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感”,關臉什麼事?(一輩子很長,要活出高級感)

畫皮畫虎難畫骨,帶有“高級感”的女性都很迷人,願我們都能找到自己的“骨”,在裡面滋養更美妙的自己!


“高級感”,關臉什麼事?(一輩子很長,要活出高級感)


1929年5月4日,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一個女嬰誕生了。

她的父親是一位銀行家,母親是貴族後裔,出生在小康之家的女孩自小過得不錯,生活富足。她按部就班地讀小學、學芭蕾,遠離飢餓和勞苦。但這樣的運氣並不是一直都有的。

在她6歲時,父親就因為信仰拋棄了她和母親,遠走他鄉,她跟隨母親回到母親在荷蘭的孃家,本想獲得一絲安穩,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納粹佔領的荷蘭讓她們難以如願。由於母親的家族被認為帶有猶太血統,原本十分富裕的母親一家被視為帝國的敵人,不但財產被佔領軍沒收,她的舅舅還被處決,母女倆的貴族生活就此結束,從此被迫過著貧困的生活。究竟有多貧苦呢?她的兒子在回憶錄中寫道:“她告訴我們她的哥哥是如何吃下狗糧的,因為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可吃。其他人吃鬱金香的鱗莖,因為沒有蔬菜。當時的麵包都是綠色的,因為沒有可以磨成麵粉的小麥,只能用豌豆粉來製作麵包。有時候我的母親需要一整天都躺在床上,通過看書來忘記陣陣襲來的飢餓。”

更悲慘的是,她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痛苦,還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她成為首席芭蕾舞女演員的夢想從此破滅了。雖然她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芭蕾舞,即便是在戰爭時期也一直沒有中斷,但在那樣的浮沉社會,想要安心接受專業訓練很難。所以,當戰爭結束後,她拜訪名師刻苦學習,但老師告訴她,她已經錯過了練習芭蕾最佳年齡,不管她在訓練中多麼努力,已經定型的動作基本上不會發生改變。此外,與當時所有的男芭蕾舞演員相比,她也太高了。那個時代的男芭蕾舞演員都比較矮小,在與她搭檔時沒有力量完成最基本的託舉動作。而且,長時間的飢餓影響到了她肌肉的發育,與那些在戰爭期間可以維持正常生活與訓練的女孩相比,她確實不具備競爭性。

“高級感”,關臉什麼事?(一輩子很長,要活出高級感)

這世上,比沒有夢想更痛苦的是曾經有過夢想,卻難以實現。

俗話說,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她的芭蕾舞夢想破滅了,但演藝之路卻朝她揮手,誰也沒想到這個家庭破碎,瘦弱的、飽受戰亂飢苦的女孩將來會成為一代巨星。姣好的面容和長期練舞所帶給她的氣質,讓她順利成為一名演員。她當過兼職模特,跑過龍套,演過一些小角色和舞臺劇,三四年後就被伯樂慧眼識珠,從歐洲到美國開闢了自己的新天地。《羅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等經典銀幕形象讓她成為當之無愧的頭號女星。

她就是奧黛麗·赫本。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託尼獎最佳女主角、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和美國演員工會獎終身成就獎等多項榮譽於一身的女演員。

如果奧黛麗·赫本止步於此,她最多算是一位著名的女演員,容貌出眾、塑造過經典形象、拿過大獎的女星在演藝圈大有人在,但她在病逝25年後還被人津津樂道,讓人願意把一切有關美好的形容詞都放在她身上,自然不只是因為她演藝事業上的成功。

1998年,美國電影學會(American Film Institute,簡稱AFI)要從500名20世紀美國電影界的明星中,評選出50名最偉大的明星,要求必須在1950年之前已出道,男女各25名,奧黛麗·赫本名列第三位。這個獎項是對她為演藝事業做出貢獻的褒獎。1992年12月,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為她頒發了“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最高的平民榮譽,向在科學、文化、體育和社會活動等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平民頒發。

不僅如此,在她病逝後的第10年,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為“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做出的貢獻。為什麼從美國總統到聯合國都去表彰和紀念這位女演員呢?

50多歲時,奧黛麗·赫本逐漸淡出影壇並出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愛心大使,開始不遺餘力地喚起社會對落後國家兒童生存狀況的關注。因為她曾在戰亂時受其恩惠,所以不遺餘力地奉獻自己。

在這個職位上任職的她並沒有走形式、撈名聲,而是身體力行去貢獻自己的力量。她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不時舉辦音樂會等募捐活動,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講,不顧戰亂和傳染病的危險,看望一些貧困地區的兒童。她的足跡遍及埃塞俄比亞、蘇丹、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孟加拉等亞非拉國家。

“高級感”,關臉什麼事?(一輩子很長,要活出高級感)

她曾在1989年發表著名的演講《和你在一起》, 去控訴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對貧窮國家的掠奪,聲討貪婪自私的發達國家罔顧千百萬貧困兒童生命健康的行為;她挺身為全世界弱小無助的兒童說話,為那些因戰爭而傷殘,因饑荒而奄奄一息,因缺乏飲用水而衰弱,因缺乏維生素而失明,因社會不公正而流浪的億萬兒童說話;甚至在1992年底,奧黛麗·赫本還拖著重病之軀赴索馬里看望因飢餓而面臨死亡的兒童,在當地展開考察並實施救援。其實,當時她已經患上癌症,身體非常瘦弱,卻仍半蹲在地上,喂孩子們吃飯。回到美國,檢查後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她的腹部。

而奧黛麗·赫本這份全身心地投入的工作薪資僅有1美元。

在她去世後,長子成立了以母親名字命名的兒童基金會,在全球範圍內繼續奧黛麗·赫本的公益事業。如今,在兒子的經營下,奧黛麗·赫本兒童基金會擁有了更為廣泛的公益項目:索馬里、蘇丹、埃塞俄比亞、盧旺達的兒童教育事業,美國新澤西州建立的第一家奧黛麗·赫本兒童家園,為那些身體上和情感上受到創傷的孩子提供一個完善的、友好的治療環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美國分會也與之共同創立了一個10年的“兒童入學計劃”,其目的是讓世界各地的120萬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這一切的發生都源於一個叫奧黛麗·赫本的美麗女人。

與其說奧黛麗·赫本是個美麗的女人,毋寧說她是個充滿“高級感”的女人。因為她令人久久懷念的不只是音容笑貌,更多的是她大愛的心和付諸的行動。“美麗”很多時候被用來稱讚外形出眾,但“高級感”超越、昇華了美麗,特別是高尚的心靈和行動。只可惜“高級感”常常被狹隘化。


“高級感”,關臉什麼事?(一輩子很長,要活出高級感)


以上內容來源於吳靜思《一輩子很長,要活出高級感》節選:“高級感”,關臉什麼事?

吳靜思(思小妞), 旅居美國4年的獨立撰稿人,常年為金融八卦女、LinkedIn、南都週刊等媒體供稿。已出版《即學即用:職場新人通關密碼》、《焦慮突圍:如何利用焦慮過好這一生》(已在臺灣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