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年輕教師為什麼不願參加優質課比賽?年輕教師能從優質課比賽中得到怎樣的收穫?

子木老師講語文


凡教師者,都明白優質課是怎麼回事,我們的課通常分為常態課和優質課。每一節如果都要按優質課的標準去上,那肯定是不現實的。常態課只要完成教學任務,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學生有所收穫,課堂秩序有時亂一點也沒關係。而優質課不一樣,不僅要看教師對教材的分析、挖掘、處理,還看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參與的度和質,還要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總之,優質課比常態課要求更高。作為教師,只有參加優質課比賽,不斷地錘鍊自己,教學專業能力才有可能進步和提高。優質課也是恆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一杆秤。



至於很多年輕教師不願參與優質課比賽,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壓力大,或個別不求上進的,對於評優晉級無所謂的。但是,作為領導層面來說,經常是讓年輕教師多參加這種優質課評比,來作為培養年輕教師的有效途徑。有時安排你去參加,是不好推辭拒絕的,否則就會得到一個不求上進“稱號”。至於大家說的表演課,我們是摒棄的。當然,為了上好一堂課,教師可能要進行磨課,讓其他老師參與出謀劃策,先在別的班級上一次,老師們指出不足的地方,再修改,再磨課,直到要上的內容爛熟於心。記得去年參加的《道德與法治》中《花草樹木點頭笑》優質課評比和《心理健康》中《學會控制情緒》兩次優質課評比,磨課磨到最後,教學設計跟之前已經是面目全非了。每次上課的學生不同,採取的方法和策略也不同,這個過程教師在不斷地改變,不斷地挑戰自我,不斷提升的過程。因為比賽是代表學校,領導期望值很高,所以壓力也特別大,整宿整宿睡不好覺,滿腦子想的是教學程序。最後,《花草樹木點頭笑》獲得了縣級二等獎,而《學會控制情緒》只獲得了金盆街道二等獎,連參加縣級比賽的資格都沒拿到。等到今年的語文教師技能比賽,壓力太大了,我是直接放棄。我的朋友羅老師通過一層比拼,拿到縣級一等獎,又代表縣級參加州級比賽,獲得了二等獎。每一次磨課,我都要調課去聽,幫她出謀劃策。只有經歷這種比賽的磨礪,你才會迅速地成長起來。



記得2004年5月,我第一次參加縣級優質課比賽,因為當時誰都不願意參加。謝老師是教導主任,是我的老鄉,為了支持她的工作,我這個才參加工作不久的菜鳥,勇敢地接了這個任務。一次次磨課,一次次修改,每個教學環節都要力爭爛熟下心。記得要比賽的前一個晚上,我們住在賓館裡,有一個環節我不知道要怎麼處理好,就跟謝老師說了,我就睡了。誰知謝老師一直在思考,半夜,她突然把我拉起來,告訴我怎麼怎麼處理,我當時真的挺感動,壓力也大。我說:“老姐啊,你不要對我期望太大啊!”她說:“盡力就好了,不要想太多”。第二天,上課時,我基本上是按照她的指點一步一個腳印落實好每個教學環節,沒有出什麼紕漏,整堂課我重在引導點撥,儘量讓學生表現。出乎意料的是,居然拿了一等獎。就因為這次比賽拿了獎,才順利晉級小學高級教師職稱。

作為年輕教師,我們的從教之路還很長,不管是為了評優晉級,還是自己的專業化成長,參加優質課評比是一個不錯的途徑。人到中年的我都還在默默努力,爭取明年去參加語文技能大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