香醋。經過精心釀造,製成酸而不澀、香而微甜、色濃味鮮、風味獨特的鎮江香醋,並將字號改為“朱恆順糟淋坊”。


不久,朱兆懷開始制醬。朱恆順對製作原料極為講究,採用精選的上好黃豆、麵粉和當地清洌的井泉,請來資深釀造師傅,對每一道製作工序把關嚴格,醬品無論是風味還是品質都顯別緻。


1893年,“朱恆順”改牌號為朱恆順醬醋糟坊,並在西門大街(今大西路)作坊對面設立門市部,從此步入“醬園業”。


過去,釀造業又稱醬園業,凡是醬園,都有一個“官”字,稱官醬園。在民國新鹽法實施以前,開設醬園必須捐得“鹽幀”(即經營鹽的執照),鹽幀是一塊用火鐵烙有“官鹽”兩字的木牌,有了鹽幀,就可在醬園兩字前面冠以“官”字,官醬園的銜頭由此而來。


西門大街是舊時商業比較集中的所在,所以醬園開業以來生意非常好,朱家講究誠信經營,加上醬園各種產品講究質量,故頗受顧客好評,營業興旺。朱兆懷辛苦勤勞數十年,奠定了恆順字號的基礎。


6年後因原執照殘毀遺失,恆順第二代老闆朱長源在巡撫兩浙鹽漕部納銀80兩後,補辦了一份記有“光緒貳拾伍年伍月廿一日給……右照給官醬園朱恆順收執……”的執照。這意味著朱恆順開始不止步於一隅,它走向了全國經銷的道路。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 恆順1899年的執照

與此同時,鎮江的商阜繁榮促使朱恆順官醬園擴大生產的規模,也開始涉足榨醬油、醃製醬小菜等延伸產品。並且,“恆順”字號十分重視營銷方式,注重食品包裝,並開始對外做宣傳廣告,精裝小菜和醬醋、酒大批遠銷外地。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 朋友金先生的上海恆順廣告

恆順香醋在民國初,年產達三千壇(每壇按七十市斤計重),在鎮江醋業中是名列第一位的大店。


以酒起家,因醋馳名,以醬發展。此後,恆順便開始蓬勃發展。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大好人”的朱老闆

關於朱兆懷和“恆順”老字號起源的故事,我收集過不少資料。其中有則恆順一位老人的後代說的故事,是當年廠裡連夕仙主任告訴我的,分享給大家:


朱兆懷最初只是一家糟坊起家,只做老黃酒(百花酒),不做醋,字號當時也不叫“恆順”(與前面的理論矛盾)。朱老闆不僅有想法,而且人很善,心又好,人稱“及時雨”、“大好人”。


這時,糟坊的一家新酒店開張,開張大吉,本是一件喜慶的事情,但剛開門,一大清早竟然有個老人拎著壺到櫃檯前,聲稱要買醋。


眾所周知,當時的醋都是壞酒做的,新酒店開張居然有人來買醋,大夥兒覺得不吉利,對此很不高興,有人甚至想動手打這位買醋的老人。


糟坊老闆朱兆懷這個人很有氣度,也很有想法,他和顏悅色的對買醋老人說:“老師傅,對不起,現在我們還不做醋,請您日後再來好嗎?”。老人答應後,不拿壺就轉身往外走。


走到門口,老人說了一聲:“等你們做了好醋我再來拿壺,這醋啊,可是能治百病的好東西啊!”說完,老人走出門外,就不見了身影。


出了這件怪事,夥計們就議論紛紛了,有人添油加醋的說這位老人貌似畫畫裡面的華佗,是位神仙,既是神仙的指點,朱老闆決定開始造醋,並將字號改為“恆順”,意思裡也含有永遠順著神仙的意願。


雖說這只是故事,但透過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另一層含義:


過去,釀酒是件利潤高的生意,鎮江是座小城,多了家新酒店,同行的利益就會受損,在朱兆懷新店開業的時候找個人去攪攪場子,鬧鬧不愉快,也是給店主心裡添堵。另外,找個老人去搗亂,萬一店裡哪個小年輕心中不憤動了手,老人往地上一躺,這新店還怎麼開業?


