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酒交所踩了什麼紅線?

3月27日下午,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消息,對貴州白酒交易所近期相關不當營銷行為作出停業全面整改的處理決定。

該機構認為,白酒交易所的行為,涉嫌違反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造成了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損害了貴州援鄂醫療隊形象”。這個結論,對於酒交所的行為,無疑是一記重錘。

隨後,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公告表示,“貴州白酒交易所近期茅臺酒營銷行為,對茅臺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公告的重心在處理意見:“決定取消其控股子公司的茅臺酒經銷權並解除經銷合同。”

從3月23日約談開始,隨著相關調查逐步深入,貴州有關部門迅速處理、重拳整治,讓踩了“紅線”的貴州白酒交易所付出了沉重代價。此舉一步到位,是對民意的及時回應。從相關渠道的嚴厲動作可知,商業倫理的紅線不容觸碰。不當市場營銷行為不僅挑戰了公眾底線,更為其自身挖了個“大坑”。

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以各種方式“搏眼球”“蹭熱度”似成營銷活動的普遍現象。吸引公眾注意力,本無可厚非。但需要警醒的是,營銷與策劃,不能失去“人心”。

此番酒交所“向援鄂醫護人員賣酒”,引發公眾強烈反感,充分說明相關責任人,對商業倫理的“敏感度”業已失靈。不當營銷,屢有發生,已成令工商業界和社會各界詬病的頑疾。由於違規成本不高的錯覺,不斷有人試探底線。此次酒交所的撞牆結果,對違規操作者也是一個重量級警告。

從開啟約談整改,到停業整頓、取消茅臺酒經銷權,貴州各個機構的反應節奏只用了不到一週時間。相關方面釋放的信號十分明顯,抗疫英雄不容消費、更絕不允許當作商業炒作的熱點。

作為貴州龍頭企業,茅臺根據《貴州茅臺酒(特約)經銷合同》要求,取締貴州白酒交易所茅臺酒經銷權,也表明了其在品牌和形象維護方面的“零容忍”。

營銷之道,既不能有悖於理應遵守的價值觀和道德感,更不能失去謙卑之心和坦誠之意。那些無視大眾心理、挑戰社會認知的所謂“策劃”,無異於一劑毒藥。企業運作,應該時時警醒,紅線不可觸碰。


新聞背景

貴州相關機構重處白酒交易所不當營銷

3月23日,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就貴州白酒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相關不當營銷行為,約談了該所主要負責人,要求該所要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守法經營、規範經營;要加強自律、遵守行業規範,不得關聯抗擊疫情,社會公益活動等進行商業化炒作,並責成該所迅速整改。

3月27日,貴州省市場監管局微博消息稱,鑑於貴州白酒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相關不當營銷行為,涉嫌違反《廣告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規定,造成了嚴重的社會不良影響,損害了貴州援鄂醫療隊的形象,責令該所自3月27日起停止相關經營活動,全面進行整改。消息稱,貴州省市場監管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對該所相關涉嫌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深入調查,並依法從嚴從重處理。

3月27日,貴州茅臺酒銷售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貴州白酒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的茅臺酒營銷行為,對茅臺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茅臺根據《貴州茅臺酒(特約)經銷合同》約定,決定取消其控股子公司貴州佰酒匯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的茅臺酒經銷權並解除經銷合同。(茅臺時空 作者 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