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轉圈:春晚小彩旗只能娛樂大眾,土耳其這群人卻可與神溝通

導言

2014年馬年春晚,一個名叫小彩旗的小姑娘成了最大的贏家。她是我國舞蹈界的翹楚,孔雀舞之王楊麗萍的外甥女。當時年僅15歲的她,在春晚的舞臺上連續不停地旋轉了四個小時,迅速成為廣大觀眾熱議的話題。人們紛紛驚歎於她的這種“超能力”,普遍關注她是怎麼做到的。“難道不會頭暈嗎?“事後,小彩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既是她從小就擁有的天賦,也是她長期訓練的結果。

同樣是轉圈:春晚小彩旗只能娛樂大眾,土耳其這群人卻可與神溝通

土耳其托缽僧表演旋轉舞的經典形象

其實,在遙遠的土耳其,也有一群人擁有著同樣的“神技”。對他們而言,這樣長時間地旋轉同樣是小菜一碟。但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娛樂大眾,而是在踐行一種莊嚴肅穆的宗教儀式。這群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他們叫做土耳其的——“托缽僧”。那麼,他們為什麼要將舞蹈中的一個基本動作,上升到宗教儀式的境界呢?它的起源、流程、規則和目的分別是什麼?


01 源起:誕生於悲痛

小彩旗的舞蹈是春晚導演組集思廣益的結果,通過旋轉來表現四季的更迭與時光的流逝。而托缽僧的舞蹈則起源於他們宗教領袖的頓悟,是實現天人合一,與神溝通的途徑。

同樣是轉圈:春晚小彩旗只能娛樂大眾,土耳其這群人卻可與神溝通

土耳其托缽僧的旋轉舞已有700年的悠久歷史

“托缽僧“,顧名思義,就是指“雲遊佈道,託缽乞食“的僧人。托缽僧最早出現於12世紀,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群體叫做伊斯蘭蘇菲派。蘇菲派的名稱來源於他們的教眾所穿的粗羊毛服裝。因為在阿拉伯語中,”蘇菲“一詞就是指“羊毛”的意思。蘇菲派信奉真主,主張苦行禁慾,安守清貧,行善濟人。到了13世紀,蘇菲派的領袖,也是文學大師魯米,在禁慾主義之外,為蘇菲派融入了神秘主義的要素。


那是在1244年,魯米遇到了一個流浪的神秘主義者——來自大不里士的沙姆斯·阿爾丁。他認為,世人不僅要愛真主,而且要通過修行,實現與真主的直接交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魯米為他的學識所折服,認為他所宣揚的神秘主義是完美的化身,遂拜他為師,成為他的追隨者。

同樣是轉圈:春晚小彩旗只能娛樂大眾,土耳其這群人卻可與神溝通

蘇菲派的宗教領袖:魯米大師

兩人在一起談經論道,共同修行了三年。後來沙姆斯突然間失蹤了,有傳言說是因為魯米的弟子們因心生嫉妒,繼而謀殺了他。但這只是傳言。魯米因此而變得心灰意冷。有一天,他正悲痛地行走在集市上,忽然間聽見一個金匠用錘子敲打金飾的聲音,在強烈的擊打節奏聲中,還間或有笛聲傳來。魯米在一瞬間頓悟,不由自主地慢慢張開雙臂,跟隨著聲音的節奏旋轉起來,同時還欣喜若狂地高呼——安拉,安拉,安拉!

於是,一種與神交流的旋轉舞蹈,就這樣誕生了。


02 發展:為愛而旋轉

小彩旗在春晚的舞臺上旋轉時,身穿飄逸的長裙,通過打在身上的燈光的變幻效果來表達四季的更迭。雖然托缽僧的舞蹈僅限男性,但也會身穿白色長裙,並通過舞蹈動作來表達宗教層面的象徵意義。

同樣是轉圈:春晚小彩旗只能娛樂大眾,土耳其這群人卻可與神溝通

土耳其托缽僧旋轉舞蹈儀式的宣傳海報

魯米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科尼亞度過,他在1273年去世之後,也長眠於此。1312年,他的家人和追隨者在科尼亞創辦了蘇菲派梅夫拉維教團,並逐漸把這種旋轉舞蹈規範化,上升為教派內的一種宗教儀式,稱之為Sema。