朱兆懷用他的和氣生財讓這場“危機”成為“轉機”,同時又把“轉機”變為“商機”。


丘吉爾曾經說過“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危機或許正是一個發現並改正問題、突破自身脫穎而出的好機會。作為一個創業者,朱兆懷沒有浪費機遇,這讓他的字號不僅有知名度,而且有美譽度,這種商場上出色的應對能力,值得後人學習。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龍涎泉的故事

另一個故事,和一眼泉水有關:

恆順的事業,是以酒起家的,百花酒除了要選好原料,還要用好水釀製。最初釀酒的水,採用長江的“龍窩水”釀製而成。


“龍窩水”在鎮江長江沿線的龍窩口江岸,這裡水質相對較好。後來,晚清的鎮江租界在這裡有取水設施。而鎮江本地最初的水廠也建在龍窩口江岸,當時通過簡陋設備,輸送到鎮屏山一個水箱儲存,主要作為消防備水,也部分向商家和居民出售。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1908年英租界內設在江邊的自來水廠,這是取水口和蓄水箱,水經過過濾後再泵到水塔上。照片中英文Chinkiang Water Works是鎮江自來水廠的意思。


朱兆懷深知水者,酒之魂也,佳酒還需泉水釀,自古以來就備受認同,於是他在鎮江城裡城外,到處尋泉找井。


這時候就有個問題了,什麼樣的水,才稱得上是好水呢?這使他陷入困惑。


西津渡有座“普濟禪院”,禪院裡的老方丈通曉佛理,博覽群書。


有一天,朱兆懷去西津渡辦事,事畢後散步來到“普濟禪院”,敬了三炷香後,他和老方丈寒暄聊天,並把自己的困惑問了老方丈。


老方丈哈哈一笑,說:這不是難事。隨後,老方丈對朱兆懷說了一個掌故:


古時候,人們認為天下最好的水莫過於揚子江裡的“中泠泉”,因泉眼位於江底,泉水自江中湧出。據記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喝起來甘冽醇厚,特別適宜煎茶。這水能“盈杯不溢”,把泉水注滿水杯,水高出杯口,卻不見水溢。


乾隆皇帝南巡路過鎮江時,專門去品嚐了“中泠泉”,讚不絕口,提筆寫過不少讚頌“中泠泉”的詩文。當他戀戀不捨的回到紫禁城,在皇宮中,不管喝多好的茶,喝過“中泠泉”的他都覺得不是滋味。他認為問題出在“水”上,開始想念那一口泉水。


可泉水在揚子江中,當時也沒有“大自然的搬運工”。於是,乾隆皇帝試圖在北京附近,尋找可以與“中泠泉”相媲美的泉水。


乾隆翻閱典籍,找到一條好水的標準:好的泉水不僅要甘甜、潔淨,水的質量還要越輕越好。於是,他特意命內務府製做了一套銀鬥玉稱,對天下各地的泉水進行稱重。


經過測量比較,乾隆發現天下四個地方的水比較好:濟南的珍珠泉,鬥重一兩二釐;鎮江的“中泠泉”,鬥重一兩三釐;杭州的虎跑泉,鬥重一兩四釐;北京的玉泉山水,水質最輕,鬥重僅有一兩。於是,乾隆下旨“若大內飲水,則專取之玉泉山也。”從此,宮中御膳房、御茶房所用的水,要全部從玉泉山運來。外出巡幸,只要不是太遠,也要有幾輛水車跟著,專門拉著玉泉山的水供乾隆爺使用。


