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講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第1講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考點一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內容——(b)

1.分封制

(1)目的:鞏固西周的統治。

(2)內容:

分封對象: 王族、功臣、先代貴族

諸侯權利: 在封國內擁有世襲統治權

諸侯義務: 向周天子定期朝貢並提供軍賦和力役

初期封國: 齊、魯、燕、衛、宋、晉等

(3)維護工具:禮樂制度。

(4)作用: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擴大西周的疆域。

(5)侷限:諸侯國擁有較大的獨立性,諸侯權力過大,容易發展成地方割據勢力。到西周後期,諸侯國之間出現強國兼併弱國的形勢,周天子的權威受到削弱。

封建制不等於封建社會

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建"是指國家結構,即西周的"封諸侯、建藩衛"的簡稱,今稱"分土封侯制"或簡稱"分封制"。"封建社會"中的"封建"是指社會形態,即以地主剝削農民為經濟基礎的封建社會。 

2.宗法制

淵源由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保證王權的穩定

含義按照血緣宗族關係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繫的一種制度

核心嫡長子繼承製

影響

①形成“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級;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

②在廣大範圍內對中國社會結構產生了重大影響;其內涵仍體現在我們今天的日常生活和觀念中

嫡長子不一定是長子

嫡長子繼承製是宗法制的核心。古代中國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正室所生為"嫡",側室所生為"庶",因長子可能庶出,故嫡長子不一定是長子。 

二、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c)

1.神權與王權的結合。

2.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

3.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探究點一 

分封制的特點和影響

(1)特點

①分封對象:分封對象多元化,但以同姓親族為主體。

②分佈地區: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同姓親族封地居於富庶之地或戰略要地。

③縱向聯繫:明確周天子權力和諸侯義務,形成嚴格的等級序列,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縱向聯繫。

④橫向聯繫: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分配國家政治權力,加強了諸侯國之間的橫向聯繫。

(2)影響

①對當時的影響

a.穩定了統治秩序,開發了邊遠地區,擴大了統治區域。 

b.促進了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c.打破了夏商的部落國家和方國聯盟狀態,國家政權由鬆散走向緊密,是一種制度創新。

②對後世的影響

a.中國封建王朝以血緣關係為核心的皇族分封。

b.中國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源於西周的封國,如宋、魯、鄭、陳等。

c.中國的省簡稱很多源於西周時期的諸侯國國名,如山東省簡稱魯、山西省簡稱晉等。

探究點二 

宗法制的特點和影響

(1)特點

①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對性。

②血緣紐帶與政治關係相結合,"國"與"家"結合。

③大宗與小宗既是家族關係,又是政治隸屬關係。

④形成森嚴的社會等級。

(2)影響

①積極影響

a.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b.注重家庭關係,提倡尊老愛幼,有利於社會和諧與穩定。 

c."尊宗敬祖""認祖歸宗""尋根祭祖"風俗,使中華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力。

②消極影響

a.傳宗接代觀念,重男輕女思想。

b.等級觀念嚴重。

c.宗族派別觀念嚴重,容易產生家族本位、人情關係和任人唯親等不正之風,與現代民主思想相違背,影響國家的政治建設。

考點二 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一、秦的統一

1.過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國相繼攻滅東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戰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秦王朝。

2.秦朝疆域的拓展

北方公元前215年,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收回河套地區。修築長城和“直道”,加強北部邊防

嶺南公元前214年,開鑿靈渠,後平定嶺南。嶺南地區歸入中央王朝管轄

西南在“西南夷”地區開闢“五尺道”,並在其中部分地區任命官吏,該地區開始進入中原統一政權版圖

3.意義:秦朝在平定六國的基礎上,對周邊地區施行政治統治,不僅擴大了統一帝國的規模,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秦統一前稱"秦國",是戰國時期諸侯國之一,統一之後,稱為"秦朝",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 

二、郡縣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1.背景:春秋戰國時期,列國陸續出現了郡、縣等新的地方行政區劃形式;秦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確定以郡縣制作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郡縣制的建立

內容“郡”是直屬中央的地方行政區劃。“郡”設郡守、郡尉、監御史等職官,分掌行政、兵事、監察職責。“縣”隸屬於郡。設置於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同級地方行政機構稱為“道”。縣級以下有“鄉”“裡”兩級地方基層行政機構

特點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與分封制相比較,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作用是中央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誌。對中央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郡縣制確立了中央對地方政權的直接有效的管理,有利於防止地方割據政權的出現,這與分封制下地方擁有相對獨立的權力有著根本的不同。 

3.皇帝制度的建立

(1)形成: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採用"皇帝"稱號,自稱"始皇帝",並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

(2)特點:皇帝有天下獨尊的地位,集行政權、司法權、軍事指揮權於一身。國家的法律、政策,都決定於皇帝一人的意志。

(3)認識:秦始皇確立的"皇帝制度"為歷代王朝所繼承;在君主專制體制下,皇權帶有獨斷性、隨意性的特點;歷代官僚體制都以維護皇權、服務於皇帝為基本原則;皇權下的君臣關係,實質上是"主子"和"奴才"的關係。

第1講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和走向

 

探究點一 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確立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1)原因

①經濟:封建經濟的分散性,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維護國家統一、社會安定,保證生產發展。

②政治:封建地主階級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保護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鎮壓農民的反抗。

③思想:法家"集權"理論的影響。

(2)特點

①權力高度集中,皇權至高無上。

②地方絕對服從中央。

③以嚴格的選官制度和嚴苛的法律為保障。

④官員職責明確,互相牽制。

(3)影響

①積極影響

a.隨著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中國成為當時的世界大國。

b.促進封建經濟文化的發展,對祖國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

c.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影響深遠。

②消極影響:封建專制統治的強化使人民處境日趨惡劣,階級矛盾激化,給社會發展造成了極大破壞。 

探究點二 郡縣制度

分封制與郡縣制的不同

(1)劃分標準分封制以血緣為基礎; 郡縣制以地域為基礎

(2)官員產生方式 分封制爵位世襲,擁有封地; 郡縣制皇帝或朝廷任免

(3)中央與地方關係 分封制獨立性強,有一定自主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據; 郡縣制獨立性弱,完全聽命於中央,有利於中央集權和維護統一

(4)特點 分封制社會分層的權力分配;郡縣制主僕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