最初,教派會在每週五晚上舉行一次旋轉舞蹈儀式,僅限男子教眾參加。在儀式中,他們會頭戴高高的駱駝氈帽,象徵著自我的墓碑。身穿白色的裙子,代表著自我的外殼。在儀式開始的時候,他們會將雙臂交叉放在胸前,向世間唯一的至高無上的真主致敬。當他們脫掉黑色的外衣,露出白色的裙子時,則意味著要在精神上獲得真理的重生。

同樣是轉圈:春晚小彩旗只能娛樂大眾,土耳其這群人卻可與神溝通

托缽僧的旋轉舞有著嚴格的規範和深遠的象徵意義

隨著獨具特色的音樂聲響起,參與舞蹈儀式的托缽僧們會依次逆時針散開,然後慢慢張開雙臂進行旋轉。他們會將右手指向天空,代表著正準備接受真主的恩賜。而將左手指向大地,代表著願意將真主的精神傳達給世間的眾人。當他們繞著自己的心從右向左逆時針旋轉時,代表著他們願意用自己的愛去擁抱芸芸眾生。

蘇菲派認為,人類是為了愛而被創造出來的。正如魯米的那句名言——“所有的愛都是通往神聖之愛的橋樑”。

在旋轉的過程中,托缽僧們會用左腳作為支撐,而用右腳發力蹬向地面帶動身體進行旋轉。旋轉的速度會在音樂節奏的引導下時快時慢,平均每秒鐘轉一圈。旋轉者的身體處於一種自然柔順的狀態,眼睛睜開但不能聚焦,以免視線模糊。舞蹈儀式會分為四個部分,每部分之間會有短暫的暫停。整個儀式一般會耗時30到60分鐘。雖然在儀式中旋轉的時長比小彩旗四個小時的紀錄要遜色,但是其中能夠旋轉幾個小時的托缽僧也大有人在。

同樣是轉圈:春晚小彩旗只能娛樂大眾,土耳其這群人卻可與神溝通

旋轉中的托缽僧:進入與神溝通的忘我境界

整個儀式過程都是在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中進行的,這與世俗中歡快的舞蹈氛圍大不相同,但是觀者無不感到震撼。


03 現狀:成旅遊特色

馬年春晚過後,小彩旗先是轉戰娛樂圈,後又遠赴英國留學。她在春晚旋轉的仙女形象也逐漸模糊在人們的記憶裡。而土耳其托缽僧的旋轉舞,在經歷了歷史的滄桑鉅變之後,也逐漸世俗化,成為土耳其的一大旅遊特色。

同樣是轉圈:春晚小彩旗只能娛樂大眾,土耳其這群人卻可與神溝通

托缽僧的旋轉舞已經成為土耳其的一大旅遊特色

隨著梅夫拉維教團的崛起和奧斯曼帝國的擴張,越來越多的奢華修道院在土耳其各地被建立起來,托缽僧們的旋轉舞蹈儀式也隨之落地生根。他們通過這種儀式,向偉大的領袖魯米致敬,嘗試與真主進行溝通,從而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經過700年的發展之後,2005年,托缽僧舞蹈儀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旋轉的托缽僧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土耳其的一大旅遊特色,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都可以在全國各地的劇院、俱樂部或者餐館裡觀看到他們的舞蹈表演。雖然脫離了修道院,越來越世俗化,但表演現場依然會保留著那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結語

同樣是轉圈:春晚小彩旗只能娛樂大眾,土耳其這群人卻可與神溝通

托缽僧旋轉舞代表著土耳其悠久的文化傳統

時至今日,在每年的12月10日至17日,在魯米去世的紀念日期間,土耳其各地的托缽僧們都會齊赴科尼亞,舉辦為期一週的旋轉舞大會,來紀念這位偉大的宗教領袖,讓自己的心靈直接與神對話,獲得心智的純淨、完美和永恆。(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