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不生氣,3歲前這樣給孩子立規矩

俗話說2、3歲的孩子狗都嫌,真的深有同感。

1歲以前那個軟萌、任我擺佈的乖寶寶怎麼不見了?

快2歲的時候,怎麼突然開始愛亂扔東西、每天high到半夜不睡覺,甚至開始愛發脾氣、打人……

這是因為,孩子1歲半~3歲多這段時間,認知、情感、身體等發展發生巨大改變,自我意識空前強烈。

從一出生認為自己跟媽媽是一體的,到後來明白了,自己是一個個體,明白了“我”的概念,並開始以自我為中心。

同時認為其他人也要聽我的,父母也不例外,到達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

不打不罵不生氣,3歲前這樣給孩子立規矩

這個時期的孩子該怎麼管呢?

不打不罵不生氣,3歲前這樣給孩子立規矩

當孩子開始打人


對於2歲的孩子來說,語言表達能力還沒跟上。

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採取了他們更為熟悉的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拒絕和憤怒。

孩子身上的打人行為,本意不是傷害,更多的可以理解為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打人的時候,可以這麼做:

先制止孩子打人的行為,不要打罵孩子;

把孩子帶離爭吵的地點,跟孩子單獨待在一起;

用堅定而溫柔的語氣,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不可以打人,打人會傷害別人,如果你繼續這樣,就只能在這裡玩了。”

這時候可以讓孩子冷靜幾分鐘,減少對孩子的關注。

等孩子平靜下來了,再過去擁抱孩子,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媽媽是很愛你的,但是不喜歡你這樣做,記住了嗎?”

當孩子出現打人行為時,不要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探尋孩子行為背後代表著孩子什麼情緒和心理需求,更為重要。

不打不罵不生氣,3歲前這樣給孩子立規矩


不打不罵不生氣,3歲前這樣給孩子立規矩

當孩子一直說“不”


當孩子開始說“不”,說明孩子已經明白了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有的孩子甚至會“看眼色”,有時會會“故意”挑釁爸爸媽媽,他們想試探父母的底線。

建議爸爸媽媽們放下大人的控制慾,當孩子說不的時候,不妨用商量的語氣代替一句命令的話語,給孩子選擇的空間。

比如,當孩子拒絕穿衣服的時候,可以跟孩子這樣說:

“如果不想穿這件衣服的話,寶貝你可以自己選一下,是穿這件紅色的衣服,還是要穿黃色的衣服?”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往往會事半功倍。

建議家長在這個時期內,自己也可以少說NO,多跟孩子說YES。

不打不罵不生氣,3歲前這樣給孩子立規矩


不打不罵不生氣,3歲前這樣給孩子立規矩

當孩子愛發脾氣,哭鬧不止


當孩子發現發脾氣的時候,更能引起大人的關注和憤怒,他們會覺得更好玩。

所以當孩子情緒發作的時候,家長就一定保持冷靜。

這個時期,更為重要的是,教會孩子辨識情緒。

可以藉助繪本故事,例如《情緒大冒險》、《兒童情商社交遊戲》,跟孩子孩子解釋什麼是各種情緒,陪孩子一起面對內心的情緒起伏。

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通過撒潑打滾、打人,摔東西等錯誤的方式。

不打不罵不生氣,3歲前這樣給孩子立規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