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38歲高中學歷的三輪車伕,成復旦大學博士,現狀如何

當年38歲高中學歷的三輪車伕,成復旦大學博士,現狀如何

人一生的成長都是由無數選擇構成的,那些大大小小的選擇,從細小之處一點點的改變的我們的軌跡。所謂人的重大抉擇,不過是這條路上的拐點,只這一個彎道,我們與同行的人漸行漸遠。天長日久,我們的人生就變得不同,回望來路,一生唏噓。

三輪車伕與博士生,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社會身份,但是有一個人同時將它們聯繫在一起。這個人就是蔡偉。

高考落榜

蔡偉是遼寧盤錦人。

1991年,蔡偉高考,蔡偉只在語文方面有些進步之外,其餘的學科都略遜色。所以,蔡偉落了榜。因而這一年,他也輟了學,選擇工作。

蔡偉的父母只是普通工人,不能為兒子提供什麼幫襯,蔡偉沒有任何退路,故而選擇了在膠管廠工作。沒過多久,廠裡效益不好,蔡偉就下了崗,成為無業人員。

為了生計,他在商場門口擺過小攤。屋漏偏逢連陰雨,2007年,蔡偉的妻子病了,房子也漏水,蔡偉就去當了三輪車伕。這樣既能多賺點錢,還方便照顧妻子。

當年38歲高中學歷的三輪車伕,成復旦大學博士,現狀如何

儘管身處逆境,但是蔡偉仍然保持讀書學習的好習慣,他經常摘抄古文,看一些典籍。由於不費什麼錢,蔡偉的家人也沒有干涉。天長日久,蔡偉就有了豐富了古漢語知識儲備。

2003年之後,蔡偉有了知識儲備,漸漸鑽研出了自己的見解和發現。他在國學網上陸續發了一些文章。

“他寫東西不多,很謹慎,難得的是,能把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結合起來看。” 邱錫貴先生說,蔡偉一些想法很有見地,“比如郭店楚墓竹簡《老子》中有一句"莫之其亙","亙"通常認作"恆",從詞義上講不太好理解,蔡偉提出,楚簡中常把"極"寫成"亙",有終極的意思。對我很有啟發。”

邱錫貴是教授是學術圈裡有名的學者,素以治學嚴謹、一絲不苟著稱。他很欣賞蔡偉,欣賞他的才華,欣賞他獨到的見解。

別人的不解

成為一個三輪車伕,好多人大概就此認命,接受這樣的現實。然後自己庸碌一生,埋起頭來,不再去想自己曾經有過的夢想,不再去想那些業已涼透的熱血。也許有人在堅持著實現了夢想,你也只是輕輕一笑,

或許豔羨過,也或許有些嫉妒。

有一天,垂垂老矣,自己的子孫也要走自己當初的那條路,自己還會極力阻止他。走到時間盡頭那一天,回望過去,那些庸碌時光沒有一絲痕跡。反而年少時那個未完的夢想在那裡像一根刺,閃著光扎疼了心,也照亮了周圍的塵土。

當年38歲高中學歷的三輪車伕,成復旦大學博士,現狀如何

人人都不理解蔡偉的做法,覺得一個三輪車伕就算自學努力又有什麼用,一樣還是個騎三輪的。

但是蔡偉沒有理會這些,自己自學自己的古漢語,繼續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徜徉。

多年苦學迎來轉機

蔡偉在雜誌上寫的文章,終於被學者們看中,邱教授建議蔡偉去考研究生。但是碩士研究生的標準要求是大學學歷,而且沒有接受過系統英語教育的蔡偉,是無法通過英語考試的。加上蔡偉的妻子有病,他自學古漢語的同時,已經無暇再自學英語了。所以開始,這個提議就被擱置了。這讓邱教授很是惋惜。

2008年,學者劉釗教授決定聘用蔡偉為臨時工,而劉釗教授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其時恰好負責該中心與中華書局、湖南省博物館聯合編纂《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

這樣就可以給蔡偉提供學習的機會,讓他儘可能的接觸專業書籍。

但是當一個臨時工學習的知識有限,幾位學者還是認為他讀博士生更為符合當下他的情況。但是國家規定,博士生是不允許高中學歷報考的。

當年38歲高中學歷的三輪車伕,成復旦大學博士,現狀如何

造化弄人,通往夢想的路上總是困難重重。

2009年,邱教授等三位著名學者,聯名給教育部寫信,請求教育部批准,

准許蔡偉讀博士生課程。

本真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原則,教育部批准了這一請求。蔡偉被准許報考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博士。

憑藉著自己多年的自學知識,蔡偉通過了複試,最終成為邱教授的學生。

38歲的蔡偉成為復旦大學百年校史上第一個沒有修碩士課程就成為博士的第一人。

由於蔡偉的嚴重偏科,復旦大學對他的課程進行了微調,同時讓他修完本科課程與碩士研究生課程才是繼續博士課程。

蔡偉還獲得了200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

蔡偉現狀

蔡偉復旦博士畢業後,進入了貴州省安順市安順學院,在圖書館古籍部任教。

他還多次參加國際上著名的學術會議,

出了許多研究成果。

到此蔡偉終於實現了他的夢想,在自己喜愛的領域裡自由翱翔。

他還發揮了自己特長,在圖書館多次接待來賓。

當年38歲高中學歷的三輪車伕,成復旦大學博士,現狀如何

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是燕雀,在人生不同的抉擇時刻,機緣巧合、天意造化,或有人成了鴻鵠,或有人仍然是燕雀。

但是這不是結束,只要我們還有一顆成為鴻鵠的心,我們就不算輸。我們仍然可以繼續努力,在人生的每一個節點上,我們都有可能浴血成為鴻鵠。

只是夢想之所以為夢想,是因為它的確難以實現,的確艱難。這就是人世間的機巧變化,就是因為如此夢想才燦爛,歲月才銘記的有意義,回望一生的時候那個你引以為傲的選擇才能在回憶裡熠熠生輝。

蔡偉的成功在於他的堅持,那個年代的高考落榜生很多,但是像蔡偉這樣最後走到了沒有落榜之人甚至都沒有到達的遠方之人卻甚少。但是他的成功也不單一隻是因為自己的堅持,學者的相助、教育部的破格審批、復旦大學的破格錄取。

但是敲開這一切的是他經年自學的知識儲備,那些看似微茫的機會對於蔡偉這樣的人來說,是必然會得到的回報。雖然造化弄人,但是自己努力追逐了東西,終歸會得到回報。如果真的一無所有,為什麼還有人拼命奔跑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