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首史詩,憂國憂民,其中兩句讀完讓人心碎,不愧為詩聖

唐代詩人杜甫之所以被後世的人們稱之為“詩史”,就是因為他的詩作大多都是反映了當時社會最為真實的現象,通過他的詩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人民的處境,社會現狀及政治環境到底是如何,就如同是讀一部詩中的《史記》一樣,由此可見,他的詩作對於後世瞭解當時的歷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杜甫一首史詩,憂國憂民,其中兩句讀完讓人心碎,不愧為詩聖


想必安史之亂大家都是知道的,杜甫正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雖然我們都知道那時的百姓生活很困難,但是到底有多困難呢?其實從杜甫的詩文中,我們就可以瞭解一二。在安史之亂結束之後,杜甫曾流落到夔州,他見到了那裡百姓飽受戰亂苦不堪言的生活現狀,內心受到了深深的觸動,於是他便寫下了一首詩,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這首《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杜甫一首史詩,憂國憂民,其中兩句讀完讓人心碎,不愧為詩聖

讀過這首詩之後,一種非常悲哀蒼涼的感覺不禁浮上心頭,這是他後期的代表作之一,鮮明的為我們展現了在安史之亂結束之後,人民飽受軍閥混戰的悽慘生活。因為常年經受戰亂,百姓們的生活苦不堪言,每當聽到戰鬥的號角,鼓聲總是令人心中感到萬分悲壯。詩人的心中也升起了這樣的情緒,除此之外,還夾雜著他對親朋好友的懷念以及對一路上見聞的感慨。

杜甫一首史詩,憂國憂民,其中兩句讀完讓人心碎,不愧為詩聖

在這首詩的第一、二句中,詩人就營造了一種萬分悲壯的氛圍,此時正是寒冬,白天要比夜晚短得多,這無一不讓人感到淒冷。尤其是詩文中的“催”字,更是生動地為我們寫出了時光的流逝。而“天涯”兩個字則是一語雙關,一方面寫出了雪之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自己淪落天涯的悲哀。

在詩文的第三、四句中,詩人還是沿襲著上兩句詩文中那種悲壯的氛圍,開始寫到自己的所見所聞。他在五更天的時候,就已經聽到了軍隊吹響號角,再想到現如今走到哪裡都能夠聽到這樣的聲音,不禁感到更加的悲傷。而與此同時,他又看到了在三峽中有星星的倒影在河水中不停地閃爍,這明明是一番很美的景象,可是人們卻因為飽受戰亂而無暇欣賞這樣的美景。

杜甫一首史詩,憂國憂民,其中兩句讀完讓人心碎,不愧為詩聖

在詩文的五、六句中,知人則繼續描寫自己的所見所聞,當戰爭的消息傳來的時候,百姓們都忍不住開始痛哭,到處都能夠聽見他們痛苦的哀嚎聲,而遠處也會有漁夫的歌謠聲傳來。其實歌謠原本應該是非常歡快的,但是在這樣的情景下可想而知,沒人能夠開心地唱歌,笑著流淚是最讓人心疼的,杜甫這樣的寫法也是為了反襯那裡人們的慟哭。

杜甫一首史詩,憂國憂民,其中兩句讀完讓人心碎,不愧為詩聖

而在這首詩的最後兩句中,詩人則引用了“臥龍”“躍馬”兩位英雄人物,就是如同諸葛亮這樣的人才,但是在他們離世後,終歸也會埋於黃土之中。其實寫在這裡,詩人就有了一種自我安慰及超脫的感覺,無論什麼樣的人,無論取得了什麼樣的地位,那麼有才華,但是最終都會化為一捧黃土。

縱觀整首詩詩,他將情與景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通過對所見所聞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也表現出了那強烈的憂國憂民的心理,畢竟對於此時的他來說,他除了用詩文將這些事情記錄下來,他沒有辦法去改變社會現狀,只能將自己的希望寄託於文字之中,希望能給後世之人以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