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走基層」邢臺縣香菇種植“香”滿致富路

「記者走基層」邢臺縣香菇種植“香”滿致富路

長城網邢臺訊(記者 劉楊通訊員 王聚芬)一支支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淺褐色的香菇升柄展傘……陽春三月,位於邢臺縣西部山區的邢臺縣將軍墓鎮折戶村,依山就勢整齊排列的香菇種植大棚裡,香菇長勢良好,村民李愛平和愛人正熟練地幹著手中的活兒。

“一年到頭天天有得忙,比在外打工收入多多了,還能照顧家裡人,自己幹不過來了還能給村裡人安排就業。”李愛平麻利地將剛採收好的十幾筐香菇搬上三馬車,運往距離不遠的冷庫。他邊幹邊介紹,前幾年在外地煤礦打工,雖說收入不少,但家裡的事幾乎幫不上忙。看著家鄉的林果產業發展風生水起,自己便辭去礦上的工作,回村發展林果業。近幾年又在鎮村的帶動下搞起了香菇種植,現在家裡有2個香菇大棚,山下種了十幾畝蘋果樹,山上還有1000多株板栗樹,年收入超過20萬元,家裡住上了樓房,生活比市區一點不差。

將軍墓鎮像李愛平家這樣的香菇大棚總共有57個,種植了100多萬支香菇菌棒,出菇高峰期日採收香菇達1.5萬斤以上,種植戶有本村果農,也有從外地返村人員,帶動本村及周邊群眾1000多人在家門口掙工資。

“我們這裡地勢高,晝夜溫差大,再加上管理技術成熟,生產的香菇品質好,銷路不成問題。鮮香菇銷往邢臺、邯鄲、石家莊以及山西省一些地區,村裡有專門車輛每天往批發市場送,外地收購商也通過預約爭著來上門拉貨。”折戶村香圃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長尹常敏介紹,“看到收益可觀,越來越多農戶計劃擴大種植規模或者開始發展香菇種植。”

經過多年發展,邢臺縣成為邢臺市唯一具備香菇制種,菌種提純、復壯、生產優質菌棒的香菇生產基地,具有較高的菌種擴繁、制種和制棒技術水平,種植戶自發成立邢昌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香圃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等多家食用菌種植合作社,統一為種植戶提供菌棒原材料購買、產品銷售、技術指導等服務,不僅方便了菇農,而且為當地菇農增加收入提供了保障。

截至目前,邢臺縣培養了45名香菇種植職業技術農民,95%香菇菌種由本縣提供,全縣在漿水、將軍墓、路羅等山丘區鄉鎮發展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栽培300多萬棒、200餘畝,年產量近2000噸,年產值1000餘萬元。其中,位於城計頭鄉的綠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由曾經一家石粉加工企業轉型而來,形成“香菇為主、多菌發展”格局,發展香菇、靈芝、木耳、慄蘑等食用菌種植,年收益近百萬元,實現四季有鮮菇。

為進一步規範香菇種植產業發展,該縣規劃在北小莊、將軍墓等鄉鎮新發展香菇大棚100餘個,同時按照市場化、正規化、規模化模式促進香菇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邢臺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武玉臣介紹,該縣將在現有香菇種植基地和制種優勢的基礎上,建設適宜規模的菌種擴繁基地和菌棒生產車間,實現統一制種、統一制棒、統一標準、統一流程、統一管理、統一銷售,解決自制食用菌棒投資大、流程煩瑣、生產成本高、質量不穩定等問題,保證菌種的純度和菌棒的優良率,節約生產成本,提高食用菌質量、產量,保障農戶生產效益。同時吸收周邊剩餘農村勞動力加入食用菌標準化體系建設,促進農民增收,共同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