老方丈說完,微笑著對朱兆懷說,這個掌故還是他從小在金山、焦山上的寺廟修行,聽他的師父講的。朱施主可以效仿乾隆老佛爺,把鎮江本地的井水都找來稱量一下,只要水甘甜、潔淨,越輕就是越好。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朱兆懷大喜致謝,臨別時問老方丈,用這個方法找的水,是不是能讓釀製出來的酒、醋還有醬味道更好。


老方丈的“普濟禪院”是焦山定慧寺(古稱普濟寺)的下院,這座寺廟也是華嚴法會的發源地,所以老方丈善用《華嚴經》裡面的典故點化人,這時老方丈用手一指禪院中的大石,朱兆懷定睛一看,原來是《華嚴經》上的一句:“恆順眾生”。


朱兆懷頓時領悟,酒、醋、醬都是老百姓的日常必需品,要抱著一顆“恆順眾生”的心去釀製,把原料啊、水啊都用最好的,自然就能把產品做好。


回去之後,朱兆懷特製了一個銀鬥,帶著一杆小稱,城裡城外開始了尋泉之路。


丹徒一帶本就近城多山,特別是官塘附近,泉水豐富,這天朱兆懷來到這裡,一片竹林躍入眼中,林間有個涼亭,亭下竟有一股泉水潺潺流出,原來這是附近溪水的源頭,環顧四周,附近山體厚實、植被豐茂、從來沒人為破壞。


朱兆懷正是疲憊之時,看見泉水格外親。他迫不及待的俯下身,用手接了一捧泉水,仰脖喝下,半晌才說“如此清香甘甜,如果百姓都用上這水釀的酒、醋、醬,才是福氣”。


他拿出銀鬥小稱一量,鬥重一兩三釐,和“中泠泉”是一樣的,要比城裡其他井泉水都輕呢。


朱兆懷趕緊讓人把這塊田地購置下來,並在這裡取水釀成百花酒,酒運到城中,買酒的人都誇“香、甜、苦、辣、醇”全具備了,還特別養身。連清朝地方官都將“百花酒”採為貢品獻到皇城。


泉水叫什麼名字呢?這是根據乾隆皇帝的辦法尋找到的泉水,一來皇帝都念念不忘這樣的水,二來清朝有位大戲劇家李漁寫過一首《飲第一泉》詩,其中“雷雨春生液,蛟龍夜吐涎。”

的詩句極有口碑,那就叫“龍涎泉”吧。


後來在泉水之上,朱兆懷還做了一個井欄。因為釀酒作坊的主人姓朱,當地百姓又把這一眼泉水叫做“朱氏井”。至今,官塘當地還流傳這樣的詩——

“井名朱氏紀何人?千載風流數恆順;

天生龍涎清可掬,百花滿泛甕頭春。”

如今我們來到“三酉堂”前,這口泉水還是清澈見底,見證著恆順味道的傳承。


而朱兆懷也牢記老方丈的指點,將字號定位“恆順”,一生精於釀製,讓世人品得好酒,嘗得好醋,吃得好醬,惠於眾生。

恆順往事:朱兆懷,和這座180年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時序更替,朱兆懷創建的“恆順”老字號,經過一個多世紀的艱苦創業,從偏於一隅的鎮江,走向全國乃至世界,從一個傳統醬醋小作坊發展成為中國現今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食醋生產企業、全國同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國家級非遺工藝、國家級工業遺產……從創業起步、到創新成長,恆順不僅取得了行業內無數的“第一”和“唯一”,更確立了行業“龍頭地位”。

如今,恆順牌的產品連續多年銷量領先,出口美國、日本47個國家,“消費者喜愛的食品品牌”“江蘇省質量獎”“中華百年傳承品牌”等眾多獎項紛至沓來。在中國品牌價值榜單上,“鎮江香醋”品牌價值位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調味品第一、醋類第一等,“恆順”這個品牌也更加日久彌新,熠熠生輝。


這就是“恆順”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