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駐廠專班”助力全市口罩日產量增長近20倍

市場監管總局

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駐廠專班”助力全市口罩日產量增長近20倍用36天完成“日產千萬只”目標

3月17日,深圳口罩日產量首次突破千萬,達到1027.221萬隻,比疫情防控之初增長近20倍,提前兩週完成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交辦的日產1000萬隻口罩的任務。

目前,深圳市在產口罩企業共有18家,口罩生產線超過260條。比亞迪、穩健、寶能、富士康、長盈、深中海、三諾、思科興等重點企業日產量超過970萬隻,佔總產量的九成以上,其中的大多數為疫情期間“跨界轉產”企業。這也表明,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向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派駐專班的做法取得巨大成效。

這是一場“閃電戰”。嚴格來說,從專班進駐企業,到實現口罩日產能突破千萬只,僅經歷了36天時間。2月上旬,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正式制定出駐廠專班工作方案,並初期遴選出69名精英骨幹,分成23個專班,“派駐專班”正式成型。2月11日起,包括轉產企業在內,專班正式進駐市內45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後根據實際需要增加到80名骨幹精英,進駐49家企業。“我們有嚴格的作息時間和加班機制,類似於軍事化管理。”一名駐廠專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規定,專班駐廠後,嚴格落實“同吃同住同勞動”要求,迅速贏得了企業的認同和信任。

“專班的目標是明確的,那便是想方設法、創造條件協助企業提高產量和質量,務必按時完成市政府下達的日產1000萬隻口罩的任務。”深圳市疫情防控生產經銷儲備組組長、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機關黨委書記、巡視員夏崑山說。當時,深圳市在產口罩企業僅有8家,日產量不到50萬隻。這既是一場對專班、管理體制乃至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的嚴峻考驗,是一場對深圳企業乃至深圳技術的嚴峻考驗,更是一場對深圳政企協同作戰能力的考驗。

“進駐企業之前,我們已經和企業進行了充分溝通,獲得了企業的一致支持,我們內部也對如何開展專班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推演。可以說,每一個專班組成員在進駐企業之前,就已經清晰知道做什麼和怎麼做了。”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說。據介紹,專班在助力口罩企業生產中主要發揮以下作用:做好政策服務,傳達深圳市物資保障組應購盡購、保障一線防疫工作需要的徵購要求,打消企業增產擴產顧慮。做好審批服務,通過開闢綠色通道,縮短辦事流程,在企業註冊、項目立項、質量體系建立等方面提供指引,幫助企業及時取得生產資質。做好重點項目跟蹤服務,對投資上馬新設備、響應號召擴大產能的重點企業,安排專人跟蹤指導,逐個環節做好對接服務。

這一套成熟的“專班服務機制”,是以豐富的實踐經驗作為基礎。1 月21 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坪山局派專員進駐深中海醫療用品(深圳)有限公司,提供“特事特辦”和“一企一策”服務,幫助企業解決了消殺、原料、技術、復工復產和用餐等問題,幾天時間就幫助深中海實現擴能增產,口罩日產量達20 萬隻,實現日均產能的10 倍提升。春節過後,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寶安局醫械科在深入考察並瞭解到轄區7 家企業面臨生產困難後,採取“蹲點”入駐企業的方式,每天8 小時緊守重點保障生產企業,以最短的時間幫助企業解決了生產場地改造、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檢測協調等問題,實現復產和增產。

“我們進駐的第一件事,便是深入生產一線現場摸排瞭解生產工藝、產能、原材料供應、庫存等基本情況,指導企業復工復產。這是我們所有駐廠專班成員的共識,因為只有復工復產,才有產量恢復和提升可言。”一位年輕的駐廠專班人員告訴記者。另外,專班人員還積極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遇到的人力物力、材料設備、產品檢驗、資質認證等問題,傳達惠企扶持政策,爭取更多扶持,提高企業生產積極性。

“生產任務雖然艱鉅,但毫無疑問,這一段緊張的抗‘疫’時期,也是我們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高光時期。政企合力團結一致,將對我們企業今後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某口罩生產企業負責人說。

事實證明,駐廠專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工作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2 月11 日專班進駐企業之後,深圳市口罩供應才迎來了真正的拐點,“ 捉襟見肘”的困境得到了極大的緩解,深圳市口罩、額溫儀、防護服的產能、實際產量和政府收儲量都大幅提升,為深圳復工復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向防疫物資生產企業派駐專班,明顯提高了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技術共享、知識共享的能力,提高了生產與監管職能匹配和政企協同作戰的能力。這為深圳市‘三保’工作提供了基礎保障。”夏崑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